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集锦(5篇)

99作文网 2025-06-29 02:23 编辑:admin 162阅读

1. 经典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小时候,他并不热爱读书,常常逃学、玩耍。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深感不读书无法报效国家。于是,祖逖发奋读书,广泛涉猎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以此汲取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祖逖24岁时,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但他没有答应,依然不懈地努力学习。

后来,祖逖与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们感情深厚,常常同床共卧,同被而眠。他们怀揣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将刘琨踢醒,提议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他们始终不曾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2. 经典成语故事:揠苗助长

【典故】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对自己的田里的秧苗生长速度感到不满,整日忧虑。有一天,他再次下田,突然灵感一动,决定将每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完成了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地告诉妻子。妻子半信半疑,让儿子去看究竟。儿子看到秧苗虽然长高了,但却都低垂着,即将枯萎。

【释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一切事情都有其顺序。如果一味追求速度,反而可能一事无成。

3. 经典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典故】《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为他吹竽的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进了吹竽队,领取高薪。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装模作样。这样日复一日,他并未被人发现。

等到齐宣王去世,齐泯王继位。他与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一个一个地听。南郭先生得知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

【释读】这个故事说明南郭先生不善于利用良好的学习条件。在齐宣王的吹竽队里,与其他299名乐师相处,学习资源还算丰富。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满足于滥竽充数,自欺欺人,只能落得逃之夭夭的下场。

4. 经典成语故事:铁杵磨针

【典故】唐朝着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5. 经典成语故事:邯郸学步

【典故】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搬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释读】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