岳阳楼记第二段和醉翁亭记第二段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

99作文网 2025-01-31 08:35 编辑:admin 190阅读

一、岳阳楼记第二段和醉翁亭记第二段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

岳阳楼记的景物变化是目的是体现“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情景交融,并形成对比。而醉翁亭记的景物变化是为了强调不论早晚还是四季,琅琊山都有不一般的美丽风景。

二、《岳阳楼记》中总写岳阳楼上所看到的雄伟景象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洞庭湖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长江的流水,水势浩大,宽阔得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暮霭沉沉,景象千变万化。

三、初三 语文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景物变化的用意 请详细解答,谢谢! (1 9:22:5)

【甲】文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何等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乙】文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先写早晚晴阴烟云变化,后写四时景物的不同。用对偶句描写,用散句收束,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一写早,一写晚,各尽其妙而又互为照应。在写景中,又蕴含着事理的逻辑关系:因为“日出”,所以“林霏开”;因为“云归”,所以“岩穴暝”。这样,静态的描写又体现了动感,丰富了表现力。“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是同样的句式,却又同中有异,节奏由二三变成了三二,形成错落之美。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以极其精练的语言刻画出来。如“野芳发而幽香”写春,“佳木秀而繁阴”写夏,“风霜高洁”写秋,“水落石出”写冬,句句落实,一字不虚。最后用“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作总结陈述,写朝暮四时的游赏,照应前面的描写,总归为“乐亦无穷”,余韵不绝。

四、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中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岳阳楼记的景物变化,托物言志。

醉翁亭记的景物变化,主要表达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