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类的存在是否合理
根据自然选择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之所以出现并得以发展,就是因为人类的变异是一种有利变异,每种生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虽然人类对自然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我相信,这是人类进化的历史趋势,人类终究会与自然和平相处
二、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______
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渡繁殖的倾向,也就是说,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这些后代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却是少数个体.这种大量繁殖,少量生存的原因是: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为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同种个体和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条件(如干旱、寒冷、温度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故答案为:√
三、为什么有人说用进废退是错的
用进废退指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就像大脑,越是勤思考勤运用,便越灵活;而越是懒惰不动脑,大脑便会像生锈的链条,难以正常运转。
.“用进废退”与“自然选择”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认为变异来源于环境的压力和个体的意愿,是物种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后者则认为变异是随机产生和普遍存在的,刚好合适环境的个体得到了更大的生存机会。
进化理论还在不断的突破和完善中前行。
生物教科书告诉我们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理论是生物进化的重要猜想之一,后来被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所取代。
“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变异和个体的意愿无关,是随机产生的,适合环境的变异让个体有了更多生存机会。
对于长颈鹿的例子,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是:长颈鹿种群中本来就存在脖子偏长和偏短的个体,自然选择让脖子长的个体活得更好,因此产生了更多脖子偏长的后代。世世代代选下来,长颈鹿脖子普遍比祖先长了,但种群里仍然有脖子偏长和偏短的个体存在。
为驳倒拉马克,魏斯曼切断了连续22个世代小鼠的尾巴,对于小鼠来说,尾巴这个器官从来没有用到过,根据用进废退法则,尾巴应该逐渐退化掉,但第23代的小鼠仍然长出了正常长度的尾巴。这个实验现在看起来比较粗暴,但在历史上影响是颇大的。
染色质和DNA分子结构的发现可以说是基因型决定表现型的实锤,个体从受精卵到成体直至老去,每个细胞的DNA序列都是相同的,不论环境如何改变,器官如何“用”或“废”都不会改变。至此,用进废退猜想遭到了致命一击。
四、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妈妈,花儿变红了!花儿变红了!“我放声尖叫道。
“怎么了?怎么了?”妈妈一阵风似的冲到我面前。
“你看,这菊花!昨天还是白色的,今天早上却变成了红色!你说怪不怪?”“真的吗?”妈妈也一脸的疑惑;还记得昨天傍晚时分,外面突然刮起了强风,只听得”啪”的一声我家窗台上的那盆白菊花重重地砸在了地上。花盆碎了,菊花也折了。我只好捡起那枝折断的菊花,随手插进了书桌上那个快要见底的红墨水瓶里。“白菊花一定是喝了红墨水才变红的!”望着眼前的菊花和墨水瓶,我猛然想到。
于是,我跑到阳台又掐了一朵白色的菊花,尽管很心疼,可为了“真理”,只能忍痛割爱了。此时妈妈也准备好了刀片以及蓝色、红色各一瓶墨水。一切操作程序顺利完工,接下来便是静观其变了。
“看!看!”妈妈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花茎变色了!”我凑近一瞧,果真www.zuowEnren.com,红墨水瓶中的花茎逐渐变成了红色,而蓝墨水瓶中的另外半枝花茎也慢慢染上了蓝色。更让人吃惊的是两种颜色都正沿着茎的根部徐徐接近白色的花冠。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奇迹呢?我屏息凝视……“呀,花瓣变色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一朵罕见的菊花呈现在我和妈妈的面前:它一半白中透蓝,一半白里藏红。
原来,花冠所需的营养和水分是靠花茎来输送的,因此花茎吸收了红色的墨水,自然会被白色的花瓣所汲取,时间长了变为红色就不足为奇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