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语。骇人听闻
骇人听闻
读音是hài rén tīng wén
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骇即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恐惧。闻就是听的意思。
二、“骇人听闻”,“随声附和”,“汗牛充栋”,“不耻下问”几个成语的意思及出处!出处!!!!!!!!!
骇人听闻 事出怪诞,听起来令人害怕.
解释 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出处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随声附和 谓自己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
解释 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一回:“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存放很多。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书堆满屋子,顶到栋梁
解释 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出处 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不耻下问 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
解释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成语"_人听闻",帮忙答一下!
骇人听闻 ( hài rén tīng wén ) 解 释 [编辑本段] 骇:惊吓,震惊。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出 处 [编辑本段]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成语典故: 隋炀帝杨广时,着作郎(官名)王劭常用一些荒诞言论取悦皇帝。他曾谎报说:有人抓了一只乌龟,它的腹部有“天下杨兴”四个字,预示着杨家江山兴旺长久。当皇后死时,王劭又说:皇后原是菩萨转生,她现在只是回到天上去……他这些“骇人视听”的奇谈怪论虽然遭到有识之士的鄙弃,却得到杨广的欢心。这样,王劭在着作郎的位置上坐了将近二十年。“骇人视听”现写为“骇人听闻”。 用 法 [编辑本段] 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指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示 例 [编辑本段] 峻青《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和日寇的血腥蹂躏的同时,也发生了几件~的奇事。” 近义词 [编辑本段] 危言耸听、耸人听闻 灯 谜 [编辑本段] 谨防隔墙有耳
四、成语危言耸听的典故
危言耸听
wēi yán sǒng tīng
[释义] 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耸听:使人听了吃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
[语出] 宋·吕祖谦《吕东莱文集》:“意者危言骇世;姑一快胸中之愤耶!
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桓玄说:“矛头秫米剑头炊。”这句话的意思是把矛和利剑的尖头当米煮饭吃;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意思是说年过百岁的老头悬挂在枯萎的树枝上;顾恺之说:“井上轱辘卧婴儿。”井上的轱辘容易滚动,婴儿躺在上面非常危险。后人就把这种夸大形式吓唬人叫做危言耸听。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