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趣味故事和数学家的故事有哪些
小高斯巧算从1加到100,阿基米德计算出油桶的容积而被拉油的伙计当成了魔鬼
二、有没有一些数学名人趣味故事,字数不限,趣味哦
一位在需要时候的朋友
点燃雪茄后约翰靠回到自己的椅子上,他显得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是的,”他开怀地笑着说,“在三十年前,当我们在一起还是十几岁孩子的时候,我绝没有想过后来会过得这么好。”
他的来访者微微笑了笑。在过去那些日子,他们曾是好朋友,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今天当他急需一份工作的时候,一种古老的友谊又有什么价值呢?“你的两位兄弟怎么样?”他问道,“他们都比你年轻是吗?”
约翰点点头:“干得不错。本恩,就是最小的那个,已有近百万家产。而泰德,就是原先爱耍小聪明的那个男孩,现在家住华盛顿。比尔,你过去好像计算上挺在行的,看看这样一道问题怎么样?”
这位大亨潦草地写着他的问题,而比尔却在充满希望中等待了几分钟:“本恩的年龄乘以我和泰德年龄的差,与我的年龄乘以他们之间年龄的差恰好少1。这里年龄都是取整年算的。”
“太糟了,”比尔伤心地摇头道,“我本打算来你这儿求份工作,却没想到你倒向我经销起自己的计算能力!”
比尔自然得到了工作。然而,找出那三个人的年龄无疑会给你带来快乐。
史上难题 “女生散步问题”
“七大千年数学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是本次国际数学家大会讨论的焦点。其实,除了“七大千年数学难题”之外,数学史上还有一些有趣的数学难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哥德巴赫猜想
提出者:德国教师哥德巴赫;提出时间:1742年;内容表述: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
两个素数之和;研究进展:尚未完全。
费马大定理
提出者:法国数学家费马;
提出时间:1637年;
内容表述:x的n次方加y的n次方等于z的n次方,在n是大于2的自然数时没有正整数解;
研究进展:由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和他的学生理查·泰勒于1995年成功证明。
四色猜想
提出者:英国学生格思里;
提出时间:1852年;
内容表述:每幅地图都可以用4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
研究进展:于1976年被计算机验证。
女生散步问题
提出者:英国数学家柯克曼;
提出时间:1850年;
内容表述:某学生宿舍共有15位女生,每天3人一组进行散步,问怎样安排,才能使每位女生有机会与其他每一位女生在同一组中散步,并恰好每周一次;
研究进展:已获证明。
七桥问题
提出者:起源于普鲁士柯尼斯堡镇(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
提出时间:18世纪初;
内容表述:一条河的两条支流绕过一个岛,有7座桥横跨这两条支流,问一名散步者能否走过每一座桥,而且每座桥只能走一次,就让这名散步者回到原地
孙子巧解“鸡兔同笼”
大约在一千五百年前,大数学家孙子在《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的一道题:“今有雏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雏兔各几何?”这四句的意思就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在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三十五个头;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同学们,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知道孙子是如何解答这个“鸡兔同笼”问题的?
原来孙子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他假设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而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而每只“鸡”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1,每只“兔”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2。由此可知,有一只“双脚兔”,脚的数量就会比头的数量多1。所以,“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的数量与他们的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鸡的数量就是:35-12=23(只)。
当然,这道题还可以用方程来解答。我们可以先设兔的只数(也就是头数)是x,因为“鸡头+兔头=35”,所以“鸡头=35-x”。由此可知,有x只兔,应该有4x只兔脚,而鸡的只数是(35-x),所以应该有2×(35-x)只鸡脚。现在已知鸡兔的脚总共是94只,因此,我们可以列出下面的关系式:
4x+2×(35-x)=94
x=12
于是可以算出鸡的只数是35-12=23。
还有一道这样的题:“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大和尚一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一个。求大、小和尚各多少个?”它的答案是大和尚有25个,小和尚有75个。你知道是怎样算的吗?
三、数学史上发生的名人趣事
1—“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
7岁那年,小高斯上小学了。教师名字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学家”。这位来自城市的青年教师,总认为乡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三年级的一次数学课上,布特纳对孩子们又发了一通脾气,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长长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
“哇!这是多少个数相加呀?怎么算呀?”学生们害怕极了,越是紧张越是想不出怎么计算。
布特纳很得意。他知道,像这样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98的100个数相加,这些调皮的学生即使整个上午都乖乖地计算,也不会算出结果。
不料,不一会儿,小高斯却拿着写有答案的小石板过来了,说:“老师,我算完了。”布特纳连头都没抬,生气地说:“去去,不要胡闹。谁想胡乱写一个数交差,可得小心!”说完,挥动了一下他那铁锤似的拳头。
可是小高斯却坚持不走,说:“老师,我没有胡闹。”并把小石板轻轻地放在讲台上。布特纳看了一眼,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这个10岁的孩子居然这么快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案。
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个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小高斯的难以置信的数学天赋,使布特纳既佩服,又内疚。从此,他再也不轻视穷人的孩子了。他给小高斯买来了许多数学书,并让他的年轻的助手巴蒂尔帮助小高斯学数学。2、国王让金匠做了一顶新的
。但他怀疑金匠在金冠中掺假了。可是,做好的
无论从重量上、外形上都看不出问题。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
。
日思夜想。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慢慢坐进澡堂时,水从盆边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突然大叫一声:“我知道了!”竟然
地跑回家中。原来他想出办法了。
把金
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缸中,一些水溢出来了。他取了王冠,把水装满,再将一块同
样重的金子放进水里,又有一些水溢出来。他把两次的水加以比较,发现第一次溢出的水多于第二次。于是他断定金冠中掺了银了。经过一翻试验,他算出银子的重量。当他宣布他的发现时,金匠
。
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一条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重量,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这条原理后人以阿基米德的名字命名。一直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测定
等。
3、
罗
队攻入叙
,并闯入阿基米德的住宅,看见一位老人在地上埋头作
,士兵将图踩坏。阿基米德怒斥士兵:『不要弄坏我的图!』士兵拔出
,刺死了这位旷世绝伦的大科学家,阿基米德竟死在愚蠢无知的罗
手里。以上是我搜索参考后提供的。满意请采纳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