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99作文网 2023-06-10 18:35 编辑:admin 295阅读

一、以游览顺序写一篇散文游记?

我在暑假的时候去旅游了,那里在繁华的市中心又建起了一座风景如画的滨河广场。它与古老的中百一店遥遥相望,东临雄伟的鼓楼大桥,南面横着东城河,绸带似的伸向远方,四周树木林立,繁花似锦。这里成了泰州人消闲、游玩的好去处。

一日,和风习习,我紧紧牵着妈妈的手,踏着夏日傍晚的余辉,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滨河广场。

一进广场,只见人来人往,人们个个面目含笑。沿着石子铺成的小路往前走,一路花香扑鼻,蜻蜓纷飞,放眼望去,只见团团火红的不知名的花儿在风中摇曳,如一抹抹晚霞在天边缓缓移动,只只蜻蜓在花丛中穿梭,有的则全然不顾外面的喧闹,静静地站在花上,似在倾听花的细语。紧靠着的是儿童的天地,一群群孩子玩滑梯的、荡秋千的、吊杠的……个个笑得合不拢嘴,欢声笑语不断传来,让人感觉无尽的畅意。

从孩子群中挤过,便来到了广场的正中心。只见一顶高大的白色船帆高高撑起,像硕大的帐篷在风中轻轻摇晃,船帆的四周镶着点点灯光,闪闪烁烁,时隐时现,如幻境一般,帆船下聚集着一大堆人,我用力挤进人群,只见一年轻小伙子穿着冰鞋,随着音乐像一只小燕子在轻快地飞翔着,时而高高抬起一脚,张开双臂,如大鹏展翅;时而低头弯腰,急速俯冲,如猛虎下山;时而来个空中倒立,如小猴捞月,周围喝彩声,掌声此起彼伏,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喊起来:“好,好。”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广场中心,径直向南走去。那里也是歌声嘹亮,人声鼎沸。放眼望去,只见灯火通明,无数根水柱窜向天空,忽而变成各种形状,有如险峻的山峰,有如弯弯的拱桥,有如晶莹的巨球,有如垂挂的珍珠水帘,音乐渐低,水柱也变得安静下来,慢慢地降低,收缩,又变成了朵朵一模一样的盛开的秋菊,水珠也渐次落入湖中,一点一点荡漾开去,灯光照在上面,虽是晚上,却分明看得清湖底的水草、游鱼晃动着娇巧的身子快活地嬉戏、玩闹。这时,我多想变成一根水草、一条游鱼和他们一起嬉闹,可是我不能,我只好俯下身子,挽起双手,捧起水喝上一口,啊,好凉快!冰河广场的水汩汩地流进心田,让我无法忘怀了。

我不禁爱上了这美丽的风景地了。

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改写为散文?

夜色悄然来临的时候,秦淮河上仿佛笼罩了一层薄薄的烟雾,在那烟雾里,凄冷的月色洒在岸边的沙石上,成为一种惨烈的白,那白依稀似最上等的宣纸,又好似美人涂多了胭脂的准备在暗黑的夜出来吓人的脸。

小船停靠在岸,秦淮河岸边最多的是酒家。楼上串起来的红灯笼早已点燃,那红衬着月色的白,越发的显得诡异。暗处没有灯光的地方,乞丐们蜷缩着身体,伸着颤抖的手向行人们乞讨者,可惜熙熙攘攘的人流很少有人为之停下来,人们更多的是急着去喝酒,去听酒家里那些美人的歌声,急着去享受秦淮河畔的又一个美丽的夜晚。

进到酒家里坐下来了的人们,享受着美食与美酒,更多的是在准备享受那些卖唱的琴音与小调。当有美女快要出场的时候,总是能引来人们阵阵的喝彩与哄闹,然后便是袅袅娜娜的美人与琴师上场。婉转而悠扬的琴声响起的时候,美妙的歌喉里唱出的却是那些靡靡之音。音乐传出酒楼,传到秦淮河上,与那烟雾相和,是一种说不出来的诡异。间或传出的那些喝彩与哄闹声,会吸引更多的人蜂拥着向出声的地方赶去。除了衣衫褴褛的乞丐们,没有人觉得这个夜晚有什么不美好,美人们更不会想到隔着一条大江的北方现在正发生着什么。

只是,只是在这迷乱的歌声背后,北方狼族的铁骑正一步步杀来。秦淮河边这样的夜晚,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呢?坐在船舱的我,不知道。我只有饮尽手边的酒,和着泪,听着那丝丝传来的《玉树后庭花》。

三、方帽子店选自施雁冰哪篇散文?

方帽子店选自施雁冰的《冬泳》。因为在这篇散文中,施雁冰描述了自己参加冬泳的经历,其中提到了方帽子店这一地方。在这个地方,他购买了一顶方帽子,用来保暖。因此,这篇散文中出现方帽子店的情景,最后被选为了方帽子店的名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散文还描述了冬泳的好处和习惯形成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四、梁实秋人到中年散文?

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的移动着的,移动的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动。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你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到这时候大概有两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讣闻不断的来,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经先走一步,很煞风景;同时又会忽然觉得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现,从前也不知是在什么地方藏着的,如今一齐在你眼前摇幌,磕头碰脑的尽是些昂然阔步满面春风的角色,都像是要去吃喜酒的样子。自己的伙伴一个个的都入蛰了,把世界交给了青年人。所谓“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写照。

从前杂志背面常有“韦廉士红色补丸”的广告,画着一个憔悴的人,弓着身子,手拊在腰上,旁边注着“图中寓意”四字。那寓意对于青年人是相当深奥的。

可是这幅图画都常在一般中年人的脑里涌现,虽然他不一定想吃“红色补丸”,那点寓意他是明白的了。一根黄松的柱子,都有弯曲倾斜的时候,何况是二十六块碎骨头拼凑成的一条脊椎?年青人没有不好照镜子的,在店铺的大玻璃窗前照一下都是好的,总觉得大致上还有几分姿色。

这顾影自怜的习惯逐渐消失,以至于有一天偶然揽镜,突然发现额上刻了横纹,那线条是显明而有力,像是吴道子的“莼菜描”,心想那是抬头纹,可是低头也还是那样,再一细看头顶上的头发有搬家到腮旁颔下的趋势,而最令人怵目惊心的是,鬃角上发现几根白发,这一惊非同小可,平夙一毛不拔的人到这时候也不免要狠心的把它拔去,拔毛连茹,头发根上还许带着一颗鲜亮的肉珠。但是没有用,岁月不饶人!

一般的女人到了中年,更着急。那个年青女子不是饱满丰润得像一颗牛奶葡萄,一弹就破的样子?那个年青女子不是玲珑矫健得像一只燕子,跳动得那么轻灵?到了中年,全变了。曲线还存在,但满不是那么回事,该凹入的部份变成了凸出,该凸出的部份变成了凹入,牛奶葡萄要变成为金丝蜜枣,燕子要变鹌鹑。

最暴露在外面的是一张脸,从“鱼尾”起皱纹撤出一面网,纵横辐辏,疏而不漏,把脸逐渐织成一幅铁路线最发达的地图,脸上的皱纹已经不是烫斗所能烫得平的,同时也不知怎么在皱纹之外还常常加上那么多的苍蝇屎。所以脂粉不可少。除非粪土之墙,没有不可污的道理。在原有的一张脸上再罩上一张脸,本是最简便的事。不过在上妆之前、下妆之后,容易令人联想起《聊斋志异》的那一篇《画皮》而已。

女人的肉好像最禁不起地心的吸力,一到中年便一齐松懈下来往下堆摊,成堆的肉挂在脸上,挂在腰边,挂在踝际。听说有许多西洋女子用赶面杖似的一根棒子早晚混身乱搓,希望把浮肿的肉压得结实一点;又有些人干脆忌食脂肪忌食淀粉,扎紧裤带,活生生的把自己“饿”回青春去。有多少效果,我不知道。

别以为人到中年,就算完事。不。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回头看看,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头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细看看,路上有好多块绊脚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脸肿,有好多处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之蛙。

回想从前,自己做过扑灯蛾,惹火焚身;自己做过撞窗户纸的苍蝇,一心愿奔光明,结果落在粘苍蝇的胶纸上!这种种景象的观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

施耐庵水浒序云:“人生三十未娶,不应再娶;四十未仕,不应再仕。”其实“娶”“仕”都是小事,不娶不仕也罢,只是这种说法有点中途弃权的意味。西谚云。

“人的生活在四十开始”。好像四十以前,不过是几出配戏,好戏都在后面。我想这与健康有关。吃窝头米糕长大的人,拖到中年就算不易,生命力已经蒸发殆尽。这样的人焉能再娶?何必再仕?服“维他赐保命”都嫌来不及了。

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青的时候楞头楞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挑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劳洌!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

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问题在“生活”二字如何诠释。如果年届不惑,再学习溜冰踢踺子放风筝,“偷闲学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令,有点勉强。半老徐娘,留着“刘海”,躲在茅房里穿高跟鞋当做踩高跷般的练习走路,那也是惨事。

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

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的移动着的,移动的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动。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你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到这时候大概有两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讣闻不断的来,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经先走一步,很煞风景;同时又会忽然觉得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现,从前也不知是在什么地方藏着的,如今一齐在你眼前摇幌,磕头碰脑的尽是些昂然阔步满面春风的角色,都像是要去吃喜酒的样子。自己的伙伴一个个的都入蛰了,把世界交给了青年人。所谓“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写照。

从前杂志背面常有“韦廉士红色补丸”的广告,画着一个憔悴的人,弓着身子,手拊在腰上,旁边注着“图中寓意”四字。那寓意对于青年人是相当深奥的。

可是这幅图画都常在一般中年人的脑里涌现,虽然他不一定想吃“红色补丸”,那点寓意他是明白的了。一根黄松的柱子,都有弯曲倾斜的时候,何况是二十六块碎骨头拼凑成的一条脊椎?年青人没有不好照镜子的,在店铺的大玻璃窗前照一下都是好的,总觉得大致上还有几分姿色。

这顾影自怜的习惯逐渐消失,以至于有一天偶然揽镜,突然发现额上刻了横纹,那线条是显明而有力,像是吴道子的“莼菜描”,心想那是抬头纹,可是低头也还是那样,再一细看头顶上的头发有搬家到腮旁颔下的趋势,而最令人怵目惊心的是,鬃角上发现几根白发,这一惊非同小可,平夙一毛不拔的人到这时候也不免要狠心的把它拔去,拔毛连茹,头发根上还许带着一颗鲜亮的肉珠。但是没有用,岁月不饶人!

一般的女人到了中年,更着急。那个年青女子不是饱满丰润得像一颗牛奶葡萄,一弹就破的样子?那个年青女子不是玲珑矫健得像一只燕子,跳动得那么轻灵?到了中年,全变了。曲线还存在,但满不是那么回事,该凹入的部份变成了凸出,该凸出的部份变成了凹入,牛奶葡萄要变成为金丝蜜枣,燕子要变鹌鹑。

最暴露在外面的是一张脸,从“鱼尾”起皱纹撤出一面网,纵横辐辏,疏而不漏,把脸逐渐织成一幅铁路线最发达的地图,脸上的皱纹已经不是烫斗所能烫得平的,同时也不知怎么在皱纹之外还常常加上那么多的苍蝇屎。所以脂粉不可少。除非粪土之墙,没有不可污的道理。在原有的一张脸上再罩上一张脸,本是最简便的事。不过在上妆之前、下妆之后,容易令人联想起《聊斋志异》的那一篇《画皮》而已。

女人的肉好像最禁不起地心的吸力,一到中年便一齐松懈下来往下堆摊,成堆的肉挂在脸上,挂在腰边,挂在踝际。听说有许多西洋女子用赶面杖似的一根棒子早晚混身乱搓,希望把浮肿的肉压得结实一点;又有些人干脆忌食脂肪忌食淀粉,扎紧裤带,活生生的把自己“饿”回青春去。有多少效果,我不知道。

别以为人到中年,就算完事。不。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回头看看,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头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细看看,路上有好多块绊脚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脸肿,有好多处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之蛙。

回想从前,自己做过扑灯蛾,惹火焚身;自己做过撞窗户纸的苍蝇,一心愿奔光明,结果落在粘苍蝇的胶纸上!这种种景象的观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

施耐庵水浒序云:“人生三十未娶,不应再娶;四十未仕,不应再仕。”其实“娶”“仕”都是小事,不娶不仕也罢,只是这种说法有点中途弃权的意味。西谚云。

“人的生活在四十开始”。好像四十以前,不过是几出配戏,好戏都在后面。我想这与健康有关。吃窝头米糕长大的人,拖到中年就算不易,生命力已经蒸发殆尽。这样的人焉能再娶?何必再仕?服“维他赐保命”都嫌来不及了。

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青的时候楞头楞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挑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劳洌!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

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问题在“生活”二字如何诠释。如果年届不惑,再学习溜冰踢踺子放风筝,“偷闲学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令,有点勉强。半老徐娘,留着“刘海”,躲在茅房里穿高跟鞋当做踩高跷般的练习走路,那也是惨事。

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