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250字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 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样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小说通过祥子周围人物及人际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以及由他们织成的统治之网对祥子们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一种变形反映。
二、骆驼祥子三起三落内容概括600字
书中也总结了祥箱子这一生的三起三落:一起是祥子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了三年后凑足了一百块大洋买了新车;接下来理想第一次破灭的一落是连车带人被宪兵抓去;然而他坚强地将理想的蜡烛重新点亮,这便是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准备再买一辆新车;此时祥子他憧憬的理想又被吹灭,因为干包月时,他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骗去,这是二落;三起就是虎妞以低价为祥子买了一来辆旧车;而决定祥子一生今后该如何的就是三落,为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把自己的车买了,从此祥子一蹶不振。其实从以上总结的三起三落就可以看出祥子的这一生是与“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理想已经三次破灭,祥子也就再也没有信心理想在第四次点亮后就再不会熄灭。我想,他一定是因为怕理想第四次破灭。 所以,祥子的命运只有三部:精神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关于祥子的命运我有四个想象: 如果祥子新买的车没有被掠走,那么他也许会一直有动力、有力气去挣钱、攒钱,也许他会成为一个富人会过上一个普通北平百姓的生活。 如果祥子没有到仁和车厂,或没有掉进虎妞所设下的陷阱里去,他也不至于将自己的人生“拱手让人”——被虎妞控制,出门在外拉车也就不能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想法。否则他也许会攒够钱或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并且自己的人生自己把握。 如果小福子没有吊死,祥子也就不会失去生活的动力,最后如此堕落,向自己的身后一看就是一座山——一座债台高筑的山。也就不会名声扫地。不然,小福子和祥子一定会有一个小家,很幸福的小家。 如果祥子在小福子死后没有退缩,失去希望,他一定还会过会有梦想的那段日子,并将它延长到自己一生的尽头。虽然辛苦、平淡无味,但总是要比低三下四去求人给些钱,用来买酒喝来糟蹋自己的身体、亲自践踏自己的尊严,亲手将自己的名声推向悬崖、让它一落千丈、永世不得翻身要好得多。至少他的希望还在鼓舞着自己去前进。 一个车夫,一个在北平拉车的人,他的一生也许很贫苦,但他会努力去改变,化贫为富;他也有可能很平淡的过完这一生,没有多余的钱但钱够用,没有希望也没有遗憾;但他也有可能会变成想祥子那样,有着“骗子”头衔的人,虚度自己的后半生,或许他会被债主打死或被酒毒死,但绝对不能和英年早逝的英雄相提并论。 千言万语总归一句话:没有必要为祥子惋惜,他的一生都是由他自己来走的,即使这一路上遇上了虎妞、小福子、孙侦探,不该放弃的也都是他自己放弃了。
三、《骆驼祥子》中最让人感动的情节500字,
《骆驼祥子》中最让人感动的情节:祥子拉车淋雨后哆嗦得像树叶。
感动的原因:底层人生活很不容易,让人心酸。
“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除写祥子当时的状态外又暗示了祥子的命运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无法自控。
四、骆驼祥子500字摘抄快快快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的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①(注释:①〔杀进腰〕把腰部勒得细一些。)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②(注释:②〔一边儿〕即同样的。)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别人讲论。在洋车夫里,个人的委屈与困难是公众的话料,“车口儿”上,小茶馆中,大杂院里,每人报告着形容着或吵嚷着自己的事,而后这些事成为大家的财产,像民歌似的由一处传到一处。祥子是乡下人,口齿没有城里人那么灵便;设若口齿灵利是出于天才,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他的事他知道,不喜欢和别人讨论。因为嘴常闲着,所以他有工夫去思想,他的眼仿佛是老看着自己的心。只要他的主意打定,他便随着心中所开开的那条路儿走;假若走不通的话,他能一两天不出一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 他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赁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非过了这一关,他不能放胆的去跑。 脚好了之后,他敢跑了。这使他非常的痛快,因为别的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儿”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的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即使人们疑心,也只能怀疑他是新到城里来的乡下老儿,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以至人们问到:“认识呀?”他就又像装傻,又像耍俏的那么一笑,使人们不知怎样才好。 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他晓得自己的跑法很好看。跑法是车夫的能力与资格的证据。那撇着脚,像一对蒲扇在地上扇乎的,无疑的是刚由乡间上来的新手。那头低得很深,双脚蹭地,跑和走的速度差不多,而颇有跑的表示的,是那些五十岁以上的老者们。那经验十足而没什么力气的却另有一种方法;胸向内含,度数很深;腿抬得很高;一走一探头;这样,他们就带出跑得很用力的样子,而在事实上一点也不比别人快;他们仗着“作派”去维持自己的尊严。祥子当然决不采取这几种姿态。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部分。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拢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就是在拉包车的里面,这也得算很名贵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