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有针对性的谈一点看法
取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情节可以虚构但细节必须真实。
有人写作是为了生活,而有人是为了排解寂寞。
写作反应的是人的心境,不全是生活。
二、谁给我搞一个论文提纲啊?标题是“作文与生活”
生活于一个小镇,无乡林古道,小桥流水,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美。无繁华都市,明星点缀,灯火灿然的夜色。无大海浩瀚,波澜壮阔,一望无垠的壮景。有的只是生活乏味的消磨。曾有一个朋友对我说“生活如一本散文集,不懂的人觉其乏味,懂的人说其隽永。”我觉极是,继而去感悟生活。
在屋中蹀躞,无尽寂寞袭来,想起学校琐事,更是不甚烦忧。生活还没开始感悟亦觉其无趣,于是决定第二天去寻找生活的真谛。
晨光微熹,踏入公园,欲在这难得的幽静中寻其真谛。蜿蜒小径,幽长清新,树影中湖光掩映,水波潋滟,极其旖旎,眉宇之间忧烦尽去。沐浴阳光,享受秋风袭衣的飘然,展望湛蓝的天空,感受自然的灵动和谐。时光如流水飞驶,夕阳夕下,无际的微波,映着日落,说不出的骀荡,这等空灵缱绻之景即使有任何郁闷也皆散去。紫夜到来,我仍踯躅街头,感悟今天此行,突望天空繁星,顿悟,天上星光,街上灯光,乃与我的心灵之光无声相映,生活真谛便在其中。
次日,我在家中畅想,觉生活有景可悟其真谛,无景觉其烦忧,是否景乃其关键。突亿起公园之行,其景并不是极没,再看窗外,小镇人们各有其所忙,也可感悟其中,不也是一幅生活之美的图画吗?哦,原来生活在其心态,你怎么看待,便可得什么回报。只要放下自私,欲望,狭隘,持宽容之心,用爱去感受,用情去感化,生活就在其中。
生活我以全然明白。没有乡林幽寂,显不出小镇喧虺。没有城市繁华,显不出小镇别致。没有大海波澜,显不出湖光荡漾。揭下烦忧的眼镜,卸下尘世的包袱,用心去感悟身边的美,这便是生活。即使孤单一人,也可看云卷云舒,感秋风飒飒,生活矣然如此。
三、《我应该有怎样的生活》 初中作文600字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优秀的作家。
培根说:“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每个人都要有理想,这才有奋斗的目标、前进的方向,一旦梦想成真,回首以前的奋斗历程,该是何等的欣慰呀!
具体是何时开始喜欢上写作的,我已经忘却了,依稀记得的,只有那在学习中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二、三年级的时候,每次老师布置作文,我总爱把它放在作业做完的时候写,总想着尽可能将作文写得最好。但手中之笔却是“囊中羞涩”,笔下的方块字毫无生机,平淡如白开水,每次的开始是满怀希望,却以失望告终。每每看着班上其他同学的作文写得多么优美,对比自己,唉!不由得生出沮丧的心情来。
不得已,只好向妈妈请教改掉这种眼高手低的现象。妈妈听了,微微一笑说:“找书帮忙啊!”对呀,我怎么忘了呢?
于是,看书替代了本来得宠的玩具。渐渐的,我发觉一提笔,总有一股思维的清泉随时奔涌而出,灵感所至,我的笔下不再“羞涩”,而是妙笔生辉、神采飞扬;家人们读了我的作文,不再无奈地摇头,而更多是赞许。这便使我来了动力,我越写越起劲。后来妈妈又帮我报了好文章作文班,我更是有了充足的时间练习作文。偶尔我的作文被老师在班上作范文评讲,这足以让我快乐好几天!
随着从书中积累的知识增多,我的作文在班上也成了佼佼者,但这与我成为作家的理想还相距甚远,需要不懈地努力、不断地训练和提高。
十年磨一剑,只有刻苦地磨练自己,以理想为前进的目标,付出与收获才能划上等号。于是乎,我不禁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在那时,我将以我手中的笔,去描绘和谐社会的景象;去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闪光的东西;去揭露当今社会存在的各种恶习;去反映人间的辛酸苦辣……
突然,窗外的风声把我唤回到桌前,难道这仅仅是一场梦?“不,这已是现实!”我要在十几年后,响亮而又肯定地回答!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航的路;理想是路,引我们走向黎明。而我,就在这理想的路慢慢地走着……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