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0高考语文要背那些文言文,那些古诗词?

99作文网 2025-06-18 03:52 编辑:admin 139阅读

浙江省2010高考语文要背那些文言文,那些古诗词?

祝你高考顺利-- 2010年浙江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 (一)古文(12篇) 《论语》(《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篇章) 1、《为政以德》——2.1、2.3、16.1章从“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到“而在萧墙之内也” (第1页、第2页) ◎2、《克己复礼》——12.1、3.1、16.2、13.3章(第7页、第8页) 3、《知其不可而为之》——18.5章和18.7章从“子路曰”到该章结束部分 (第18页、第20页) 4、《仁者爱人》——1.6、5.26两章(第23页、第24页) ◎5、《君子之风》——15.9、4.16、6.11、7.16、7.19、6.23、8.7章(第28页、第29页) ◎6、《周而不比》——2.14、16.4、15.23、12.24章(第38页、第39页) 7、《诲人不倦》——7.8、11.22章(第53页、第54页) ◎8、《高山仰止》——17.4、9.11章(第58页、第59页) 9、《沂水春风》——从“点!尔何如?”到“吾与点也!”(第63页) ◎10、《中庸之道》——11.16、13.23、13.24、17.13章(第67页、第68页) 古文背诵: ◎1、孟轲《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必修四 第4页) 2、荀况《荀子》——《劝学》(节选:从“君子曰”到“用心躁也”)(必修一 第35页) 3、庄周《庄子》——《逍遥游》(节选:从“北冥有鱼”到“而后乃今将图南”) (必修五 第93页第一、二、三段) ◎4、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从“廉颇曰”到“为刎颈之交”) (必修三 第101页最后一段) ◎5、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到“难为俗人言也”) (必修五 第74-75页第五、六段) ◎6、王勃——《滕王阁序并诗》(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岂效穷途之哭”) (必修四 第70-71页第二、三段) 7、韩愈——《师说》(必修一 第37页) ◎8、杜牧——《阿房宫赋》(必修二 第71页) ◎9、欧阳修——《秋声赋》(节选:从“余曰”到“物过盛而当杀”) (必修四 第73页第二段) 10、苏洵——《六国论》(节选:从“齐人未尝赂秦”到“是又在六国下矣”) (必修二 第70页) 11、苏轼——《赤壁赋》(必修一 第84页) (二)古诗词曲(12篇) ◎1、《楚辞》——《渔父》(必修五 第77页) ◎2、李白——《蜀道难》(必修四 第59页) 3、杜甫——《登高》(必修四 第61页) 4、白居易——《琵琶行》(必修四 第62页) ◎5、李商隐——《锦瑟》(必修四 第64页) 6、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必修四 第66页) ◎7、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必修四 第66页) 8、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必修四 第67页) 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必修二 第75页) ◎10、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必修四 第67页) 1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必修二 第76页) ◎12、王实甫——《长亭送别》(节选:【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 (必修五 第50页第一、二支曲;第54页最后两支曲) (注意:加◎的篇目不是会考篇目,应重点先复习解决背诵;《琵琶行》全文背诵也是难点;《秋声赋》、《滕王阁序并诗》、《逍遥游》都应该重点突破;《报任安书》背诵部分有许多经典论据。要求默写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怎样写好七绝诗?

先熟悉韵律,杜甫的古诗较工整多读度

以下是 关于如何写好诗词的个人粗浅体会

一、培养兴趣,增加爱好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家,而诗词在中国文化史上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诗经到当代诗词,我们的前人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作品,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我们的祖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诗歌的海洋。

来讴歌伟大的时代,咏颂祖国的大好山河。

二、学会欣赏、打好基础

写诗难,欣赏诗词同样难。欣赏诗词,是写好诗词的第一道门坎。欣赏和写作诗词,能够寄托情志,交流情感,充实精神生活,有利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欣赏古典诗词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文化修养。一首作品如何欣赏呢?首先,要反复吟诵,慢咽细嚼

四、勤观细察,积累素材

我们写诗词,一首作品,取什么材,是写事写景,还是写人写物。都必须经过作者认真仔细的构思和观察。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从这两句诗来看,作者对刚出水的小荷观察得非常细致,完全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成为千古名句。又如“珠江三尺雪,月来泛寒光”,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蛮有诗意,但仔细一想就不对劲了。珠江在我国南方的广东,它从何而来的雪呢?这是作者失察了。严重脱离实际,就像我们星子戏唱脱了板,结果全无,闹笑话了。在二000年,我应某杂志社《专家论作诗》栏目写的二首七绝,作了简明的回答。其一“欲作诗词意境开,为寻腹稿久徘徊。闭门难遣生花句,妙语都从实践来”。其二“熟读诗书铁锁开,平时积累少徘徊。勤观细察真情在,自有神工笔底来”。

五、不厌其改,推敲提高

如何提高诗词的质量,古人云:“好诗改百遍”。俗话又说:“乖孩子是哄出来的,好诗词是改出来的”,可见改诗对诗的质量尤其重要。每一首作品,先应反复推敲,然后请别人提高,不要怕别人指出不足之处,不要怕丑。在这方面,我是有过深刻的体会。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写了一首《七绝.初夏》“杏卸残装藕叶青,西风瘦柳夜啼莺。桃花流水同春去,听取新蝉报夏声。”写完后自我感觉良好,后给一个网名叫静夜诗语的人看,半天不说话,我就急了,问她怎么样,她摇摇头说“句子很美,诗味也足,总的来说不及格”。接着就指出了这首诗致命的缺点,因为红杏在二月开花,杏卸残装,藕叶还未长出,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应改为李卸残装藕叶青为妥。这一改就符合客观了,整首诗就活了。真是一字之师,终生难忘啊!

再是推敲提高的问题,诗词是语言艺术,深刻的思想,充沛的感情,新颖的构思,需要善于运用优美、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所以作者遣词造句必须反复琢磨,反复推敲。贾岛“推敲”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值得我们借鉴。杜甫曾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苏轼说“诗赋以一字见工拙”,卢延让说:“吟妥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可见古人是何等重视对每个字的推敲,也就是“炼字”,字炼得好,一字传神,境界全出,诗也就活了。

六、相得益彰,功在诗外

首先要充实生活,学会做人。人到中年以后,打拼的时代基本过去,业余时间相对较多,有些人把时间用在打牌、酗酒上去了,终日嬉游,无所适从,奉劝这些同志不如写点诗词,作为一种调节和享受,一种休息和解脱,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家庭和社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其次通过诗词创作可以调节情绪,修身养性。当创作出一篇满意的诗词作品时,往往使人心旷神怡,兴奋不止,久久地沉浸在美的感受之中。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人的情绪便是自己疾病的良医”。在写作诗词的过程中,专心致志,凝神静气,忘却烦恼和忧愁,这对我们无疑是一种精神享受。我的一个南昌朋友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说他写的每一首诗词都记载着一个故事,每每读来,当时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浮现,叫人感慨万千,那些浮燥的情绪,一下子烟消云散,使人心平气和,事实确是如此,于我心有同感焉。

再次写诗可以健脑强身,益寿延年。我国自古有“寿从笔端来”的说法。为什么老年人的记忆力不如年轻人强呢?主要变化在脑细胞数量比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减少15%,脑的重量减轻8-9%,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0%左右,从医学角度来看,预防衰老,防止“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老年人一定要多用脑,勤用脑,使有潜力的脑细胞活动起来,代替已失去功能的脑细胞。我们作诗填词,主要就是用脑。同时在写字时,能使肌肉关节得到锻炼,从而使心率均匀,血压平稳,呼吸顺畅,内脏各器官的功能也得到调整,使新陈代谢旺盛,反应灵敏,抵抗力增强,对于某些疾病往往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对人的身心健康是在有益处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