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语文名师上课视频哪里可以看到?
土豆网上就有!
二、酒和水的精彩片段作文
酒精与水的头脑风暴
宁波市北仑区大碶小学 李韶
不断的碰撞能产生绮丽的火花。在科学课上,师生的共同体形成的一个互动圈,因为观点的不同而开展唇枪舌战的辩论与探究那是常有的事。这回与学生一起探究“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又一次亲历了“头脑风暴”。
风起:因为有了前几个阶段食盐溶解水和盐水分离的探究铺垫,当我胸有成竹的向学生提出新课的引言:“固体的食盐能溶解于水,那么液体之间能溶解吗?我们今天就以酒精、食用油为研究对象,它们能溶解与水吗?每组预测讨论2分钟,并说明预测的理由。”心想:酒精能溶于水与油浮在水面不能溶解于水,那是不争的事实。只需用实验来检验一下就行了。
大风:正如我的预计,很多小组在汇报时,都在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推测,如酒精能与水溶解,因为啤酒中含有酒精,酒精均匀得分散在啤酒,而烧菜时的食用油则只有漂浮在汤中,所以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这时突然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李老师,我对他们的推测有意见,我认为酒精不一定能溶解于水,因为酒精基本是无色的,与水的颜色相同,所以当酒精倒入水中时怎么知道它不是浮在水面上呢?如果用火去点一下,能燃烧则与油的特性相同,证明酒精是浮在水面上,并说明它不能溶解于水。”这下我可发闷了:酒精密度比水小,又易挥发,倒入水中的酒精被点燃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那后面的探究不就乱套了。“对啊!老师,有这种可能性。”原先按照生活经验进行推测的同学都被吸引到了这个“伟大的研究”中了,还一起附和。
暴风:于是我急中生智把问题抛给了学生:“那么,怎样能让酒精倒入水中时能看得到?大家在小组内可以讨论和设计一下。”于是课堂又一次热闹起来。
甲组说,“酒精倒入水中可能看得出,因为它浓度高。”
乙组说:“我们可以测测酒精在不同水层的含量,虽看不到它但用舌头尝或其他方法来检测。最好能向交警队去借一个测喝酒的仪器。”“舌头不能舔,万一酒精有毒可就遭殃了,工业用的酒精就有毒。”另一位学生还提出了否定的看法。
这时突然从我的身边重重的冒出“那么能不能先给酒精染上点颜色呢?”有的同学已经忍不住了!
此时我也眼睛一亮,心想怎么我没有想到?好办法。“那么我们就一起用大家创造的实验方法来试一试。”我迅速给学生提供了上次研究“植物茎运输水分”时用过的染色剂。先给酒精给染上了红色。
实验开始了,学生惊奇的发现:往水中倒入酒精后,红色呈现上浓下淡。“酒精不能溶解于水!”学生开始兴奋起来。“可是人们喝的酒中的酒精是均匀分布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用搅拌棒搅拌一下,试试。”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实验后发现了“红色的酒精”被均匀的分布在水中了。
本节课的探究目标达到了。不过我想:如果红的染色剂如果更喜欢和水溶解亲和,那我们的探究不是又不科学了吗?于是我调整教学方案并向学生提出了我的观点。
“那我们可以取不同水层的酒精溶液来燃烧一下。”同学们经过讨论之后一致认同。
因为考虑到要让酒精燃烧,它的浓度必须在40%以上,于是我取来98%的酒精,调成了50%的酒精溶液,然后如下图在A、B、C点用三个滴管取样进行燃烧实验。结果都能燃烧,可见学生进行的实验非常成功。
A
B
C
意外:我满以为这一次有力的证明是课堂探究的胜利结束。这时又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老师,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可能是酒精比水重(密度)一点,从上面倒下去,它就能从上到下慢慢的溶解。象食用油比水轻,是不是不能溶解于水?” 探究只能继续。大家不试不知道,试了吓一跳。我们先用滴管吸入染成红色的酒精然后送入水底,当手指把红色酒精从滴管挤出时,我们惊喜的发现,红色的酒精都浮了上来,说明酒精比水轻。同时也再次证明了红染色剂和水的亲和力与酒精都相仿。
于是再次有学生提出,“那么是不是比油重的液体能溶解于水?”经过猜测,同学们都认同食用油比酒精轻。“那么我们再来个食用油与酒精来个大溶解吧。”我说着用滴管取了几滴食用油滴入酒精中,结果又发生了意外,食用油在滴管滑出后一碰到酒精面就不见了。“是不是被溶解或分解了?”仔细一看却发现它都颗颗沉入在杯底了。“原来油也不溶解于酒精!”学生再次惊叹了。
一节原以为简单的探究课,在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思维中变得更为生动。我和学生一起从这场脑力风暴中不但学到了研究与思维的方法,更体验到了从探究中得到满足的无限乐趣!
答案来自:
三、急求关于如何教小学生写一篇关于你最喜爱的季节的作文,最好有在线视频的网站学
一点通视频教学网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