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事业成功人士的事例,并说一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99作文网 2025-05-05 01:36 编辑:admin 73阅读

一、搜集事业成功人士的事例,并说一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成功人士的故事案例,俞敏洪英语33分的落榜生:

复习了10个月左右,俞敏洪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当时的录取分数很低,他报考的常熟市地区师专外语录取分数线是38分。然而,俞敏洪的英语却只考了33分。

1979年,俞敏洪再次参加高考,他的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变成了60分,再度落榜。

1980年高考,俞敏洪的英语是95分,总分387分。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再次报了北大。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8月底,俞敏洪的同学们几乎都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他却什么也没收到。终于有一天,县教育局长在电话中对俞敏洪说:“你的录取通知下来了。”

那个曾经英语只考了33分的落榜生,在后来创办了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领头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启发:人生不是100米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高考,或为加速器,或为刹车阀,一快一慢都是经历。等到回头看时,才发现,它只是长跑路上云淡风轻的一念。

每个人的成功都需要经历许多次人生的考验,只有通过了不同的考验人才能证明你的实力,成功包括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它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相互配合,其实只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目标,不断的去奋斗,体现出自我的价值,无论结局如何你都是成功的人。

二、中国古代四大才子简介

说到“四大才子”,一般是指明朝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他们才思敏捷,才华横溢,诗词曲赋,样样精通,或长于绘画,或长于书法,或长于文理,是明朝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们创作了很多著名的绘画、书法和诗词作品,并源渊流传。 唐 伯 虎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祝 枝 山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文 征 明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徐 祯 卿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三、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与那一句照应,与哪一句对照,突出什么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与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照应,

与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对照,

突出匠人技艺精湛、水平高超。

《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同时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地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文章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使用从两头到中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工艺的赞美。

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县)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魏大中后因弹劾朝中的宦官魏忠贤而入狱,魏学洢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制的《虞初新志》收录。《核舟记》生动的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和雕刻人的高超境界。

原文及注音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篛(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 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cé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一直到飞禽走兽、树木山石,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泛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的)两旁开有小窗户,左右各四扇,一共有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就(看到)右边(窗门)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窗门)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个)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在他的左边。东坡和黄鲁直共同观赏着一轴横幅的书画卷子。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卷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露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黄二人不相类似。(他)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起他的左膝,左臂(上面)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那)念珠子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梳着)椎形发髻,仰着面,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有(把)茶壶,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那(只)船的背面稍平,就在船背上面题了(个)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笔画清清楚楚,它(字)的颜色是黑的。(题名后面)又刻了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整条船,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刻篛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上的)篆文,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计算一下,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原来这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雕制成的。咦!(这)技艺也真奇妙啊!

字词解释

1. 奇巧人:特殊技巧的人。奇,特殊。 2. 王叔远:名毅,字叔远。明代民间微雕艺人。 3.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4. 为:做,这里指雕刻。 5. 器皿:指器具。盆,碗一类的东西。 6.以至:甚至 7.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罔:无,没有。罔不:无不,都。因:顺着,就着。势:(木头的)样子。象:模拟。形:(物品的)形状。各:各自。具:具有。情态:神态。 8. 尝:曾经 9. 贻:赠 10. 余:我 11.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故事。盖:表示推测的语气词。泛,泛舟,坐船游览。云:表示叙述结束。 12. 约:大约 13. 有(yòu)奇(jī):多一点。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14.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大约。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一说,古代一百粒排列起来的长度是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是一分。许,上下。 15. 中轩敞(chǎng)者为舱:中间高起开敞的部分是船舱。轩:高。敞:敞开。为:是 16. 箬篷: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篛的异形字是“箬”。 17. 雕栏相望焉: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望:对着,面对着。 18.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 19.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清:清凉。徐:缓缓地,慢慢地。兴:起。 20. 石青糁(sǎn)之: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一种青绿色颜料。糁:涂。 21.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22. 髯(rǎn):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长胡须。 23.居:处在。 24.佛印:人名,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25.鲁直: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26.执:拿着。 27. 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28. 卷端:指画卷的右端 29. 卷末:指画卷的左端 30.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语,说话 31. 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32. 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比,靠近 33. 各隐卷底衣褶中: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34. 绝类弥勒: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 35.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36. 不属(zhǔ):不相类似 37. 诎右膝:卧倒右膝。诎:通“屈”,弯曲。 38. 念珠:信佛教的人念佛时用以计数的成串珠子。 39.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40. 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41. 楫:船桨 42. 舟子:撑船的人,船夫。 43. 椎髻:梳成椎形发髻,属于词类活用。 44. 衡:通“横”,横着 45.攀:扳着 46.呼啸:大声呼叫 47. 其人视端容寂: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48. 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49. 船背稍夷:船的背面稍平。背,这里指船底。夷,平。 50. 天启壬戌:天启壬戌年,就是一六二二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51. 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的。虞山,现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这里用来代替常熟。过去文人常常用自己家乡的名胜代替自己的籍贯。叔远甫就是“字叔远”的意思。 52. 了了:清清楚楚 53. 墨:黑 54. 篆章:篆字图章 55. 丹:红 56. 为:刻有 57. 曾不盈寸:还不满一寸。曾,尚、还。盈,满。 58. 简:挑选。同“拣”,挑选。 59. 修狭:长而窄 60.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奇妙啊!矣哉,相当于“了啊”,表示惊叹的语气词。 61. 通计一舟:计,计算

字音

器皿(mǐn) 核舟记

罔(wǎng) 贻(yí)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 高可二黍(shǔ)许 箬(ruò)篷 石青糁(sǎn)之 髯(rán) 执 (zhí) 不属(zhǔ) 诎(qū) 舟尾横卧一楫(jí) 椎(chuí)髻(jì) 葵(kuí) 扇 天启壬(rén) 戌(xū) 左臂挂念珠倚(yǐ)之

通假字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注:“诎”和“屈”是同义词,而不是通假字)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还有)

一字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加上,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中轩敞者为舱 (是) 为人五:(刻有) 可: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 2.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木:1.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 2.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 者:1.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2.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曰: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 2.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 扇:1.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词) 2.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 启: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 2.天启壬戌秋日 (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 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但是) 以:1.能以径寸之木 (用) 2.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 语:1.如有所语(说话) 2.此中人语云(告诉) 盖:1.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

古今异义

1、卧右膝:卧,古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今意:躺下,躺着的样子 2、其两膝相比者:比,古意:靠近。 今意: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3、高可二黍许:可,古意:大约。今意:可以。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意:通“拣”,挑拣。 今意:简单,容易。人物:古意:人和物 今意:被描写或有突出贡献的人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意:竟然。今义:曾经

定语后置

1.原句:核舟一 正确语序:一核舟 2.原句:篆章一 正确语序:一篆章

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诎:通“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形容词作名词,特殊技巧) (6)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梳着椎形发髻 )

词解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选得《虞初新志》,略有删节。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也可以抒情和议论。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通过了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了中国古代工艺高超的成就。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特殊精湛的技艺。奇巧人,这里指具有奇妙精巧手艺的人。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径寸,直径一寸,用来形容圆形物的细小。以;拿,用。径寸之木:直径一寸长的木头。为,做。这里指雕刻。器皿:碗碟杯盘等生活用具。 罔不因势象形:罔,无、没有。因,根据、依据。这里指顺着、就着。象,模仿 ,这里指雕刻。 尝贻余核舟一:尝,曾经。贻,赠送。余,我。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游赤壁。大苏,苏轼(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眉山(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著名文学家。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苏辙为“大苏”“小苏”。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浏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在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城外的赤壁矶。盖……云,表推测之意。泛,泛舟。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零数,还有一些。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大约。许,上下,左右。 中轩敞者为舱:敞,宽敞、明亮。 篛篷覆之:箬篷,名词用状语,用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焉;语气词。这里指 陈述。 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石青糁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青绿色颜料。糁之,涂在刻的字上。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而多髯者,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佛印居右:佛印,人名,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鲁直居左:鲁直,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苏、黄共阅一手卷: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其两膝相比〈者〉:相比,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互相靠近。比,靠近。者,……的人,这里指“……的样子”。 佛印绝类弥勒:绝,极。类,像。弥勒,佛教菩萨之一。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袒,裸露。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抬。不属,不相类似。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右膝,卧倒右膝。诎,同“屈”。弯曲。 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念珠,念佛经的人手里拿的串珠。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舟尾横卧一楫:楫,船桨。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舟子,船夫。 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梳成椎形发髻。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与“竖”相对。 其人视端容寂:视端容寂,眼睛正视茶壶,神色平静。端,正、直。 其船背稍夷:背,脊背。这里指船顶。夷,平,平坦。 天启壬戌:天启壬戌年,就是一六二二年。天启,明熹宗年号。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远的人刻的。虞山,现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这里用来代替常熟。过去文人常常用自己家乡的名胜代替自己的籍贯。甫,通“父”,古代加在男子名字后面的美称,多附于表字之后。 钩画了了:了了,清楚明白。 其色墨:墨,黑。 篆章:篆字图章。 其色丹:丹,红、朱红色。 为人五:为,刻有。 曾不盈寸:还不满一寸。曾,尚、还。盈,满。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同“拣”挑选。修狭,长而窄。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哉,加重惊叹的语气词,相当于“了啊”。 船背稍夷:夷,平。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清凉的秋风缓缓地吹来,江面上没有泛起波纹。徐,缓缓地。兴,起。

1.词类活用

箬蓬覆之 (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长长的胡须。) 石青糁之 (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倒装句

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又用一篆章。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倒装句表强调。

3.省略句

则题名其上,省略于,原句应为:则题名于其上。 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于,原句应为: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4.双重否定句

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罔,没有;无。 罔不,无不;全都。 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5.句式

1、判断句 盖大苏泛赤壁云(“大苏泛赤壁”是主谓词组,在句中充当谓语,说核舟刻的是什么,主语承上一分句宾语省略:核舟。“盖”,副词,相当于“大概”。) 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以上两句用动词“为”表示判断) 2、定语后置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3、省略句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句首省略主语:佛印)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各隐卷底衣褶中 居右者椎髻仰面 居左者执蒲葵扇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以上五句中,“居”、“隐”、“题名”后面均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4、固定结构 如有所语(“有所”,固定格式,意思是“有……的人,或东西,或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文章理解

整体把握

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的表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舟上五人,须眉比见,其他如箬篷、窗、楫、壶、炉等,无不应有尽有;还有三十四个字,勾画了了,真可谓巧夺天工。本文就是对这件艺术品的文字说明。阅读时,要善于运用想象力再造出这件艺术品的形象,并仔细品味雕刻家的艺术构思。 本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描写了船的4个部分,分别为,船舱。船头,船尾和船背。 《虞初新志》

本文题目末字“记”,系指文体而言。“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关资料”),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灵怪矣哉”。因此,现在看来,它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开头是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而表现的范围极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他构思精巧之后,接着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这就明显地表示了本文的意图,即以具体作品来证明作者对王叔远技艺的评价是合乎实际的。 中间是分说: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可分两层。 全文写了作者对核舟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赞叹以及对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赞美之情。

题目解说

“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它显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写,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记是本文的文体,这里有描述的意味。

分段

第一层(第2至第4段)介绍舟的正面,这是显示雕刻家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的主要部分。又可分为三小层: 第一小层(第2段)先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即船舱。其中,重点是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细;“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更显出雕刻家构思的巧妙。 第二小层(第3段)介绍船头部分,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这一层对表现雕品的主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的介绍也最为详细。除了细致地写出人物的衣着、姿势而外,还着意描述了苏、黄二人泛舟时的心情。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他们在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画卷的美好意境里,这是何等豁达、放旷的胸襟!至于佛印的“矫首昂视”,则又给人一种洒脱不群的感觉。这就自然成为苏、黄二人神情的陪衬,使画面显得不单调。 第三小层(第4段)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的表情和动作。两个舟子的神情也“不属”:一个“若啸呼状”,很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是很专注的样子。这样来塑造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松、愉悦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绍了题名和篆章,以“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再次显示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题名用黑色,篆章用红色,对照鲜明,于此可见雕刻家的细心。 最后 总括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第一段总述。“奇巧”概括出雕刻工艺的特点 第二段分述。雕刻者刻的字暗示了核舟的主题。 第三段分述。三人各具情态,栩栩如生 第四段分述。而舟子一个悠闲,一个专注 第五段总述。“灵巧”照应“奇巧”,核舟体积小,内容丰富赞叹核舟技艺巧夺天工(王叔远的精湛技术,构思巧妙)。

说明方法

【列数字】 (通过具体数字,表现语言的准确性,更具说服力。)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shǔ)许。 ②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作比较】 (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①神情与苏、黄不属。 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打比方】 (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①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举例子】 (通过列举具体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①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通过“贻余核舟一”的例子,来证明“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观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