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雨霖铃”600字的续写文章
今天我们轻轻地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在不经意间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还有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那么让我们通过柳永的<<雨霖铃>>也感受一下别离诗的千种风情!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住。萧索的晚秋,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雨后带着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字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那么,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篷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多情自古伤离别”说出了离别之苦自古如此,而“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则渲染了自己的离别之苦是超越了古今所有人的。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离别之苦,用杨柳岸、晓风、残月三样意象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来烘托在清秋节伤离别的感情,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可这苦痛却触发了诗人们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了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
结合雨霖铃翻译写出当时场景的小作文
秋天的一个黄昏,蝉叫得凄凉,天刚刚下过雨,虽然和美人一块吃完告别饭,却没什么心情,我拉着美人的手迟迟不肯离开,河边的船夫催促着上船,千言万语如鲠在喉,你看着楚地是多么辽阔,离别时古往今来让人伤心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