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的感人故事或者身边的事例。

99作文网 2025-04-10 10:37 编辑:admin 275阅读

一、得与失的感人故事或者身边的事例。

前些日子手机被偷了“心”很……

手机被偷之后比被偷之前进步了……

二、关于 得与失 的名人名言,事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有所失必有所得”名人故事

塞翁失马的故事。

四、历史得而复失的名人

项羽,李自成

五、得与失的名人论述

得之淡然 失之泰然 争其必然 顺其自然

六、有没有好的佛学典故呀?最好是论人生得失的.

佛学典故一:

拈花微笑

释加牟尼带领众弟子在灵山大会上,要宣布他的传人.当时释加牟尼手拿一枝菩提花,面带微笑.在场的大部分弟子都不解其意,只有迦叶也面带微笑.这时释尊说道:吾有正眼法藏,已传给迦叶了.于是迦叶被指定为佛教的第二代传人.

这是佛教史上著名的拈花微笑公案.后来佛教传人的指定都采用这种当众宣布的作法.

佛学典故二:

五祖传人

佛教禅宗五租弘忍选传人的时候,要门人写心得.当时已身为上座的神秀写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惹尘埃.,而伙夫慧能写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傍晚弘忍到厨房看慧能,问到:米熟了吗?,慧能答到:米早就熟了,还差一筛子..弘忍于是知道慧能的心灵修炼已好了,只是身体修炼还不够.弘忍又问道:以前释尊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为什么迦叶会面带微笑呢?.慧能答到:佛法相传,在于以心印心,又何必要言语呢?于是弘忍选慧能为传人.为防止别人害慧能,弘忍传法后命慧能逃往南方.

3日后,弘忍当众宣布:吾道南矣.(他的传人到南方去了)

16年后,慧能修成出山,正式以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的身份传道.

佛学典故三:

西游记与佛教

西游记是几百年前的玄幻小说,书中重点宣扬佛法无边.

根据传说,当初写西游记的人并不是信佛教的人,而是道教的人,其写西游记的目的是贬低佛教.意思是:佛教的徒弟不是猴子(孙悟空)就是猪(猪八戒)等等,怎么就没有人呢?

后来西游记流传下来却还是变成宣扬佛教的了.

关于西游记的最经典的说法:西游记是用打比喻的方法写的:唐僧是人的元神,孙悟空是人的意念,猪八戒是人的欲望,沙和尚是人的品徳,白龙马是人的肉体,西游记实际上写的是一个人经历九九八十一场磨难修炼的故事.

佛学典故四:

白居易与佛教

白居易以文学闻名,其实白居易最大的成就是在晚年修炼功夫到了极高的程度。他对道家、儒家、佛家都有极深的研究,具体在他写的心得中有体现。比如《动静交相养赋》就是儒家思想;《求玄珠赋》则是道家炼丹的总结。

白居易对佛家的研究主要受来自西域的“日凝公”的指点,这在他的《八渐谒》有记载。《八渐谒》是对佛家修炼方法的彻悟,分: 观、觉、定、慧、明、通、济、舍 八个字。

现在的玄幻小说写的修炼过程都太无聊、太浅薄。真正的修炼是要靠心灵磨练,提高领悟层次,从而达到高层次。就算是有先天机缘的,也必然在领悟之后才可开发出来。现以《八渐谒》中简单举例说明:(原文)

观:

以心中眼,观心外相,从何而有,从何而表,观之又观,则辨真妄。

觉:

慎真常在,为妄所蒙,真妄苟辨,觉在其中,不离妄有,而得真空。

定:

真若不灭,妄即不起,六根之源,湛如止水,是为禅定,乃脱生死。

……

舍:

众苦即济,大悲亦舍,苦即非真,悲亦是假,是故众生,实无度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