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年一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辛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道县(今河北涞水县),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第二位:刘徽
刘徽(约225年一约295年),汉族,山东滨州邹平市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莫基人之一,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中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
第三位:祖暅[gèng]
祖暅(456年—536年)一看这姓氏,就能知道,没错,他是祖冲之的儿子。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他同其父祖冲之一起圆满解决了球面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体积公式。有著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纪做出巨大贡献。(没找到肖像图)
第四位:贾宪
贾宪,生平不详,11世纪上半叶北宋数学家,师承著名历算家楚衍,曾任左班殿直,撰《黄帝九章算经细草》9卷(在《详解九章算法》中,今约存三分之二)、《算法古集》2卷(亡佚)。前者进一步抽象《九章算术》的术文,提出了若干新的解法,在刘徽之后,进一步提高了《九章算术》的理论水平。创造「开方作法本源」即贾宪三角,成为开方问题的纲领,又创造增乘开方法,并用于开四次方,以增乘开方法为主导的求解高次方程正根是宋元最发达的分支,贾宪是宋元数学高潮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第五位:商高
商高,又名殷高,殷术周初(公元前11世纪)数学家。他是我国第一位数学家。据《周髀算经》载,周公姬旦称他「善数」。与周公论数学,提出「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与勾股圆方图,以及用矩测望高深广远的方法。周公因而发出『大哉言数』的感叹。他在公元前1000多年发现勾股定理的特例:勾三股四弦五。这证明了勾股定理是中国数学家的独立发明。
勾三股四弦五
说到勾股定理,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赵爽。
第六位:赵爽
赵爽,三国时期东吴的数学家,曾注《周髀算经》,他所作的《周髀算经注》中有一篇《勾股圆方图注》全文五百余字,并附有数幅插图(已失传),这篇注文简练地总结了东汉时期勾股算术的重要成果,最早给出并证明了有关勾股弦三边及其和、差关系的二十多个命题,他的证明主要是依据几何图形面积的换算关系、赵爽还在《勾股圆方图注》中推导出二次方程x²+ax=A (其中a>0,A>0)的求根公式。在《日高图注》中利用几何图形面积关系,给出了'重差术'的证明。(汉代天文学家测量太阳高、远的方法称为重差术)
第七位:沈括
沈括(1031年—1095年)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沈括在数学方面也有精湛的研究, 他从实际计算需要出发,创立了“隙积术”和“会圆术”,沈括通过对酒馆里堆起来的酒坛和垒起来的棋子等有空隙的堆体积的研究,提出了求它们的总数的正确方法,这就是“隙积术”,也就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方法.沈括的研究,发展了自《九章算术》以来的等差级数问题,在我国古代数学史上开辟了高阶等差级数研究的方向. 此外,沈括还从计算田亩出发,考察了圆弓形中弧、弦和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我国数学史上第一个由弦和矢的长度求弧长的比较简单实用的近似公式,这就是“会圆术”,这一方法的创立,不仅促进了平面几何学的发展,而且在天文计算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为我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沈括
第八位:陈子
陈子,数学家,天文学家,约活动在公元前5世纪。据(周髀算经》载,他在回答荣方夫子之道是否能『知日之高大,光之所照,一日所行,远近之数,人所望见,四极之穷,列星之宿,天地之广袤』时说:『然,此皆为算术之所及』提出数学方法(术)是「言约而用博」,作到「问一类而以万事达者」,才能「谓之知道」,学习数学要「同术相学,同事相观」,能「通类」,作到「类以合类」这是当时存在的数学的总结,也规范了后来中国传统数学著作的特点与风格,他还提出了用比例与勾股定理测望日之远近、大小的方法,用到开方术。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