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与做,这篇课文列举的事例

99作文网 2024-04-02 11:52 编辑:admin 299阅读

一、想与做,这篇课文列举的事例

课文列举的示例:如何学会游泳。

本文通过列举,说明了想与做的相互作用。从实际出发,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二、有没想和做结合后,成功的例子?

鲁迅少时迟到后在课桌上刻“早”字然后时时早事事早成为大文豪

三、光做不想,导致一事无成的事例,典故.一个就好.

最简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想(具体到思)和做(具体到学)就都有了。

四、想和做的结尾是如何照应开头的

1、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方法: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尽量要点齐全(分值)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细节描写。

3、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插叙作用:插叙了……内容,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或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或交待时间缘由,为后文作铺垫。

4、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5、记叙线索:以物件为线索(题目)、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文中变化的词语有时鲜明)、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6、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或一语双关。

作用: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

7、开头作用:

A: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倒叙)

B: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景物描写)

8、结尾作用:

A:(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B:含蓄隽永,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C: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9、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的概括(任务评价):

摘文中词语;看具体描写;看所写事件;从不同角度全面概括。

10、概括事件:人(主人公)+事(起因+经过+结果)

总结中心: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景),揭示了……的道理,歌颂(鞭挞)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

11、心情或心理:因……(语境概括)而……(心情概括)的心情或心理。

12、详略作用:详写……,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13、修辞句或描写句有什么作用:(赏析题多见,注意选择赏析的句子)

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拟人句:把……拟人化,生动活泼地表现了……的特点。

排比句:增强气势,使语言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

对偶句:是语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铿锵悦耳。

描写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哲理句: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升华感情,揭示了……的哲理,给人启迪或教育。

14、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照应,铺垫,象征,欲扬先抑,借物抒情,以小见大。

对比:通过……与……什么对比,鲜明地突出了……的形象。

衬托:用……衬托……,鲜明地突出了……的形象。

照应:相似性照应;对比性照应;因果性照应。

15、语言风格:

有的生动形象,优美清新;有的朴实真挚,通俗易懂;有的幽默诙谐,富有趣味;有的语言犀利,讽刺性强;有的深邃含蓄,哲理性强;有的大气磅礴气势如虹。

16、环境描写作用:

A:渲染气氛:衬托……的心情。

B: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C:衬托人物……的性格。

D:暗示人物命运走向或推动情节发展。

E: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F: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和场景。

17、重点词语的品析:

A:①词的含义:具体分析该词的意思,判断用修辞否,若用,按赏析题回答。②没用修辞,一般揣测这个词的施事者性格、原因、感情……等。

B:某词是否换成另外一词,:一般不能换,要结合语境分析原因词的表达效果如何好,而换后不能达到这一效果。

C:前后两词是否矛盾:一般不矛盾,两个词语从不同角度而言针对不同内容。

18、重点词的深刻含义:

A:抓关键词,解释词的含义,若是比喻句,写出本体。

B:把关键词替换成理解的含义,再重新连句组成完整句意。(相当于用自己的话替换原文话;还要结合语境联系中心)

19:补充类试题:

A:补充过渡性语句(倒叙与顺叙的交接处;场景转换处等)

B:补充开头或结尾(注意首尾照应和点题;注意考虑首尾作用;注意中心需要)

C:补充人物话语(称呼、礼貌语;结合语境要说的内容)

D:补充描写(动作神态心理等)(注意要符合语境,注意人称使用和叙述的立场)

E:题目(结尾处重点词:线索)(一般联系中心)

20、原因类题型

要注意结合语境(上下文)搜索或概括(一般联系中心)。

21、写作特点:

A:写作方法。

B:构思技巧。

C:语言特点。

D:描写人物方法。

E:结构。

2、议论文

一、议论文的标题类型

①论点型:35B《节约是一种美德》同步训练P23《给人生加个意义》 P62《善于舍弃》39A《让孩子们从小学会感恩》 作用: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②论题型:24A《单纯》、《谈骨气》 作用:提出本文的论题(议论文的问题)

二、论点:

1、论点的类型: ①中心论点 ②分论点

2、中心论点的位置:

①标题 ②开头 ③结尾 ④中间 ⑤文中未明确,结合全文概括

如何判断: ①是一个完整的表义明确的陈述句 ②是针对论题论述的是 ③针对全文的,文中论据能够证明该内容,该内容则为论点(分论点除外)

3、论点的提出方式:

①通过事例或生活现象、或名言俗语、诗句,引出论点 ②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例《谈骨气》③层次论证,最后总结中心论点

1、类型: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2、补充论据:

①首先审清题干,分清是那种类型的论据,还要明确为什么观点而补充,35B 15题:请你在文段③补充一个体现节约的例子,使论据更充足。

答题注意问题:a.补充事实论据,因为题干中是“例子”

b.为③段补充,③段的主要观点是:“节约更是一种民族素质”,而不是中心论点,像补充“节约时间”或“某人勤俭”都是错误的。

②事实论据:必须是名人的事例,而且是众所周知、真实、、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

道理论据:必须是名人名言。重在平时积累。如:35B 16题②小题:请从你积累的仓库中挑选出两个关于节约的名句。

四、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作事实论据,证明……观点,使论证更加具体,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

2、道理论证:作道理论据,证明……观点,使论证深刻透彻,增强说服力。

3、对比论证:通过…与…对比,鲜明地论证了……观点,是论证严密,增强说服力。

4、比喻论证: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是论证通俗易懂,增强说服力。

五、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提出问题:提出……论点(或论题)

分析问题:运用……论证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解决问题:总觉全文,强化(或总结)论点,发出号召

六、论证思路:(或“简述论证过程”或“……是怎样论证的”?)

1、恰当使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表示次序的词语

2、完整的形式:表示次序的词语+论证方法+论证内容

七、议论文开头的作用:(论证的方式:立论、驳论立驳相结合)

立论:①通过……事例(自然现象)引出并证明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②通过……名言引出并证明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③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

驳论:①通过错误言论引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②摆出错误言论,树立批驳的靶子,为下文批驳作准备

八、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①结构上: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②总结全文:深化总结论点,发出号召。

九、论据能否去掉一个?

一般不能去掉。原因:作者从古今(中外、正反、不同身份等)角度论证的,去掉后不全面,缺乏代表性,使论证不充分严密。

论据能否互换?一般不能。

原因:⑴结构上:与前文某些词句依次照应或有古今中外顺序,互换后结构不严谨。

⑵内容上:此论据是为了证明……的小观点,不能证明另外一段的观点。

3、说明文

1、整体阅读,获取信息

①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说明内容

a.找中心句或过渡句 b.说明对象+特征 c.各段内容叠加

例:中考11套A《二维条形码》15题25套B《绿色塑料》17题

②文章从那几方面说明白?[先将文章分成几部分然后再加以概括]

2、说明方法及作用

提示:①说明方法有几种就写几种且字要正确②说明内容可找方法句的前一句或该段中心句

A、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内容(例:11套17题)

B、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内容(例:25套18题)

C、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内容

D、作比较:通过……和……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内容(例:17套B27题)

E、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内容(例:25套19题)

F、分别类: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内容

3、给事物下定义

名词+是+特点(从原文中找)+中心语

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4、说明文语言

①语言风格 a.准确平实 b.生动形象(如大量描写句;修辞句;神话传说等)

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词语如:大约、左右、最、几乎、仅仅等)

要点:a.不能 b.加点词语起修饰、限制、强调作用 c.结合说明内容讲明理由

d.如果去掉,则…… e.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

③“据科学家分析”“据资料表明”“据统计”一类词句的作用。

要点:表明信息的来源,增强说明内容的可信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④句中的“两个词语能否调换”一类的问题

要点:a.不能 b.结合内容分别解释两个词的意思 c.分析出不能调换的理由 d.准确性

⑤品析说明文词语或句子的表达作用。

a.词语作用:结合内容分析词语的意思+准确性(或生动、形象)

b.句子的表达作用:找准句子的说明方法+此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5、说明文开头的作用

要点:①引出说明对象 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生动形象地引出………

6、说明文结尾的作用

要点:①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 ②表明希望,提出号召 ③想像远大前景(补充结尾是可参考)

7、描写在说明文中的作用?(从内容和语言的两个角度分析)

要点:描写了………内容,突出了………;语言上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说明文中引用古诗、传说、俗语、故事等的作用

要点: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读来耐人寻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

9、文中两个段落不能调换的原因或为什么先说…….后说……

要点:①先概括两段内容 ②再说明不能调换的原因(如上下段是递进关系、主次关系;由现象到本质等,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例4套B14题]

10、补充题

①补充题(依说明对象或内容)②补过度句(要承上启下)③补某段中心句(要能总结本段内容)④补充结尾(见第6点)

11、说明文中开放性试题、类型及答题要点

①提建议、方法、措施类 要具体尽量符合实际情况

②拟广告语、设计标语等 a.要切题 b.语言简练、凝练、生动、有感染力 c.有创意/有提示作用

③探究题,提取信息、获取信息类 要参考全文,概括文章内容

④读了全文,谈认识类 要结合原文,具体谈看法、谈认识

12、说明文标题类型 ①说明对象 ②特征+对象 ③设问句形式 ④比喻形式

13、说明对象分类 ⑴实物 ⑵事理 判断依据:①看标题 ②看开头 ③看各段说明内容

14、说明对象的特征

①先看题目,从题目中找 ②总写段 ③中心句或过渡句 ④自己概括(各段特点叠加)

15、说明顺序

①时间顺序(发展史) 标志:时间推移的词语

②空间顺序(建筑物) 标志: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

③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 标志:由现象到本质,由主要到次要(“首先”“其次”“再次”等词语,由结果到原因、由概括到具体、有整体到部分、有一般到个别)

16、结构方式:①总分总 ②总分 ③分总(提示:每次做说明文前必须沥青文章层次)

17、代词指代内容

①瞻前顾后法(往前找、往后找) ②自己概括 检验方法:代入法或置换法

温馨提示:说明文最简单,答案大多在文中,读完后先沥青层次,找出每段说明了什么内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