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落孙山的主人公是谁
孙山。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 “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名,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名”,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 “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语出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是:吴国有一个名叫孙山的人,他是个能言善辩的才子。去别的地方参加科举考试,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前往。 放榜的时候,同乡的儿子没有考上,孙山的名字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说:“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又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二、名落孙山的孙山是个什么样的人
“名落孙山”是人们熟知常用的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参加考试或选拔而没有被录取。可是许多人对成语中“孙山”一词的意思不是很清楚,甚至会有一些人想当然地把它当作一座山的名字。如果这样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孙山”不是山,而是宋代一个人的姓名,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应该是“名字落(là)在了孙山(这个名字的)后面”。
“名落孙山”这个成语源自宋代范公偁《过庭录》一书中所记载的一则逸闻:“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吴人孙山,是一个诙谐风趣的才子。(有一年,)他到外郡去参加解试,一个同乡人托他把自己的孩子带着一起去。(结果,)这个同乡人的孩子没有考中,而孙山的名字排在了榜上的最后一名,(孙山)先回到家里。那个同乡人问孙山自己的儿子考中了没有,孙山回答说:“得解举人榜上最后一名的名字是孙山,您儿子(的名字)还落在了俺孙山的后面呢。”按照宋代的科举制度,读书人要想考取功名首先得参加解试(明清时期改称“乡试”),解试合格者称为“得解举人”,只有解试合格者才会被解送至京师参加由尚书省主持的“省试”(明清时期改称“会试”)。既然在解试被录取者名单上最后一名是孙山,而那个同乡人儿子的名字又落在了孙山的后面,当然就是没有考中啰!
在这则逸闻中,孙山以委婉的言词巧妙地说出了一个令人不悦的结果,既避免了使对方尴尬难堪,同时也为自己不理想的成绩作了解嘲,其滑稽诙谐的才情由此可见一斑。从那以后,人们就用“名落孙山”这个成语来指考试或选拔落第,孙山也因此而“名垂青史”——每当有考试或选拔,只要有人落第,便会有人想起或用到“名落孙山”这个成语,提起“孙山”这个名字
三、名落孙山文言文翻译
名落孙山
。
【译文】吴国有一个名叫孙山的人,他是个能言善辩的才子。去别的地方参加科举考试,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前往。 放榜的时候,同乡的儿子没有考上,孙山的名字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说:“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又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四、翻译文言文 名落孙山 张乖崖严惩污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糟见贤尊 诸葛亮言家事 兄弟争雁
简答: 1.古代孙山赶考,归来,邻居打听和他一起赶考的儿子结果怎样?孙山说:我是最后一名,你儿子的名字还在我孙山的外面. 成语,指考试等没有成功. 2.张乖崖做崇阳令,看见有官员从库房出来,胡子上有一枚钱,就杖打了他,官员不服,张乖崖说:一天偷一个,一千天就是一千个.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然后自己拿剑斩了他. 事见《鹤林玉露》 3.树,栽培,培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的时间可以培育一棵树木,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使培育一个人才. 4.应为遭见贤尊. 来自侯白给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讲的一个讽刺故事:老虎想吃刺猬,刺猬卷住了鼻子,老虎吓跑了.后来老虎睡着了,刺猬就悄悄送开走掉了, 老虎醒来挺高兴.它有看到橡树下面掉落的长刺的果实,就害怕的说:旦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道. 意思是:白天我看见你的父亲了,希望您啊让让路吧! 是讽刺杨氏父子总纠缠他讲故事. 事见《太平广记》 5.诸葛亮曾对蜀后主说起过自己的家事:在成都有八百棵桑树,十五顷薄田.家人们吃穿有余.我在外为官,一切开支都是公家给的,没有别的收益.等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家里家外存了很多钱财那样的情况,(因此而)辜负了陛下的恩情. 等他死后,果然是这个样子. 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6.两个兄弟打雁,还没有打下来就为是煮着吃好还是烤着吃好而争论不休,请老人家评判,老人说:煮一半烤一半吧.皆大欢喜,但等到这时候,雁子早飞走了! 语言故事,见刘元卿《应谐录》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