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哪些比较有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
1. 头悬木梁、锥刺屁股 2. 凿壁偷光 典出《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天性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 《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 西汉匡衡少时家境贫寒,夜读无烛照明。见邻舍有烛光,便於壁上凿洞,使光经洞以夜读。同县有大户藏书颇多,匡衡愿为其佣而不领薪。主人怪而问之,匡衡曰:“吾愿遍读主人书。”主人感其求学精神,允其所求。汉元帝时,匡衡以博学多才,任太子少傅,后为丞相。 亦作“凿壁透光”或“穿壁引光”。 常用喻人刻苦勤学。
孩子教育的成语故事
孟母三迁: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