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天祥廉洁的故事

99作文网 2025-07-22 20:38 编辑:admin 257阅读

一、关于文天祥廉洁的故事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二、清正廉明的小故事

春日偶成

作者:【程颢】 年代:【宋】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释](1)偶成:偶然写成。(2)傍:靠近。(3)时人:当时的人。

[译文]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春风轻轻地佛着人面,时当近午,我漫步于野花之间,随着一行垂柳来到河边。当时的人不知我心里多么快乐,说我偷闲学那些到处游荡的少年。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全诗表达了理学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

三、关于廉洁的故事,短一些的

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官倡导简肃,把排衙喝道之类的礼仪看成是桎梏,他察看民情,不像别的官员那样八抬大桥,前呼后拥,鸣锣开道,大显威风,而是身着便服,脚踏草鞋,亲临乡下察访,即使在夜间出巡,也只让一个差役,提着写有“桥”字样的灯笼引路,从不打“回避”、“肃静”之类的牌子。一次,山东巡抚包括向板桥索求字画,板桥画竹并题诗以赠: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般诗情画意,生动表述了板桥身在官位,却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乾隆十七年,潍县遇到天灾。板桥关心民瘼,呈请,赈济。然后,他的请赈惹怒了上司,遭到打击报复,被加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板桥遂愤然辞官,卸职返乡。郑板桥回到杨州,生活仍很贫寒,他在女儿嫁奁诗中写道: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陷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郑板桥一生历尽坎坷,廉洁爱民,于乾隆三十年放下了手中的如椽之笔,与世长辞。他身后留下的不啻是成百上千幅的“日画日诗日书三绝”,更是留下了一个两袖清风的清风楷模。

四、廉洁的故事

三国时期,孙权有个部下名叫陆绩,时任郁林太守,此人博学多才,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得当地百姓称赞。待到任期期满,陆绩准备坐船经海道返归江南故里时,发现除了简单行装和数箱书以外,竟然并无其他东西可带,以至于船只太轻不胜风浪,难以入海航行。艄公说:“你一家四口,所带东西不如一介寒士,船装得太轻,遇到狂风大浪,极容易翻船,得想办法增加一些重量。”于是,陆绩和家人买了一担笋干,用两只大瓮装好放入船舱,可船还是吃水很浅。不得已之间,他让人从岸边搬来一块巨石放在舱内,这才能够开船启航平安返乡。陆绩回到家乡后,心生感念,便请人将压船底的石头运回宅院,手书“郁林石”三字镌刻其上。明朝弘治九年,监察御史樊祉把这块巨石移入城内官衙中,取名“廉石”,作为百官之诫,从此便有了“廉石压舟”的佳话。后来,陆氏子孙就把“官无长物唯求石”这句话作为家训代代相传。

五、有哪些廉洁小故事

汉杨震畏四知而辞金,唐太宗因惩贪而赐绢。

杨震:汉代人,曾经推荐王密为邑令,王密晚上带着金子赠给他,说:“黑夜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唐代长孙顺德接受别人赠给的绢,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又赐给绢十匹,使他羞愧难当。

江苏常州城隍庙

阴报阳报,迟报速报,终须有报;

天知地知,人知鬼知,何谓无知。

台南县城隍庙

阳报阴报,善报恶报,速报迟报,岂曰无报;

天知地知,神知鬼知,你知我知,莫云不知。

六、从古至今有哪些清正廉洁的人? 例如两袖清风的于谦?

还有文天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