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李子的自述

99作文网 2025-04-30 01:52 编辑:admin 146阅读

一、小学生作文李子的自述

今天(2008年6月22日)是星期天,医院的顺忠大伯叫我和妈妈到他阿姨家摘李子。

等到爸爸妈妈和顺忠大伯下班,我们一起来到了顺忠大伯家,然后顺忠大伯带着我、他女儿还有我妈妈一起去摘李子。

到了椰子园,我一瞧,惊呆了:这李子园可真大啊!大约有100平方米左右,每棵李子树上都挂满了沉甸甸的李子,颜色各一,有黄澄澄的、有紫盈盈的、有绿油油的、有红通通的.....好美啊!这时我的口水已经在嘴里直打滚,快流下来了。妈妈尝了之后说;“虽然有点酸,可是酸中也带着甜,别有一番滋味”。

突然我发现这园子里的李子品种有好多种,有外青里白的,有外红里青的,有外青里红,有外黄里也黄的......于是我每种都摘了几个,等回家之后再慢慢地好好地去品尝。不一会儿,我摘了满满一袋子李子。

我和妈妈还顺忠大伯和他的女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二、小学生作文写环境变化的文章

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在东胜市的漫赖村,那里以前风景如画,绿树成荫。小溪清澈见底,溪里的小鱼你追我赶的游着,只要有人动一下溪水,小鱼立刻机灵游走了。远处的小山上,鲜花盛开,成排的沙柳迎风飘,远远望去像一座用星星点缀成的小丘。

可好景不长,随着人们的乱砍乱伐,树木、沙柳渐渐减少,山上的树木都成了一个个树桩,沙柳也被羊群啃得“枯枝烂叶”的。小溪穿着黑漆漆的“外套”,还散发出一阵阵恶臭,小鱼因为喝了附近工厂排出的污水,也都死了。

去年暑假,我回到爷爷家,一下车,发现以前的那个工厂不见了,工厂旁的小溪又穿上了崭新的“水晶衣服”,小鱼又在水里你追我赶的游着,我双手捧起一把水喝了几口,嘿!还真甜。

“瑶瑶!你可回来了,我们都到村头接你好多次了!”爷爷和奶奶向我走来说。“爷爷——奶奶——!”见到他们,我立刻激动的喊道。

“爷爷,为什么附近那个工厂不见了呢?”“那是因为市政府投入巨大资金治理被污染的环境,所以工厂不见了。”我又高兴的问:“那是不是山上的树木也像以前那样翠绿了呢?”“这个嘛——我不说,你自己去看吧!”爷爷故作神秘的回答。

来到村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红墙黄瓦的小洋楼,这些小洋楼有两层,第一层是人们开的小门脸,第二层是人们吃饭睡觉的地方,人们用的灯,不是以前的小黄灯,而是节能灯,电视不是黑白电视,而是液晶平板彩电,整个村子进入了现代的城市化。

吃过午饭,我和姐姐去小山上参观。只见那里的树翠绿挺直,像士兵一样保护着绿色的家园。

“张瑶!过来,快!”姐姐高兴的招呼道。“怎么了?”我莫名其妙的问。“你快来,再不来你就看不到了!”姐姐叫道。我走近一看,只见松树上蹲着大尾巴的松鼠,松鼠正抱着一颗松果,那样子,好像是怕有人抢了他的食物似的。

“哎!什么味儿呀!这么香!”我边闻边说。哦!原来是一朵紫兰花呀!只见满山遍野都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真像个花的世界啊!

再往前走,又见一排排成林的沙柳,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苞,远远望去就像一条条彩带在飘扬。“你还不知道这沙柳的用处吧!这沙柳可以做铝塑板、免漆板、壁纸等东西呢!”姐姐高兴的说。“哇!沙柳的用处这么多,那我们以后更得保护树木了,不是吗?”我回过头冲姐姐笑着说。“那是——自然地!”姐姐故意拉长音调搞笑的说。

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呀!我长大以后一定会把家乡变得更美。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作文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常言“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美,使文章生动感人。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大部分学生来说,“作文”无疑是一项最为头痛的作业,写作文时常常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好不容易东拼西凑了二三百字的作文却干巴巴的,毫不生动。修改作文则更是大难题,许多学生在修改作文时只能把几个错别字找出来,对于语句通顺与否,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合理等根本不知如何改,有的学生干脆不改,因为他压根不知道有什么不足,还欠缺些什么,该怎样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启发和激发修改作文兴趣。对学生的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要有耐心,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以正面鼓励为主。在指导学生“自改作文”的前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讲述修改作文的意义,先以“师批生改”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动手修改。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多承认学生写的内容,尽量少改动一些;批语尽可能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适合学生心理,以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使其积累“改”的经验,明白“文成于改”的道理,激发修改作文的兴趣。当学生根据教师启发性的批语修改自己文章后,特别要注意肯定改的比不改好,只有多改才能慢慢会改,让学生懂得只写不改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改好一篇文章并不亚于写好一篇文章。只要学生能动手修改,就得肯定,暂不去计较修改得是否正确,让学生尝到习作成功的喜悦,产生新的习作成功的期望,激发习作动机,以推动修改作文能力和习作能力的提高。 二、让学生掌握修改要领,知道该如何去改。在教学中,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传授给学生修改作文方法的要领。 (1)明确作文目标。作文目标是在作前指导时,引导学生依据作文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表达等一般顺序及要求,明确本次习作具体要求,并让学生抄写在笔记本上,以备自评互评时参考利用。 (2)设计“病例文”。事先设计一、两篇存在问题的作文——“病例文”,根据本次习作具体要求,师生一起逐项评改,以 “精批细改”的方式,为学生做书面上的讲解示范,渗透具体修改方法。做好对学生“改”文的示范,使学生加深对有关写作知识的理解,会运用有关批改符号。 (3)在多读中精心“自改”。在学生完成初稿后,要求他们一句一句反复朗读初稿,仔细推敲,做到:在读中“换”拗口、意义不明确的语句,在读中“调”前后紊乱的语序;在读中“添”一些具体内容;在读中“删”多余的内容,在读中结合写作目标初步自查:作文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层次是否分明,详略是否得当,表达是否准确。“自改”完成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4)在“自改”的基础上,互改交流。互改:全班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工进行交换评改。交流:让学生谈一下修改情况——怎样修改的以及为什么这样改。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激发兴趣,提高作文修改能力。 互改前先分工:各个四人学习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分配修改的任务。组内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两名学生,分别负责从作文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合理,层次是否分明这四方面去评改(一人负责两项),写修改建议。成绩中等、能力一般的一名学生,从表达是否准确、详略是否得当这两方面去评改,找出好词句划上波浪线,不恰当的词语、不通顺的句子划上横线。而组内平时成绩差一些,能力较弱的另一名学生,则选择圈出错别字及错标点,看卷面是否整洁这两项。每个人修改完、写完自己的修改建议后,要签上名字,以避免个别学生乱修改的情况发生,因为一切“有据可查”,所有的人都必须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待组内所有人的作文全部经过四名同学的修改后,回到本人手中,根据作文后面的修改建议,自己再进行修改,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根据签名跟提出建议的人进行面对面交流。这样作文即能保持学生自己的特色,又能融入别人的优点,让每个人的作文水平和修改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分工互改,让所有的学生有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可做,也不会因为不会修改作文而造成太大的压力。在互改交流的同时,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读别人的作文,博采众长,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当然,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还要因材施教,使学生人人过关,个个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对自改互改后,还要进行必要的“师评”指点,从整体把握文章,查漏补缺,写上总评。在讲评时要大面积表扬鼓励,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指出明显的不足之处,并选择改得好的文章,给大家讲评学习,使更多人享受成功的乐趣。 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积累,只有学生学会了如何修改作文,才能使他们的作文水平得到充分提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