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慎独800字带正反例子作文
“慎独”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己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二、以“慎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梨树栽道旁,人争相取之,一句“吾心有主”,便约束了自己的举动。大浪淘沙,千古风流人物,斗转星移,便是几多春秋,可是以“吾心有主”标榜者又有几人?
可还记得,汉时,那个在北海牧羊的男子。手持节杖,望着天也不曾动摇半分的苏武,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只因一句“愿做大汉魂,不做匈奴臣”,便被放逐到北海牧羊。只待公羊生出小羊方可回去。那里荒无人烟,只有羊群伴,曾为好友的李陵劝他投降匈奴,只换来他一句割袍断义便灰溜溜地走了。想那时,汉主恐怕早已将他忘却。只要他点头无一人知道他已经投降匈奴。那是贫寒与华贵的对峙,是气节与富贵的决战。可只因一句“吾为汉臣”,荣华富贵转身而逝,贫寒、孤寂随之而来。
恐怕在当时的他,孤寂一人也曾默默诵念过“吾心有主”这句话吧!千里外,荒无一人的北海,只有他一人因为一句“吾心有主”便守望了整整十个春秋,由伟岸的男子变成白发须须的老人。依旧独自一人,谨守正道,严守气节。你是汉时不屈的魂,是谨守正道的魄。在浩瀚的历史星空中,你无光自亮,灿烂而耀眼。
古今多少事悠悠,古人以“吾心有主”而严守正道。今人以“吾心有主”而继往开来。那是无意间翻开2008感动中国时看到的,他并不是十人物之一。他只是一个彩票供应站的售票员。有人请他代买号码,谁知竟中了百万大奖。可他却丝毫没有犹豫地将大奖给了那人。百万大奖不动心吗?又没有人知道!谁知他却说:“不是我的,我不要,要了心里也不踏实。
有一个词,很好将他们的行为解释清楚——慎独。佛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谨守正道。慎独?!是啊!就算独自一个人也要谨慎,吾心有主,慎独之。惟正自身,慎独之。
三、有关慎独的话题作文
慎独这个词目前有2种解释,我先说古意。古语中“慎”意为“坚持,固守”;“独”意为“内心,心里,和外在相反”。“慎独”就是“固守内心,坚持原则”的意思,就是要坚持自己内心为人处事的原则,要有主见,坚定不移。 第二种解释,现代的文章中多见“慎独”被解释为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 刘少奇也曾对慎独作了这样的解释: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做不做坏事,能否做到“慎独”, 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也许是现代人对古语字面上理解的错误,也许是对这个古词意义的扩展衍生。虽然“慎独”有这样2中含义,但都是教人严于律己,在面对外物的影响时坚持心中的原则。古意侧重于外物主动作为(他人的干预)的影响,今意更侧重于外物不作为(没有他人的干预)的影响。此时看这个词,结合古今两种含义,就是无论别人怎么影响我们,是横加干预或是不闻不问,我们都要固守内心,坚持自己的原则。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