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节日”为话题,600字的中学生作文,急
假日对于节日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许多传统节日也拥有了法定的假日。对于是否需要放假来庆祝节日,社会上有不同的看法。我个人认为,节日需要正式的假期。首先,放假是对节日的一种基本尊重。无论是中国传统节日还是外国节日,放假都是必要的。其次,放假可以为我们提供过好这个节的客观条件。有了假日,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节日的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睡觉或上网。但是,放假并不是节日的全部。节日本身是一种文化的衍生物,它有着特定的意义和特殊的文化内涵。过好一个节日,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节日的意义,而不是仅仅因为放假而庆祝。因此,我们需要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也要深入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让节日成为我们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中秋节即将来临,我想起了家乡的中秋节。家乡的中秋节是热闹而恬适的。家家户户都要做“麻糍”,这是一种用新糯米做成的传统食品。做“麻糍”的过程是热闹而有趣的。男人们负责舂糯米,女人们则负责将糯米团揉搓成形。整个过程伴随着歌声和笑声,吸引了周围的人们观看。我还记得小时候,我寄宿在附近的中学里。每当中秋节来临,我都会期待着晚自习结束后,可以沿着山路一路狂奔,回到家乡,品尝新鲜的“麻糍”。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个节日充满了哀思和怀念。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他在汨罗江畔的悲叹。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投江自尽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纪念。端午节,我们用粽子来纪念屈原,但在这个清明节,我们更应该去倾听屈原的心声,去理解他的忠诚和勇气。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的庆祝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50年代的年夜饭,到60年代的在广阔天地里过年,再到70年代的年货,80年代的看春节联欢晚会,90年代的拜年话,以及现代社会的多样化庆祝方式,春节的庆祝方式一直在变化。然而,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春节的核心意义——家庭团聚、祝福吉祥如意,始终没有改变。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
春节,是每个家庭团聚的时刻,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期待。春节的庆祝方式虽然随着时代在变化,但家庭团聚的习俗始终传承下来。无论是在家中团聚,还是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拜年,人们追求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春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春节都会以其独特的魅力,继续传承下去。
在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我曾经做过一件“傻事”。那是在初五,我们家按照传统吃饺子送年。爸爸和妈妈都吃到了带钱的饺子和带枣的饺子,而我却只吃到了几块糖。我感到很着急,不停地吃饺子,希望能够吃到带枣的饺子。最后,我发现还有一盘饺子没有煮,而我却已经吃得非常饱了。这件事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考虑周到,不能盲目行事。
求一篇关于中秋节的作文
秋天,嫩嫩的季节,树叶一不小心就掉了;八月,浓浓的月份,桂花香飘中有着欢乐的气氛。八月中秋,点缀着整个漫长而无生机的秋天,使秋天更具有魅力。在桂花树下,泡一壶好茶,在欢乐的气氛里和亲朋好友一起肆无忌惮得聊天,这就是故乡八月中秋最美的时候了。 一年的中秋总在国庆节前后,这可乐坏了我们这些小孩,因为学校通常会在星期六、日不可,然后来一个特长假,那样我们就可以尽情地玩了。大人们也很高兴,因为可以跟家人好好团聚一下。所以,气氛在不知不觉中融洽起来。中秋前,人们就开始忙了,为小孩买衣服,为祭祀祖宗而准备,为赏月买月饼、鞭炮,等等,都有。在故乡,人们不会去买精装的月饼,通常是在一些附近的面包店里买自己乡人做的月饼,没有装饰得很漂亮,却实惠,2元一块,里面还有鸡蛋。但尽管很便宜,在故乡那片穷土地上,这算是奢侈的了。小时侯最喜欢吃这种月饼了,金黄色的诱惑,常常使我向妈妈恳求切给我吃。结果第二天喉咙嘶哑,于是就不能吃了。但经常会忍不住去偷吃,或者忍着痛大声喊,以欺骗爸妈喉咙不痛了,后来在一次谈话中得知妈妈那时是知道我喉咙还痛的,但还是给我吃了。现在想来,觉得很好笑。在吃的时候,还经常为鸡蛋的大小而和姐姐争吵,最后通常被爸妈打,不欢而散。吃月饼好时,没有用刀子或叉子,也没有如同绅士般慢吞细嚼,这样的吃法在村里会被人当另类——这小子给我装起斯文了!通常我们都是狼吞虎咽的,管他什么风度不风度的,有得吃,吃得多就风光。最后,咽着了,用手捂着喉咙吓转,这时妈妈会给我端来茶水,让我慢慢解渴,还拍着我的后背说:急什么啊!家里有没有让你给吃穷了。现在想来,大概是那时对月饼的渴望吧!毕竟在平常的生活中上很少有的。现在搬进了城里,扮起了斯文,觉得对不住老乡,后来回老家看时,发觉大家一样,都被“时代的文明”所影响,也就不会怪自己了。 到了中秋那天,故乡在前几天所积蓄的热闹才爆发出来。在早,小孩就穿着新衣服满大街乱跑,早餐也没有吃多少,因为中午要祭祀祖宗,所以留着肚子去“吃大餐”。其实对与我们现在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餐,但对于那些孩子们就不一样了,父母在这天不会管你,你只管玩,玩累了回家有东西吃,这就很不错了,在平时是没有这么好的。在祭祀祖宗之后就将“祖宗炉”搬掉,然后开始吃祭祀的东西了,意思是祖宗想吃,家人再吃,表现出对祖宗的尊敬。吃完后,大人们还在收拾碗筷时,小孩已经在床上睡了,因为晚上还要熬夜赏月,可见赏月在孩子的心中很重要。大人们在收拾碗筷就会去准备晚上拜月亮和赏月的事情,最后才和孩子们要一起睡觉,等待美丽的夜晚。大约在晚上七点半的时候,人们就在街道上摆起了自家的桌子,然后把月饼和一些食物放在桌子上,开始拜月亮。整个街道很热闹,大人小孩都很高兴。这时,我们会到村里的其他地方看看,或者去放鞭炮。我们的村子很大,约有一万多人,我们几个伙伴会趁这个时候把全村逛一遍,随便去放鞭炮。路上遇到了有人恶作剧向我们扔鞭炮,我们就会反扔他们。但这很少,我们通常去村后面的一个土堆上,看青年男女在拥抱时,就在旁边放一颗鞭炮,“啪”的一声,女的吓着了,往男孩身上扑过去,羞涩地依偎着,然后回头小声地说:臭小子!我们就会偷偷地笑。但也不是总能当“媒婆”,有时我们会在人拥抱的时候吓一吓他们,结果被追着跑,但还是觉得很好玩。在逛的时候,看到别人家的月饼在外面的桌子上,觉得很好吃,不禁指指点点,这时在同村的姐姐们就回叫我们这些小的别丢人显眼,想来,一定被别人笑掉了很多大牙。在逛完回来的时候,正好拜完了,就开始大吃特吃,水果啊,月饼啊,饮料啊,胡乱地吃,疯狂地吃,反正没有人怪我们。在院子里,大人们把茶具拿出来,开始泡工夫茶,并且在桌子上摆着月饼,和孩子们一起享受。孩子们吃着月饼,在院子里快乐地奔跑着,游戏着,累了就喝茶,吃月饼。大人们就谈天说地,聊家常,气氛十分好。天晚了,有的孩子已经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没睡的孩子就有幸吃到美味的面条…… 最后,在老灯的熄灭中渐渐静了下来,乡村被中秋点缀得焕发光彩……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