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记叙文
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把现代文改为记叙文
八月的深秋是凄寒的,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立于门前,在凄寒的深秋中,显得那么无助……
这位老人就是杜甫。他不久前才搭建好的茅屋,就这样被深秋的狂风把盖屋顶的茅草“带走”了,不留一点痕迹……
风更大了。“连风和茅草也嘲笑我,哎----那茅屋我可是刚建好不久啊”!杜甫心理懊恼极了。风似乎听到了杜甫的心里话,更加肆虐了。
一群南村的小孩欺负杜甫老了,没有力气。狠心的在他面前做起了盗贼,抱着茅草消失在竹林里。年迈的杜甫喊得口舌干燥,顽童们理也不理,杜甫无奈地发出一声声叹息。
“也许真的是老天有意和我作对,刚才的狂风竟停了。”杜甫手扶门前的柱子,默默的想。
风停了,黑云四起,灰蒙蒙的天空也越来越灰暗,旁边的枫叶飘落了一地,到处都呈现出一派凄凉景象。
杜甫转身回到屋里,自己的娇子正在睡觉,他伸手一摸被子,竟像铁一样冰冷,再伸头一看,“天啊,竟把被子蹬破了,我的孩子”。杜甫自言自语道。
突然感到脸上有一两水,抬头一看,茅屋漏雨,床头竟全被打湿,密集的雨点像麻线一样没有间断过。杜甫双手互插在衣袖里,望着眼前的一切,“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啊”,一股酸涩涌上杜甫的心头。
自安史之乱以来,杜甫就很少睡眠,夜晚对他来说是这般漫长!
这时,杜甫又想起了和他一样处境的人,“怎么才能有一间高楼大厦?让天下像我这样的人住下,风不吹,雨不淋,安如泰山呢?什么时候啊!”杜甫的内心复杂极了。
“哎,什么时候才能耸立这样的高楼大厦?哪怕只有我的房子破漏,我冻死也心甘情愿。 ”屋旁的大树又在沙沙作响,似乎也在为杜甫的遭遇打抱不平,沙沙沙,又飘落了一片枫叶。
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600字
八月的天气,狂风怒号,卷起巨大的漩涡,气温渐渐低了下来。杜甫站在自己茅草屋的窗前,看着门前的树在狂风中左右摇摆。
说起那棵树,还是他和孩子亲手栽的。那天是孩子的生日,家里穷,买不起什么像样的东西。就与孩子栽了这树作纪念。
站在窗前,杜甫想了好多,他心里万分焦急:这么大的风,自家的茅屋吹破了怎么办?难道要挨冻吗?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让茅草屋完好无损,不为风所破。
这茅草屋,还是在朋友的帮助下建成的,这才住了几年------“一定不能让茅草屋倒”他在心里乞求着。
乞求是没有用的,大风还是把一层又一层的茅草吹走了。那茅草上下翻飞着,飞进了树林;挂在树梢;飞向池塘;飘在水面;有的甚至撒落一地。
见茅草都被风吹走,他怎能不去追,等追到茅草时,只见几个孩子已把茅草抱走。
那几个孩子也是穷人家的,这茅草对他们来说就是宝。一个小孩说:“这些茅草已够补我家的屋顶了。”另一个说:“今晚终于可以睡得又暖和又不潮湿了。”还有两个竟然争得打了起来------他们见杜甫来了,都抱着各自的茅草一哄而散,杜甫也不想再追究了,只有回到家依在拐杖上自己叹息。
天上的云渐渐多了,天黑了,也下起了雨,这整整一天,他一家人几乎连饭也没吃,只是孩子喝了一点玉米糊,说是玉米糊,只不过是一碗水加一点玉米面罢了。雨水沿着屋顶从没有茅草的地方漏下来,打在床头上,又湿又冷,自家的被子已有几年了,一点也不保暖,在床上睡觉的孩子把被里都蹬破了。
躺在床上,想到自己流亡时,一路上挨冻挨饿,男女老少各个度日如年,经过长途跋涉,自己终于住上了茅草屋。但是,什么时候才能住上好房子!让天下的苦命百姓脸上绽开笑颜,风再大、雨再大也用怕!
何时才出现这样的房子,就算我冻死了也不足惜!捋着胡须,诗人壮怀激烈。可是,回答他的,只有呼啸的北风,凄凄厉厉------
四、用现代汉语把《毛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记叙文
不会写,貌似那个名字叫做《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