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小院坐落在目虞城镇的东北面,和学校相隔不到三百米。说它小,是因为它只有20多平方米。无论春夏秋冬,小院里总充满着生机。
春季,万物苏醒,处处充满活力,院子里的一棵大白杨开始发芽了。各种蔬菜也在土里发芽,我们在山上栽上了几棵山楂树,让它们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转眼,夏天来临,树叶由嫩绿变成深绿色,小院子被绿色环绕着,五彩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我和小伙伴们呢?更不会寂寞。放上一张板凳,做作业、打扑克、下象棋,吃着可口的西红柿,一起畅谈美好的理想。累了的时候,在树上挂一根绳子,荡会儿秋千,那真是美的享受。
秋姑娘值班了,她用娇嫩的小手洗净了天空。小院呢,在秋风的吹动下,正在追赶“时髦”,换上了金黄的外套,好一位成熟的天使——秋姑娘啊!
冬天,北风送来了大地的银装——雪。小院子里此时也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我呵着冻红的小手和小伙伴们一起堆一个大雪人,让它站在门外,作为“哨兵”。有时,还滚个大雪球,作为礼物,送给我那亲爱的妈妈。
啊!谁说我家荒凉寂寞呢?谁说我家简陋单调呢?你看,我家小院一年四季都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充满了活力,给人以无限的乐趣,使人们爱得深沉,看得亲切。啊!我家的小院子……【 暑假中,我有幸跟爸爸到九华山一游。
天台是九华群峰之冠。古人有不到天台不算游过九华的说法。因此,我与爸爸到九华山的当天早晨,便马不停蹄地向天台进发。
一场大雨刚过,唤起了漫山云雾,我和爸爸穿云破雾踏上山径。山路两旁杉竹成林,泉水淙淙,远远望去,天台峰高插云间,如一把穿天银剑耸立在云雾之中。我们一边赶路,一边欣赏沿途景色,经过百岁宫、回行阁,直至天台峰下的凤凰古松前。
仰望天台,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游人似一个个小白点,零零星星散布在彩带上,缓缓地向上移动着。
起初,我劲头十足,赶超了几位老人,但是随着山路的明显变陡,我的冲劲渐渐地小了,走不一会儿,已汗流浃背,“呼哧、呼哧”地直喘粗气。
我停下来俯视山脚,凤凰古松已像小树苗一般;再仰望峰顶,它仍旧隐现在云雾深处。到峰顶还有多少路呢?我想打退堂鼓了。爸爸说:“走完石阶便到山顶。”于是,我又鼓足气力向前冲去,走不到十来步,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实在走不动了。
“难道你还比不上古代三步一磕头上山拜佛的人吗?你脚下的路是筑路工人用血汗开成的,登山不畏难,畏难不登山。”爸爸激励着我。这时,赶上来的一位老人也帮着爸爸说服我: “小朋友,怎么不走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古人这句话说得多么正确!你要看到九华山全景,就必须登上峰顶。走吧!咱们一起上。”听了父辈们的教诲,我激动万分,疲劳顿时消失了大半,跳起来继续前进。到了最后一段,石阶已成了“碰鼻阶”,两侧是万丈深渊,叫人看了头晕。我好像头顶着前面人的脚,脚踩着后面人的头,一步步向上爬着。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我们终于登上了峰顶。在这里耳听松涛流泉,环顾四周,但见莽莽苍苍,九华群峰犹如朵朵莲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极目远眺,大江如练,再远处,黄山庐山等名山隐约可见。此时再看刻在石壁上的“非人间”三字,觉得更加传神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啊,攀登高峰,必须付出极其艰辛的努力。
要将最瑰丽、斑斓的笔墨放在景色的最美处。索道徐蒿泉你到过香山吗?乘过索道吗?你若到了北京,不去香山,那将是一件遗憾的事。我们全家在7月11日——我盼望已久的日子,到香山尽兴地玩了一趟。
这天下午,我们到了香山,一路上,看到一片繁华的景象:买卖成交,生意兴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我们走进香山公园的大门,只见一条钢索高悬半空之中。这便是香山索道。由于我是第一次见到,感到十分新鲜有趣,便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去,排队买票,和爸爸、妈妈一同进入站台。举目只见一张张双人椅悬空高挂在铁索上,初一看,真使人胆战心惊。前面的人纷纷坐上双人椅,那双人椅带着他们摇摇晃晃地向上移动。这时,我既想上去,又不敢上去。妈妈鼓励我说:“别怕,勇敢些!别人不是安然无恙吗?”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怀着好奇心和她一起坐上双人椅。
双人椅沿坡徐徐上升,我心里像有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突然,椅子震动了好几下,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把我吓了一跳,不知是怎么回事。一会儿,椅子又发出“咯噔……”的声音,震动了几下。我壮大胆子,循声望去,这才发现这声音是由于双人椅经过支架,和齿轮碰撞、磨擦时而发出的。一场虚惊之后,我松了口气。突然,椅子又发出“吱呀吱呀……”
的声音,我的心一下子跳到了喉咙口,似乎就要蹦出来了。四处一望,原来是别人的椅子经过支架时传来的余震。我总算放心了,但是根本不敢往下看,心中只想:快到达香炉峰。
到了香炉峰,我们在上面玩了一会儿,便又乘坐索道下山去。这次,我心里有底,不再害怕,观赏起大好风光来了。只见满山遍野到处都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听说,这里即使在三伏天,走路也不见汗,真是消暑胜地啊!
在索道上还可以看到香山红叶。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听爸爸说,秋天到这里来,能看到枫叶似火、瑰丽无比的景色。在索道上,也能观赏到北京夏日全貌。只见树木郁郁葱葱,绿荫蔽天,祖国的“四化”建设不也像万木争荣吗?
我所乘的索道是我国自行建设建造的第一条索道,它于 1983 年建成,1985 年正式使用。我们真是有幸,赶上了好时候。它上下水平线 1273 米,高差431米。在这样险峻的山上,能做到这样,足见它是一项宏伟的工程。
“你看!”妈妈指着昆明湖对我说。我举目远望,原来有些气魄的昆明湖,在这里一看,只不过是一盆清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佛香阁、排云殿,成了盆景了,白塔、玉泉宝塔都成了小工艺品,碧云寺成了小玩意儿。整个北京城,好像是一幅著名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笑一笑!”爸爸对我们说:“咔嚓”一声,爸爸把古老的北京城拍了下来,也把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祖国景色拍了下来,照片也记录了我们合家乘索道的欢愉。
【简评】
写文章不但要懂得哪些要写,更要懂得哪些不要写,对香山一游的其他部分,小作者或是简,或是略。全文只是详写乘坐索道上下的这一段,因为索道是新鲜玩意儿,是少年朋友兴趣之所在,而且这一段的观览,如缩千里山河于尺幅之中,将香山乃至北京的全貌,尽收眼底了。
详中又有略,略中又有变,乘索道上山,只写新奇之感和胆怯之感,而在下山部分写景观,前后不重复。嘉陵索道的游览记唐良瑜自从看了日本电影《妈妈的生日》后,我被电影中的索道车吸引住了,我真想去坐一坐哟!而今,我的愿望实现了,在我们重庆也建起了一条嘉陵客运架空索道。一天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坐索道车去游览。
刚转过沧白路口,我们远远地就望见像飞机却没有机翼,像汽车却没有轮子的索道车,正在不快不慢地凌空飞行。同学们看呆了,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尽情饱览。这时.我不禁想起一首诗:
横越嘉陵碧波,那两根坚韧的钢缆,把当今的蜀道,自信地牵上青天,似行星飘渡银河,像风筝漫游蓝天。
……我们来到索道南站,只见“嘉陵索道”四个用大理石镌刻的鲜红大字,十分引人注目。我们走上三楼“山”字形的站台上,一位解说员阿姨对我们说:“嘉陵索道全长740米,两组索道分别由承载索和牵引索组成……”我们闻声望去,两组索道有力地向嘉陵江北岸延伸,最后在溟中消失。操纵台上,两位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地操纵着索道车。这时,一辆红黄相衬、呈流线型的索道车徐徐驶进了站台。车身色调是那么柔和、协调,形状是那么神气。一个巨大的机械手牢牢地抓住车厢,用6只大滑轮挂在承载索上。上车了,我们争先恐后地进入车厢。开车铃声一响,索道车启动了,只见站台和拔地而起的楼群飞快地向后倒退。车内没有马达轰鸣,只有滑轮发出的轻微的嗡嗡声,真使人感到仿佛在腾云驾雾一般。极目瞫望,只见行人如蚂蚁,汽车像甲虫,朵朵白云像盛开的大牡丹飘浮在空中,那碧绿色的嘉陵江水唱着欢乐的歌滚滚向前。沿江整齐排列着的船只整装待发。那满载物资的千吨巨轮正乘风破浪,昂首前进。还有那密如森林的起重机在繁忙地工作着,整个重庆港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位同学诙谐地问:“你们说,现在谁对索道车最眼馋?”同学们都愣住了。“哎,告诉你们吧,要数牛郎织女最眼馋!如果银河也安上这玩艺儿,他们就不会一年到头只盼一个 7 月啦!”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不一会,索道车就到达了北站。这索道车把江南江北联结在一起了,山城人民多年的心愿实现了。我不由得又想起另一首赞美索道的诗来——啊!嘉陵索道,您那两根平行的钢缆,是数学式里的等号,它精采地演绎出,江北等于江南,企求等于现实,天堂等于人间。
不一会儿,我们又乘着索道车回到南岸,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说:“这次坐索道车真有趣,简直过了一次‘飞机瘾’!”
啊,嘉陵索道!你为嘉陵江南北两岸人民的交通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你为山城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因为心情轻松愉快,在观景之余,居然一再地想起诗,引在文章中,增加游记的感染力,以诗歌的艺术美,映衬了景色的自然美与记叙所要表现的主题,也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游山人们传说:网岙的石门山上奇峰罗列,怪石嶙峋,飞瀑碧潭,风景如画。
还说网岙老龙在那儿筑起过富丽堂皇的龙宫。说得我心里痒痒的,恨不得长上两只翅膀,飞到那里去看个痛快。
9月8日,我们五年级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兴冲冲地沿着崎岖的山路,向石门山进发。一路上山青水秀,景色迷人。
上石门山,先得过石门。所谓石门,真有点名不虚传。两块大石,分立在要道两旁。左边一块,巍然矗立,如守门卫士;右边一块,像只巨大的青蛙,威武地迎面而蹲,半张着大嘴,如在盘问进入龙宫的人们,形态逼真。
通过石门,来到了一个山坑。坑边有个悬崖,悬岩遮天,宛如凉棚,崖顶的那块巨石,像顷刻要倒下来似的,真险啊!我们争先恐后地走进那个天然的“凉棚”,一股凉爽的山风迎面吹来,这时比吃冷饮还要舒服。我一头躺在一块光滑的像床一样的大石上,抬眼仰望,啊!不知是哪个手艺高超的石匠,把“凉棚”顶凿得那样平整,简直跟水泥房的房顶一样。我们在“凉棚”里歇干了汗水,又兴致十足地前进。
越过山坑,绕过一块如巨人之拳的大石,我们又曲折盘旋而上。
“飞来峰!飞来峰!”前边有人大声欢叫。大家的目光一齐投向飞来峰。
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像巨人,有的说像直立的黑熊,有的说像大蘑菇……其实都是各人从不同的方位看到的飞来峰的不同形态。这时,我顺着身边的一位同学所指的方向望去,发现飞来峰是一块耸立在山腰的巨大岩石,靠近顶部像个老翁,他背着一块沉重的条石,被压得驼着背,弯着腰,正艰难地往上一步步地攀登。
我们继续登山,来到高处,再回头看看飞来峰,啊!变了,“老翁”变成大乌龟了。“看!那上面翘着的石头,多像乌龟伸出的头和颈;看!它背上还驮着个大水泥包呢!”我大声地说。老师接过话题说:“当年网岙老龙王大兴土木建造龙宫,征集了全村的壮丁还不够,连它的虾兵蟹将,甚至乌龟丞相也被拉来背石头了。因为他平时不爱劳动,背着石头慢腾腾地爬行,龙王见他偷懒,就罚他站在这里……”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经过了拔地而起的“一线天”,绕过了龙王歇脚的下龙潭,穿过箭竹丛,山路更加狭窄,路旁的荆棘野草长得没过了头顶。我们“披荆斩棘”地穿行其间,一会儿走在山坑左边,一会儿走在山坑右边,心眼里盼着早点看到上龙潭。
突然,哗哗的流水声,像万面金锣齐鸣,从前面传来,上龙潭到了!大家抬头望去,龙潭左右山壁陡峭,上方,一道银瀑从峭壁悬崖上飞流直下,中途分成了几绺,约有二三十米高,像银河从九天落了下来,又像透明的水晶柱支撑着即将倾倒的危岩。
走近龙潭,只见从飞瀑中喷溅出来的水珠,大的如珍珠般晶莹透亮,欢蹦跳跃;小的细如烟尘,弥漫于空气之中,成了濛濛水雾,给山涧林木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一阵阵透心的凉气迎面扑来,驱走了人们身上的热汗和疲劳,换来了一身凉爽。
上龙潭三面环山,像一块碧玉镶嵌在众山之间。它直径六七米,潭深二三米,一潭碧水,着实喜人。龙潭的水真清啊!清得能看清潭底的沙石和水草;龙潭的水真静啊!跟奔流的小溪恰好成了鲜明的对比。同学们纷纷捧潭水解渴,潭水清凉,饮后大家都说家乡的水真甜!
看罢潭水,我们就地休息,指点远近山景,说说笑笑,津津有味。我想,人们把上龙潭叫龙宫,大概是对这里的青山绿水、奇石怪峰、茂林飞瀑的赞誉吧!
【简评】
过石门,进“凉棚”,看飞来峰,观上龙潭——我们同样随着小作者领略了这里奇石怪峰、茂林飞瀑的风光。文章的游踪是清晰的,景观是具体的,而除此之外,小作者还特别描写了游览者的“游兴”,这更增添了自然景观的生动和趣味。忘不了的佘山虞舜华我忘不了那连绵起伏的佘山,忘不了那令人陶醉的佘山的绿。佘山是我们上海市郊平原上的一座山,它虽然不像桂林的山那样秀,那样奇,那样险,却有着它自己的独特之处,那就是它的绿。
那天,我们乘车到佘山去开展队日活动。从学校出发,车行了一小时左右,车厢里的同学们就嚷起来了:“到啦!到啦!佘山到啦!”“瞧,那佘山多美啊!”“快来看呀,山顶上还有天文台呢!”……从远处眺望那佘山的美景,只见那连绵起伏的山峰,像一个个手拉手儿的小朋友排在那儿。那一座座山峰,都十分友好,十分平等,谁也不孤峰突起,好像谁也不愿脱离集体,谁也不盛气凌人似的。远望佘山的绿,真是郁郁葱葱。整个山就好像是一座墨绿翡翠雕成的屏风。
我们的车子开到佘山脚下,从山脚往上望,那一座座山峰好像突然窜高了,几乎碰着白云了。天空是一片蔚蓝,佘山是一片墨绿,这景色实在太美了。一阵风吹来,佘山上的绿树卷起一阵阵绿浪。近看佘山的绿,不尽是墨绿,那万树枝头,新芽嫩叶,给墨绿的海洋渲染上淡淡的嫩绿。山脚下黄尘飞扬,可山顶空气还是那么明净,到处是一尘不染的迷人的绿。
我们在浓密的绿树丛中向上攀登,好像在绿色的海洋中游泳,当我们登上佘山的顶峰时,自己仿佛站在一朵巨大无比的绿色浪尖上。我们向四周眺望,那平日毫不在意的田野,现在却变得那么神奇而有趣。一块块几何图形,有深绿的,也有浅绿的,有深黄的,也有淡黄的,它们一块紧挨着一块,编织成一幅巨大的地毯,从山脚下一直铺向远方。远处公路上奔驰的汽车,望过去就像玩具小汽车似的。站在佘山顶上往下望,似乎一切都变小了,只有那佘山的绿,是无边无际的,从山脚绿到山顶,似乎从它周围的空气里也能闻到绿的清香。
佘山天文台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台。它在佘山顶上,好像是嵌在绿色浪尖上的一颗明珠。这儿有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可以观察到银河以外的星星。正当我们在天文台参观快结束时,老天突然变了脸。一阵乌云压来,竟下起霏霏细雨,老师催促我们快步下山。在下山时,我又注意到了佘山雨中的绿,那密密地细雨,好像给佘山洗了一次淋浴,满山遍野的树叶上,挂着晶莹的水珠,这时佘山的绿,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是迷人的绿,醉人的绿……美丽的佘山啊,谁都想多看您一眼,谁也不愿意离开您。可是无情的汽车把我们拉走了。真是去时心切切,归来意绵绵。我从车窗伸手向佘山告别:
再见了,迷人的佘山,我永远忘不了您那醉人的绿!
【简评】
小作者重点抓了佘山景色的一个特色:绿。
写佘山绿色景物,按由远及近的方位顺序,从不同角度作生动的描绘。
先写远望,再写近看;从山脚向上写,自山顶往下望;最后写“佘山雨中的绿”。
写佘山的绿,分别是远望象一座墨绿翡翠雕成的屏风,近看不尽是墨绿,万树枝头,新芽嫩叶,给墨绿的海洋渲染上淡淡的嫩绿,是一尘不染的绿,站在山顶往下望,佘山的绿是无边无际的,而雨后的绿呢?又是闪光、透明、迷人、醉人的……作者正是抓住了“绿”的特点,层层渲染,使描写的景物更加鲜明、突出。春游超山吴晓媛今年春游,我们去游超山。
“超山到了!”同学们欢呼着进入超山。
哟,超山的十里梅海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有雪一般的白梅,霞一样的红梅,碧玉似的绿梅,还有金黄色的腊梅。株株梅树亭亭玉立,芳香袭人。
“登山啦!”我从陶醉中苏醒过来,和同学们一起兴致勃勃地向山顶跑。
跑了一程,忽觉得点点细小的东西落在脸上,清凉凉的。哦,下濛濛细雨了。
在细雨中攀登,更有一番趣味。
我一路闻着泥土的清香,欣赏着从湿润中透出几分绿意的新芽。她们正贪婪地吮吸着这春天的甘露。我想:天上如果真有仙人,他们一定会来到这里观赏的。这里是多么美啊!我觉得腿酸溜溜的,还微微颤抖,有点累了。
我在雨雾中仿佛看到超峰在向我微笑,鼓励我快快向上攀登。我咬紧牙,直往上跑,汗水和雨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啊,超峰离我不远了!我停下喘口气,撩了撩额前的头发,和同学们一起欢呼着奋力向上攀登,终于登上了超山的峰顶。我往峭壁上望去,上面刻着“超峰”两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准是哪位书法家写的。向四周望去,映入眼帘的是千姿百态的大小不等的石块,要是在这里捉迷藏多有趣啊!我迎着轻拂的春风,跑到扶栏旁向下俯视,山下的一切都变小了:幢幢房屋好似一个个鸽子笼;公路上的汽车好像甲虫在蠕动;田野如同无边无际的绿色大地毯。唷,我脚下还有一大片乳白的云呢,仔细一看,原来“云”是山下的梅海。
雨停了。她在壮丽的超山撒满了珍珠。啊,春天,你多美好!祖国,你多壮美!
【简评】
以登山的过程为线索,突出描绘了超山梅海的特点。第三段写近看梅花,第五段写登上超峰看脚下梅花组成的一大片“云”,把超山梅花的特点写得比较充分。
山不在高,有景则美,各山的景各不相同,有特色的景才是作文的好材料。游洞记得我快要上学的那年夏天,爸爸第一次带我到黄龙洞去游玩,我高兴极了。一进黄龙洞的大门,我连水池中盛开的小睡莲都顾不上看,就一口气跑到水潭边寻找黄龙。可龙头怎么也找不到,急得我缠着爸爸直问:“黄龙怎么不见了?是不是飞走了?它飞到哪里去了?”爸爸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喃喃地说:“前些年,黄龙被一些坏人‘撵’走了。”爸爸指着汗流浃背的园林工人,高兴地说:“别急,你看,工人叔叔不是正在整修园林迎接黄龙回来吗?”
第二年春天,我们全家登上初阳台,绕过紫云山,又一次来到黄龙洞。
走过几十级新台阶,啊!眼前红嫣嫣的一片,是杜鹃花来迎接我们了。穿过层层叠叠的假山,我一眼就看见了黄色的龙头,高兴得又蹦又跳,惊喜地喊着:“黄龙回来了!黄龙回来了!”清水潭边,游玩的人可多啦!有年老的、有年少的,有杭州本地游客,也有许多外地游客。叔叔阿姨们拿着照相机,忙着在龙头下留影,一张张脸笑得像开了花。我把龙头仔细地看了又看,黄龙头上长着一对美丽的龙角,嘴边翘着两根龙须,瞪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龙眼,咧开龙嘴,一股清泉源源流出。我跑到桥上,捧起清泉一尝,甜滋滋的,真清凉啊。
今年中秋,我们全家第三次游览黄龙洞。我们漫步走进了油漆一新的大门,石径两旁是茂密的竹林。忽然,妹妹叫起来:“姐姐,快看龙!”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原来墙窗上残缺不全的梅花鹿不见了,已变成了一条条龙。我和妹妹跑进花窗,一条一条地数过去,嗨!一共有九条龙!有的像在空中腾飞,张牙舞爪,有的像小淘气一样,在玩耍火球;还有的就像《哪吒闹海》中的海龙王在喷水……雕塑工人用勤劳灵巧的双手,把一条条龙装扮得栩栩如生,给黄龙洞增添了神话般的特色……出了方竹园,一眼就看到不停喷水的大龙头。龙头的右边新修了一个亭子,叫“鹤止亭”。亭顶上,伫立着一只美丽的仙鹤。它好像刚从远处飞来,静听着黄龙唱歌、吟诗。
凉爽的秋风送来了一阵阵扑鼻的桂花香,夕阳透过树林,给龙头、绿水潭、假山、亭台和一群群游人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彩。多美啊,金色的黄龙洞!
【简评】
三次游黄龙洞,三次记述的内容不同。第一次留给人一个悬念:黄龙是否能归洞呢?第二次详写了黄龙,第三次游观再写什么呢?这又是一个悬念,正是经过作者文笔的跌宕起伏,迂回曲折的设置与点染,黄龙洞的景象也便特别的吸引人了。游湖我们家就在西子湖畔, 这一带的风景点我都去玩过了, 只有湖心小岛 “三潭印月”没去过。每次路过西湖边,远看那“三潭印月”,真盼望哪一天能登上去看看。一来可乘船玩水,二来可去观赏美如仙境的小瀛州——“三潭印月”的景色。当老师说这次到“三潭印月”秋游,我兴奋得晚上连觉都睡不好。
第二天早晨,我们在岸边等船,当我迫不及待想荡舟西湖,踮起脚向湖心观望时,游船又偏偏姗姗来迟。真使我焦急不安啊。可这时富有魅力的西湖景色把我深深地吸引过去了。这天是阴天,围绕西湖的树木在浓雾中隐约可见。远处的山都被雾气吞没了,只露出个山头。平静的湖面白茫茫的,和苍茫的天空连成了一片,难分难辨。我此时才体会到“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诗句写得实在恰到好处。我正被这景色迷住的时候,一艘船悄悄地靠岸了。我们兴冲冲地登上了船,机船开足马力向“三潭印月”驶去。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欢乐的浪花,我那颗欢乐的心也随着浪花不停地跳动。
船靠岸了,我们登岸走上了岛上的九曲桥,扶着朱红色的桥栏,边走边饱览景色。“三潭印月”岛里还有湖,真是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湖中红鲤鱼快乐地在水草丛中追逐游戏,人们投食取乐,可真是鱼乐人也乐。沿着九曲桥走一小会儿,便看见了题有“曲径通幽”的洞门,两侧的花墙,上面雕刻着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两只凤凰张着嘴在对唱;各种石花像真的一样,栩栩如生,争相吐艳。在九曲桥旁的湖中矗立着一座大假山。它就是享有盛名的九狮石。人说它有九个狮头,我很感兴趣地找起来,果真找到一个狮头,嘴里还含着“宝珠”,还找到几只在格斗的小狮。石头顶上的黄色草蓬,像雄狮头上的黄毛。它是那样的威武,确有山中之王的架式。
九曲桥末端是“御碑亭”,亭子正中是一块石碑,碑上刻写的是乾隆皇帝的题词:三潭印月。绕过石碑,就看见湖心葫芦形的三个潭。三个潭形成三角形,亭亭玉立在湖面。据说在中秋节夜晚,潭上每个圆洞都可以看见明月,因此被人们誉名为“三潭印月”。可惜现在不是中秋之夜,不然我可以大饱眼福了。
曲折蜿蜒的九曲桥、有棱角的九狮石、精雕细刻的花墙和葫芦形的三潭是谁的杰作呢?是古代劳动人民,是辛勤的园林工人。我很想在石碑上找到他们的名字,可白费了心思。他们用智慧和心血创造了这些杰作,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他们的心灵真像假山旁的鲜花那么美,可又都是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我心里十分感谢和钦佩他们。
船慢慢离去,“三潭印月”渐渐模糊了,可她那美丽的姿态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傍晚,风吹过阳台,留下细细的芳香,留下甜甜的味道,留下暖暖的亲吻。夏天的味道,阳光,雨露,和风,细雨……都在这个美丽的夏季悄悄来临。
没有这样真正感受过夏天的味道,没有这样真正感触过夏天的味道,总觉得它是热热的,懒懒的,叫人打不起一点精神。没有任何的力气,有的只是懒惰,松散的像块泥沙,好像一下就要被河水冲刷。可真正慢慢靠近它,抚摸它的时候,你会感动一丝的温暖,一丝的甜美。那是对生活的深深感触,深深的碰撞。
夏天的阳光,强烈的刺眼,在烈日炎炎下每个忙碌的身影都有意识的躲避着它带给我们的温暖。没有看透它的存在,看破它的表达情绪,真的是很遗憾,它就是最真实的象征。
夏天的风,吹开慵懒的胸怀,慢慢地闯进心里,象一段柔柔的小曲沁入心底。哼哼呀呀,围绕着我,也跟着它哼唱了起来。
夏天的风,吹开少女的情怀,象一段甜蜜的初恋,味道淡淡的,甜甜的,那样的纯洁,那样的美好,可以写成一段小诗,抒发我的情怀。
夏天的雨,有时瓢泼,有时绵绵,有时狂躁,有时潇洒,有时轻吟,有时嚎啕。
夏天的雨,浇灌沸腾的温度,淹没浮躁的心情。撑一把花伞,漫步在乡间,看着雨水在眼前滑落,细细的,绵绵的,象一幅动人的画卷。
夏天的味道,小桥流水,潺潺流过心田,真有一种恬静的意境。夏天的味道,水池塘边,蛙声四起,油绿的荷叶衬着大朵的荷花,摇摇摆摆,象无数个俏皮的孩童,追逐嬉戏。
夏天的味道,有温暖,有清凉,有甜蜜,有苦闷,有欢笑,有痛哭……
无论是哪种味道,都是它的倾诉,都是它的释放,都是它带给我们最真实的表现。夏天的味道,让我们细细品味,让我们慢慢体会,让我们悄悄留下,让我们埋在心底。
走过四季,夏天的记忆最为深刻。夏天的一切走了一半,剩下的还有很长很长……留住了美好,带走了悲伤。
感动的真实,倾诉的畅快,爱上这个夏天,爱上这个夏天带给我改变,爱上这个夏天留给我的味道。
不知不觉夏天的味道沁入心底,爱着它,拥着它,一直到老。
鉴赏六句句子 和写点读后感就好叻、好的加分
自己写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