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贯穿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之中,以符合青少年身心认知规律的方式进行有机渗透,高中历史学科本质是育人,学生学习历史的价值在于通过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把握历史规律,获得历史启示,涵养精神世界,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2、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轻知识讲授,重价值认同
让青少年对“炎黄文化初立、西周易学诞生、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西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重要的文化发展阶段有所了解,认识到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孕育,在融合中发展壮大,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
扩展资料:
为青少年深刻挖掘根植于历史发展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
一部《二十四史》,记述了朝代的兴衰和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内含着中华民族在生生不息的历史演进中所秉承的文化价值和精神追求。
“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经典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主张,具有和而不同、与时迁移、经世致用等鲜明特点, 蕴藏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一系列具有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思想智慧。
“以义制利、义利相生”“和合协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仁者爱人”这些文化主张蕴含着中华民族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