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薪救火的成语故事

99作文网 2025-01-26 17:21 编辑:admin 213阅读

一、负薪救火的成语故事

负薪救火 [fù xīn jiù huǒ]

基本释义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贬义

出 处

《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史记·魏世家》:“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抱薪救火的故事

战国末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不断并吞邻近的国家,扩大自己的领土。其中,秦国曾经三次进攻魏国,占领魏国许多的土地,魏国军民也伤亡惨重。

有一回,秦国又派兵攻打魏国,魏国于是请韩、赵两国援助,可惜兵力太弱,最后还是被打败。大将段干子提议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战略家苏代却持反对的意见,他说:“秦国想并吞魏国,只割让土地是无法满足秦国的野心,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柴没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可是魏王不听苏代的劝阻,还是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最后真的就像苏代说的一样,秦国根本不满足,仍然继续攻打魏国,掠夺了魏国更多城池,最后弱小的魏国就被秦国消灭了。

二、木车着火有个人拿一杯水来救火是什么成语

杯水车薪bēi shuǐ chē xīn

[释义] 杯水:一杯水;车薪:一车柴草。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对解决困难作用不大。

[语出] 《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正音] 水;不能读作“suǐ”。

[辨形] 薪;不能写作“新”。

[近义] 杯水救薪 无济于事

[反义] 力济九区 绰绰有余 立竿见影

[用法] 表示力量微小;对解决问题起不了作用。常跟“无济于事”连用。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结构] 复句式。

[辨析] ~与“无济于事”有别:~是比喻性的;多指用以救急的实物;钱财数目太少;“无济于事”是直陈性的;多指用以解决问题的措施、行动不顶用。

[例句] 非洲由于大旱;到处是饥民。联合国虽多次运粮救济;但因灾民太多;~;无济于事。

[英译] make a useless attempt

[成语故事]

三、杯水车薪的成语典故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典故】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孟子·告子上》

四、杯水车薪与何人有关?谢谢谢

成语释义: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成语出处:《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成语示例:有新债未动毫分的,除了承许夏鼎三十两外,大有~之状。(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四回)

杯水车薪

从前,有个樵夫砍柴回家,天气炎热,他推了满满的一车柴草来到一家茶馆门前。在屋里刚坐下喝了一会茶,就听见外面有人高喊:“不好了,救火啊!柴车着火了!”樵夫立即起身,端起茶杯就冲了出去。他把茶杯里的水向燃烧的柴车泼去。但丝毫不器起作用,火越来越大,最后柴车化为了灰烬。

杯水车薪:形容力小,解决不了问题。

五、关于薪火的成语

绝薪止火

厝火积薪

把薪助火

积薪厝火

绝薪止火

薪尽火传

负薪救火

火尽薪传

救火投薪

抱薪救火

抱火卧薪

抱火厝薪

抱火寝薪

薪烬火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