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居安思危的例子
比如环境问题,注意保护环境,就是正面例子,破坏环境就是反面例子。
二、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哲学原理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的意思是:
生活安宁时要考虑危险的到来,考虑到了这一点就要为危险而做准备,事先有了准备,等到事发时就不会造成悲剧了。(或者:人在安全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先做准备,以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发生。)
居安思危体现的哲学原理是: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思则有备体现的哲学原理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即自觉能动性。
有备无患体现的哲学原理是:意思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三、居安思危是谁的思想
【词目】 居安思危
【拼音】 jū ān sī wēi
【释义】 居:处于,处在。思:想,考虑。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出处】
1,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2,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隋元会大飨歌·皇复》:“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3,宋·徐铉《颂德赋》:“疆事渐宁而备不可去,居安思危睹灾惧。”
4,梁·沈约《宋书·文五王传》:“今虽先天不违,动干休庆,龙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思虑,不可不惧。”
5,明·无名氏《白兔记·寇反》:“古人有言:‘得宠思辱,居安虑危。’”
6,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7,《明史·郑本公传》:“陛下居安思危,当远群小,节燕游,以防一朝之患。”
成语辨析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示例】 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隋元会大飨歌·皇复》)
【近义词】 常备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安不忘忧、处安思危、居安虑危、未雨绸缪
【反义词】 高枕无忧、及时行乐、刀枪入库、麻痹大意
【使用程度】 常用成语[2]【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成语正音】 居,不能读作“jù”。
【成语辨形】 居,不能写作“据”。
四、求关于居安思危,糖衣炮弹,防微杜渐的现实例子!!!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危相易,祸福相生”,这是自然界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有一种说法,叫作“青蛙效应”,是指先将青蛙置于常温水中,而后一点一点注入热水,青蛙就会在浑然不觉中,舒舒服服地被烫死。这个事例表明生物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下都容易麻痹大意。这也警示人们,居安思危则存,贪图安逸则亡。自然发展规律如此,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同样如此。在中外的历史上不乏一些居安思危“忧患意识”的事件。有一些统治者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导致亡国的一些事例,比如说安史之乱,比如说清朝的中后期,统治者因循守旧,最后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历史已经证明居安思危是实现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条件。
寓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事例: 曾经有个人,在某地是一个大老板,资产5个多亿,孩子在国外留学,由于投资失误,瞬间变成了一个穷光蛋,留学的儿子没有钱继续在国外呆下去了,只好提前回国。据说这个破产的老板,其聪明才干绝非一般人所比。讲这个事例想让你知道一个道理,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静止地看待一切。要居安思危,明白坐吃山空的道理。无论你有万贯家产,消极地吃下去,也会吃光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你丈夫只是一个高级打工者,饭碗也不一定有多牢靠。其实,一个人靠别人活着,时间一长就会乏味了,也是很痛苦的。”
事例:《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小主人公在悬涯上遇到艰难险阻时,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把大困难化解成一个个小困难,最后战胜大困难。《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流落荒岛,也绝不所气馁,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的小岛上,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