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什么样文章
柳宗元擅长于写文章是诗、骈文、散文。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
扩展资料:
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
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柳宗元
二、谁知道柳宗元写小石潭记时的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50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三、柳宗元简介 一百字以内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为他做过柳州刺史,所以又称他为“柳柳州”,他和韩愈都是“古为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的《捕蛇者说》揭示了“苛政猛于虎”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暴政的憎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他的寓言,笔锋犀利,我们读过他的《三戒》中的《黔之驴》。他的山水游记清新,秀美,又以《小石潭记》最为后世传诵。
四、“严惩”盐贩 柳宗元 故事
一天,衙役们捉拿到两个卖盐的农民,因为那时的食盐是不准私人贩卖的。在送往官府的路上,有一个农民逃跑了,衙役只得将剩下的一个送到柳宗元那里,农民吓得全身发抖。
柳宗元问:“你知道贩卖食盐是犯法的吗?”
“小的实在穷得没法,听人说挑盐卖赚钱。”
“你既然穷,哪来的本钱去挑盐呢?”
“是小的卖了半边屋子。”
“就你一个人吗?”
“不,还有一个。”
“还有哪个呢?”
“他逃跑了。”
“你为什么不逃跑呢?”
“小的不敢。”
柳宗元故意看了看农民的脚:“什么不敢,你的脚分明有点毛病逃不得,不然你早逃跑了。”
“不,不,小的两脚是好的,没有毛病。”农民急忙争辩。
“大胆,你敢狡辩,今天我要严惩你一下,给我转过身去,往前跑。”
农民不敢违抗,真的转过身往前跑去,但是老实的农民不到门口便停了下来。
柳宗元问:“你为什么不跑了?”
“小的不敢。”
柳宗元想了一下,对衙役说:“把他那担盐挑来。”
衙役把盐挑来了。
柳宗元将惊堂木“叭”地一拍:“好,你竟敢违抗,空手跑便宜了你,现在你要挑上这担盐跑,把盐挑起来。”
农民只好把盐挑起。
柳宗元装作发怒说:“如果你挑起这担盐,能跑得快又跑得远,你就没有骗我,我就恕你无罪,不然我要你坐大牢。”接着又是“叭”地一声惊堂木:“跑,快跑!
农民被惊堂木吓得一跳,飞快地跑起来,眼看跑出衙门,跑到街上去了,衙役想出去追,被柳宗元止住:“算了吧,你们看他那可怜的样子,不像个坏人,卖了屋子去挑盐,也实在是没有办法,这两个人辛苦钱赚得不是很容易的,这次就饶了他吧。”
五、柳宗元的外貌
柳宗元相貌特征基本上应是:高个(170厘米以上),面宽,额丰,眉骨,、眼大深邃,有明显内眦褶(又叫蒙古褶,即内眼角处上眼皮覆盖下眼皮),鼻长,鼻梁粗细中等,吻部稍收缩,唇稍薄,耳腮稍阔,颈长,肩骨中等。由于生活的煎熬和精神上的重压,中年的柳宗元可能显得单瘦,面庞轮廓明显。
结语:柳宗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笔者认为:第一,他是中国北方人的模样,不是中国南方人的模样,尤其不是岭南人的模样。第二,个头高大,举止文雅。第三,他在永州、柳州的塑像或者画像,应是壮年汉子,应略显衰老、清癯,忧虑。
由于缺乏柳宗元相貌的旧时文献资料,给柳宗元描绘图像或制作塑像时,会遇到不少困难,绘图者应充分考虑本文所提出的北方蒙古人种的人体相貌特征,以及柳宗元的家史,参考图二、图三、图八中的相貌特征,尽可能准确的绘制出符合柳宗元体貌特征的形象。
看来已经不可考证了
六、柳宗元被称为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人(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1]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