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便利生活,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挑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问题接踵而至。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水被污染浪费,野生动物被猎杀……曾经蔚蓝的天空,曾经洁净的土地,如今已不再那么纯净。水龙头里清澈的水能流多久?濒临灭绝的动物朋友还能挣扎多久?人类是聪明还是愚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经处于主导地位。当我们违背自然规律,过度消耗资源,排放过多污染时,就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母亲是慷慨的,但她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继续激怒她,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人类不能及时改变发展模式,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那么地球可能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人类的生存依赖自然,我们必须给予更多关心与爱护。我们应当与自然平等对待,与之结为一体。马克思曾说:“人与自然界的真正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我们应当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自然,砍一棵树就种一棵树,尽一切力量弥补过去的过错。
从人类出现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一直存在。原始时代,低下的生产力作用于自然;农业时代,人类改造环境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对自然造成了始料未及的后果;工业文明兴起,科技与生产力水平极大进步,人类征服自然,但也带来了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有人认为“人类创造科学,最终毁于科学”。这并非没有道理。我们天天想着如何更好地利用自然,进行各种实验,这确实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的子孙后代呢?要想长久地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生存,我们必须与身边的每一个生命打好关系,弥补过去的过失。这需要我们共同承担起责任。最后,让我们铭记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