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筷子”为题 写一篇自嘲议论文或说明文 题目自拟 主意自定 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
筷子 筷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据说,世界上共有三种吃东西的方式,直接用手拿的占40%;用筷子夹的占30%,用刀叉的也占30%。 中国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使用筷子,不过,最初不叫“筷”。在〈〈先秦文献〉〉中作者把筷子称为“著”。隋朝时期,筷子又被称为“筋”。 筷“这个称呼是怎样出现的呢?据明代陆容在《菽目杂记》中说,江南吴中称”著“为”“快儿”。称帆布为“抹布”这是因为行船人忌讳“住”和“翻”。大约在明朝以后,快字上又加了个“竹头”,成为“筷”。这大概是由于筷子大多数是用竹子做的缘故吧。 筷子的结构几为简单。我国的筷子是上粗下细,下圆上方的。当筷子传到日本时,日本人就把筷子制成圆锥型。 筷子虽然简单,但中国人在筷子的质材和雕饰也做了不少文章。先秦时以有了象牙筷和铜筷,隋唐以来,宫廷,官府和富豪之家,用金银做筷子,用玉石,珊瑚等雕饰筷子。考究的筷子还要镶个银头,这是用来试验食品是否有毒。如果有毒,银头立刻会变成黑色或绿色。 中国人用筷子的功夫常常吸引外国人,西方近年兴起了“用筷热”。还出现专门教人用筷子的“培训中心”。有的医学家认为,使用筷子能带动人体的30多个关节个50多处肌肉,有助于手的灵巧和脑的发达。也有人说,中国人手特别巧,与从小就使用筷子有很大的关系。 据说,世界上第一家“筷子博物馆”在德国。那里展览了一万多种产地不同,质地不同,以及时间不同的筷子,真可谓一应俱全呐!我们用的筷子原来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和如此高的地位。你掌握了吗?如果掌握的不是太全面,那就请拿起筷子,好好研究一番吧!
二、我是一只筷子五百字作文
长久以来,筷子和勺子一直是好朋友,因为它们都是用木头做的,而和它们同居的是一只骄傲自大的碗,它常常吹嘘自己。
一天晚上,主人把它们洗干净放进了厨柜,那只骄傲的碗就说起话来:“你们看主人多爱护我呀!刚才,我还躺在主人手里呢!”。筷子和勺子都不理它,它更加自大了,说:“看看你们自己,没精打采,主人怎么会喜欢你们呢?”,说完还哈哈大笑起来。勺子忍不住对它说了一句:“请您住嘴!虽然主人喜欢你,但是如果没有我们,主人又怎么会需要你呢?所以,我们应该团结,不能争吵啊!”。碗听了这句话非常生气,冒出一句:“跟你们这群东西合作,我感到十分羞耻,你们最好别自不量力!”。勺子和筷子不再理会碗,想让那个家伙变得孤独。
日子一天天过去,碗却更加趾高气扬,它觉得谁都比不过它,而勺子和筷子则静静地过着平淡快乐的生活。
有一天,主人的孩子正拿着那只碗边吃边玩,一不小心,“砰”地一声,碗摔碎了,孩子也哭了,主人连忙哄着孩子,让他慢慢地睡着了。那只骄傲自大的碗呢?最后只好当成一文不值的碎片,扔进了垃圾桶。而勺子和筷子呢?依然幸福地生活着。
第2篇:筷子提米
学校的第七界科技节又到啦!星期五,作为重头戏的科学小作坊展示活动在校体艺馆拉开了序幕。
中午,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我们向体艺馆。一进门,五花八门的实验映入眼帘。各班参与的小选手,利用准备好的材料进行了现场实验操作。有:《火山爆发》《帕斯卡裂桶》《水球的泳姿》……
这时四个大字引起了我的注意——筷子提米。小小的筷子能提起米?这是为什么呢?又是什么原理?一个个问题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我带着好奇心凑了过去。材料很简单,一个杯子,少许的水和米,一根筷子。
三、以<自嘲>为话题800字作文,谢谢,
有这样一种精灵,它代表黑夜,却召唤黎明。
有这样一种精灵,它清瘦冷漠,盘桓于夕阳的葬礼。
它是鸦,一种卑微而伟岸、冷峻而智慧的生物。乌鸦的哲学,全部隐藏在它黑色的羽翼和深深的自嘲之下。
鸦自嘲:我是灾难的前兆。
人们总是愿意追捧那些漂亮的鸟儿,那些珠圆玉润的娇啼,那些五彩斑斓的外表。鸦自嘲:我没有婉转的歌喉,因为我为死亡和腐朽而歌唱,那些躲藏于暗流之中的光辉、那些声嘶力竭的呐喊早已撕裂了我的声带;我没有华丽的外衣,因为我愿意将一切丑恶暴露于世,换来更真实的痛。鸦自嘲:我就是虚弱者眼中的灾难,因为我比这些愚蠢的生物更清醒的看到繁华后面的空虚,更先知地预见了飘浮后面坠落深渊的沉重。
鸦的自嘲,恰是它最深沉的自我评价,带着难以捉摸的微笑,黑色的微笑。这世上多的是鸟儿,吃吃喝喝、玩玩笑笑的鸟儿,寻寻觅觅、碌碌无为的鸟儿,它却是这般特立独行的鸟儿。
鲁迅的笔下始终有一只鸦。象征黑色、毁灭的鸦,在华老栓儿子的坟前肃穆静立,直飞上云霄,飞进鲁迅黑色的深沉和静默中。呼啦啦振翅的一刹间,震落几片残冬的枯叶,卷起冷冷的风。鸦见证了那个黑暗的社会和那些愚笨的人类。那些浑浑噩噩的灵魂,在鸦高昂的头颅和深沉的凝望下,受着心灵最深处的拷问。鸦在自嘲,或许是在嘲笑?
透过静静伫立树梢的背影,我仿佛看见了鲁迅的影子。他,也是一只特立独行的鸦,在那个腐朽的悲哀的世界,为中华民族呐喊着。他嘲笑那些即将毁灭的,他呼唤那些即将新生的;他嘲笑一个落寞民族离去的步伐,在悲痛中形成这个民族重生前的自嘲。
鲁迅原本就是那只肃立的冷峻的、充满自嘲中深刻智慧的鸦啊!只有他站在了天人交际的云端,看清了历史前行的悲与痛,走上了歌颂新生的那条光荣的荆棘路。
夕阳中,又见鸦低低盘桓的身影。鸦主持着夕阳的葬礼,用它一贯的姿势,一贯的肃穆。我又听见它的自嘲:我是灾难的前兆!而此时我已听清了这自嘲背后的隐喻,不是灾难,而是生生不息、日夜涌动的呐喊!
鸦从我的思想中飞走了。风走过天空,只留下伟大者的痕迹……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