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益的故事
黄姓的血缘祖先,是夏朝东夷族首领伯益。 伯益,古文献中有好几种写法,如伯翳、伯蘩、柏翳、化益、或只称益,将益字写作“ ”。 伯益的父亲是 陶。《潜夫论·志氏姓》说:“梁、葛、江、黄……皆 陶之后也。” 陶,名 ,字庭坚,是历史上著名的传说人物。据《帝王世纪》的说法,他出生于曲阜少昊之墟。曲阜,偃地,故舜帝赐其为偃姓。据《世本》和刘向《说苑·君道》, 陶当上了大理之官,作五刑,即负责氏族政权的刑罚、监狱、法治。传说他的外貌是青绿色,像一个削皮的瓜。他的嘴唇像鸟喙,是至诚的象征,能洞察人情,明白决狱。《伦蘅·是应》说 陶治狱,当判决有疑时,就令 决狱。传说中的 ,就是只有一只角的羊的怪兽。据说它很有灵性,能分辨是非曲直,确认犯罪与否,如被疑对象有罪, 就会以角顶触,无罪则否。这种办法很灵验,故典籍称其为“助狱为验”的“一角圣兽”,史书上说当时天下无虐刑,无冤狱,小人畏惧,天下太平。舜帝对他的成绩极为赞赏,便把他封于 ,所以,又叫 。因为上古“陶”、“ ”读音相同,所以又写作 陶、咎陶、咎 。 陶帮助夏禹当上了中原华夏部落政权的领袖,夏禹很感激,便指定他为自己的接班人,正准备让位,但 陶却于这时去世了。死后,葬在六地,即今安徽六安市。古时,这里有 陶墓。世人称为公琴。 陶生了六个儿子(或说三个),长子大费(读bi闭),即伯益,是黄、赵、江、秦等姓的共同血缘祖先。 伯益,原始 氏,名益,字凯(《水经·洛水注》引《百虫将军显灵碑》),又字虞余(《汉书人表考》卷二)。他是传说中的一位大英雄。 年轻时的伯益,就很聪明,有才智,《吕氏春秋·勿躬》说他发明了以封占卜岁时吉凶的方法,又最早发明打井取水。关于打井取水的事,有些典籍说得很有故事性和趣味性,《淮南子·本经训》云:“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高诱注:“伯益佐舜初作井,凿地而求水,龙知将决川谷,陂池,恐见害,故登云而去,栖其神于昆仑之山。” 由于伯益富有才华,夏禹就向当时中原氏族联盟政权首领帝舜推荐他,帝禹派他辅佐夏禹治水。在佐禹治水的过程中,他立下了大功,夏禹在治水成功后受赏时对舜说:“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大费也有功劳呀!”舜便对伯益也大加奖赏,说:“费呀,你帮助禹完成了这件功业,我赐给你白色的旗 ,以后你的子孙一定会昌盛的!”(《史记·秦本纪》)舜的话果真灵验,后来伯益的后嗣非常繁盛发达。 《国语·郑语》上说,伯益能议百物,以佐帝舜。伯益来自东夷少昊鸟氏族,所以传说他能知禽兽之言,能与飞鸟通话,《汉书·地理志》云:“伯益知禽兽。”《后汉书·蔡 传》云:“伯益综声于鸟语。”说的都是这个意思,这与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上所言伯益“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的意思是相通的,所以舜曾任命他为官。《孟子·滕文公上》另有记载,说舜派遣伯益担任火官,伯益用火焚烧山泽,迫使猛兽逃匿,使过着畜牧流徙生活的人们从此过上了安居恳种的生活。后世尊他为保佑人们免遭猛兽伤害之神——“百虫将军”,并修庙祭祀他,就是这个原因。 舜出于对伯益的信任和器重,便将自己美丽的小女儿姚氏嫁给了他,并且封伯益于费,所以伯益又叫大费。或叫费侯。
黄香 简介资料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人物简介:
黄香(公元18~106年)),江夏安陆人,汉江夏郡治在今云梦境内,安陆县治在今安陆市境内,本文从考证江夏郡治和安陆县治治所入手,并依据地方文献资料,断定黄香故里在安陆。天下黄姓尊黄香为祖,成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目前,在古江夏郡境内尚未见先于安陆在康熙五年(1666)前发现黄香墓碑和祠庙的记载。
生平经历:
亮点 黄香(18-106年)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化名人。他为官的品位并不高,最高职务 黄香
[1]是魏郡太守,大约也就是一个四品官员。但他生命历程中有两个亮点:一是他9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格外孝敬,夏天他将床枕扇凉,冬天用身体把被褥温暖后,才让父亲安睡(黄香温席);二是他很小的时候,便广泛阅读儒家经典,精心钻研道德学术,能写文章,当时京师称誉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汉章帝还曾特许他到宫中藏书之所东观读书。孔子曾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尊敬长辈,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黄香的这种品行正符合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旧传元代郭守正挑选了历史上的二十四位孝子,辑成《二十四孝子》一书,作为做人的楷模,黄香名列其中。因此,自明清以来,黄香一直被人们所推崇。 永元四年,帝以尚书令江夏黄香为东郡太守,香辞以:“典郡从政,才非所宜,乞留备冗官,赐以督责小职,任之宫台烦事。”帝乃复留香为尚书令,增秩二千石,甚见亲重。香亦祗勤物务,忧公如家。疑问 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位历史名人,由于年代久远,其生平履历中却留下了许多疑问。如关于他的生年,他的家世等,史书缺载。特别是他被罢免魏郡太守一事,至今仍是一个谜团。按《后汉书》黄香本传载,延平元年(106),全国普遭水灾,朝廷敕令各地,不准虚饰灾情,掩匿盗贼,草菅人命,中饱私囊。黄香终因此事受牵连而被免职。数月后,卒于家。这其中的详情后人不得而知。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