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维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王维诗歌的特色
王维的诗歌,可以天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诗歌情调昂扬:王维有理想,有热情;诗歌创作,内容积极,风格豪放,具有盛唐诗歌共有的浪漫长气息。以游侠、边塞为题材的诗篇,情调昂扬,充满了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后期的山水诗清幽孤冷:后期王维因政治上受到打击,加上妻子死去,于是皈依佛教,退隐田园。这时他主要写作山水田园诗,描写田园山水的清丽景色和抒发隐居终南、辋川的闲情逸致。
王维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卓越能力,他善于捕捉客观景物的形象特征和情态,展现一种优美的意境。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形象鲜明
王维善于在纷繁的自然界里,选择最具有特征和最富于表现力的事物。
(二) 绘声绘色,动静相生
王维善于捕捉大自然中的异常色彩与音响,组成优美的意境。
(三) 情景交融,诗画相通
王维的诗不是单为描写山水田园而写的,而是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渗透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并且处处表现自己高雅、静寂的志趣。
(四) 语言凝炼明快,音韵和谐
像“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这类诗句,语言非常凝炼、清新、自然,无不具有和谐之美。
山水诗在王维手中发展到新的高峰,他既继承了陶渊明的浑融完整,又吸取谢灵运的细致刻划,并兼有谢脁的秀丽清新,达到了“诗中有画”的高度艺术境界。
2. 赋诗示志
安史之乱时他正任给事中,被困于长安,押往长安,后又返长安,禁于菩提寺,故意服药下痢,伪托瘖哑。作《菩提寺口号示裴迪》:“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后肃宗怜之,免罪,迁太子中允。
二、关帝庙中关公手中拿的是什么书?
是春秋
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也就是关羽身死三百多年以后,佛教天台宗的开山之祖,智者大师来到荆州北部的玉泉山。他通过点化关羽放弃厉鬼身份,皈依佛门成为护法神,使当时的人们更容易接受佛教这种外来宗教。关羽第一次作为正神的形象进入佛教殿堂。至今在国内许多庙宇中,仍然供奉关公为护法神。
关羽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大约二百年后,儒家学者也看中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军人,并且开始介入对于他的重新塑造。关羽的手里多了一本书,孔子所著的儒家经典《春秋》。
之所以要塑造关羽读书的形象,并让他手捧《春秋》,是为了表明,即便在民间和佛教中关羽已经具有相当神力,也还要尊崇孔子和他的儒家思想。
三、关于如北极星北斗7星=的传说故事给个
北斗星的传说
我以前看过一个关于北斗星的童话:
北斗星连起来是大熊星座的主要部分,但同时也有小熊星座,也有一个小北斗星,为什么呢?以下是童话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只熊猫生了一只小熊猫,小熊猫在妈妈的精心哺育下健康成长,渐渐长大,懂的跟着妈妈四处走了。有一日,两母子出外游玩,小熊猫贪玩,跟妈妈捉迷藏,熊猫妈妈一时也找不到小熊猫,突然间听到小熊猫的呼叫声,熊猫妈妈顺着声音找。原来小熊猫掉进陷阱,掉进了猎人的陷阱。可怜的小熊猫就这样被轻而易举被捉住了。
熊猫妈妈见到之后就冲上去哭着哀求猎人不要伤害自己的孩子,要带走的话就带走自己。猎人捉到这样的宝贝并不会放弃,但听到熊猫妈妈的苦苦哀求又于心不忍,于是放走了小熊猫,但带走了熊猫妈妈。
小熊猫更加伤心,跟着猎人,但又追不到,到处乱撞去找妈妈,可怜的小熊猫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更加找不到妈妈在哪里。小熊猫又惊慌又肚子饿,但又不敢大声呼叫,妈妈告诉过它,天黑了,会有很多凶猛的野兽出来吃小动物。
小熊猫就这样担惊受怕而又很疲倦地过了一晚。第二天它又去找妈妈,但小熊猫根本不知道怎么走,反而越走越迷路,离家越来越远,但它不知道,它只想找妈妈。
过了几天,小熊猫实在太累太饿了,它再也走不动了,它哭得好伤心,本来就很累了,也许哭了那么久更加累了,小熊猫迷迷糊糊睡着了。这一觉小熊猫梦见妈妈了,妈妈告诉小熊猫,它被猎人捉了之后不久就已经被杀死了,但是它的灵魂不放心小熊猫,所以回来看看小熊猫。妈妈虽然死去,但小熊猫实在太爱妈妈了,它不让妈妈离开,哭声令听着伤心、闻者落泪。天神被感动了,于是把熊猫妈妈升为天神,化作星座,并指引小熊猫回家。
所以北斗星可以指路也就是这个原因。后来小熊猫死了,它也变成小熊星座,和妈妈团聚。
四、红楼梦中对贾宝玉和薛宝钗住所的描写
在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和薛宝钗他们搬进大观园前,他们住在荣府,其中薛宝钗住在梨香院
搬进大观园后,贾宝玉住怡红院,薛宝钗住蘅芜苑
怡红院,《红楼梦》中大观园的主景之一,男主角贾宝玉的住所。试才题对额时,宝玉题为“红香绿玉”,取意蕉棠两植。元宵省亲时,元春不喜“香玉”二字(因暗指黛玉),改为“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宝玉因号“怡红公子”。
宝玉题诗云:“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清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绿蜡,宝玉原写作“绿玉”,宝钗恐拂元春心意,故改为绿蜡,典出唐诗“冷烛无烟绿蜡干”。
西府红海棠又名“女儿棠”,“红若施脂,弱如扶病,近乎闺阁风度”,象征宝玉“意淫”;室内四壁窗槅雕镂“花团锦簇,玲珑剔透”,象征宝玉文思敏捷、才气过人。
1、怡红院描写:
绕着碧桃花,穿过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垣环护,绿柳周垂。贾政与众人进了门,两边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几本芭蕉,那一边是一株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金缕,葩吐丹砂 ……引人进入房内。只见其中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
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玉的。一槅一槅,或贮书,或设鼎,或安置笔砚,或供设瓶花,或安放盆景。
其槅式样,或圆,或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璧。真是花团锦簇,玲珑剔透。倏尔五色纱糊,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如幽户。且满墙皆是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如琴、剑、悬瓶之类,俱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众人都赞:“好精致!难为怎么做的!”(第17回)
贾芸看时,只见院内略略有几点山石,种着芭蕉,那边有两只仙鹤,在松树下剔翎。一溜回廊上吊着各色笼子,各色仙禽异鸟。上面小小五间抱厦,一色雕镂新鲜花样槅扇,上面悬着一个匾,四个大字,题道是“怡红快绿”……进入房内,抬头一看,只见金碧辉煌,文章闪烁。(第26回)
2、蘅芜苑描写
《红楼梦》里大观园中一处建筑物,匾额题为“蘅芷清芬”,为薛宝钗的居所。宝钗亦因此得诗号“蘅芜君”。
蘅芜苑离正殿不远,在沁芳池边,是一所外则“无味”,内藏“清雅”的处所。作者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暗喻了宝钗外表藏愚守拙,内在天然可爱,并且亲近佛道的思想性格。
第十七回:
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香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有的说:“是薜荔藤萝。” 政道:“ 薜荔藤萝不得如此异香。”宝玉道:“果然不是。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茝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簦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
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作什么藿蒳姜荨的,也有叫什么纶组紫绛的,还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样,又有叫作什么绿荑的,还有什么丹椒、蘼芜、风连。
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未及说完,贾政喝道:“谁问你来!”唬的宝玉倒退,不敢再说。
贾政因见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贾政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香矣。此造已出意外,诸公必有佳作新题以颜其额,方不负此。”
众人笑道:“再莫若‘兰风蕙露’贴切了。”贾政道:“也只好用这四字。其联若何?”一人道:“我倒想了一对,大家批削改正。”念道是:
麝兰芳霭斜阳院,
杜若香飘明月洲。
众人道:“妙则妙矣,只是‘斜阳’二字不妥。”那人道:“古人诗云:‘蘼芜满院泣斜阳’句,众人道:“颓丧,颓丧”又一人道:“我也有一联,诸公评阅评阅。”因念道:
三径香风飘玉蕙,
一庭明月照金兰。
贾政拈髯沉吟,意欲也题一联。忽抬头见宝玉在旁不敢则声,因喝道:“怎么你应说话时又不说了?还要等人请教你不成!”宝玉听说,便回道:“此处并没有什么‘兰麝’、‘明月’、‘洲渚’之类,若要这样着迹说来,就题二百联也不能完。”
贾政道:“谁按着你的头,叫你必定说这些字样呢?”宝玉道:“如此说,匾上则莫若‘蘅芷清芬’四字,对联则是:
吟成豆蔻才犹艳,
睡足荼蘼梦亦香。
贾政笑道:“这是套的‘书成蕉叶文犹绿’,不足为奇。”众客道:“李太白‘凤凰台’之作,全套‘黄鹤楼’,只要套得妙。如今细评起来,方才这一联,竟比‘书成蕉叶’尤觉幽娴活泼。视‘书成’之句,竟似套此而来。”贾政笑说:“岂有此理!”
第四十回:
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贾母叹道:“这孩子太老实了。你没有陈设,何妨和你姨娘要些。
我也不理论,也没想到,你们的东西自然在家里没带了来。”说着,命鸳鸯去取些古董来,又嗔着凤姐儿:“不送些玩器来与你妹妹,这样小器。”王夫人凤姐儿等都笑回说:“他自己不要的。我们原送了来,他都退回去了。”
薛姨妈也笑说:“他在家里也不大弄这些东西的。”贾母摇头道:“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
他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有现成的东西,为什么不摆?若很爱素净,少几样倒使得。我最会收拾屋子的,如今老了,没有这些闲心了。他们姊妹们也还学着收拾的好,只怕俗气,有好东西也摆坏了。我看他们还不俗。”
扩展资料
景观
作者在带领读者观察这一人物的时候,就更使用了一种塑造多层次形象的视角转换技法。事实上,早在《红楼梦》第17回写大观园刚刚建成的时候,曹雪芹就已经巧借贾政等人参观“蘅芷清芬”一事,向读者暗点了对宝钗的思想性格当作多层次解读的重要性。
我们看到,当初贾政在第一眼望见日后宝钗所居住的蘅芜苑时,从主观心态上看,他是颇不以为然的。当时,他只看见此处“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便说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这里面全是轻视和不屑的语调。
可及进内院,里面的奇景却一下子给他带来了震撼的感觉:“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原先对此处景观颇为瞧不起的贾政,至此也不禁笑道:“有趣!”再向内走,里面景色的清雅更是超乎贾政们的想象:“贾政因见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
贾政更不禁要点头赞叹,告诫随行的众人:“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香矣。此造已出意外,诸公必有佳作新题以颜其额,方不负此。”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家小说在写到神仙之境时,常常会有意制造一种“别有洞天”景观和意象:表面上看,是山野间一个普普通通的山洞,直到有缘人偶然闯入到了内部,才发现里面自有一番天地,或山清水秀、柳暗花明,或琼楼玉宇、流光溢彩。这里宝钗的“蘅芷清芬”,跟这些神仙、高人的居所,不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么?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怡红院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蘅芜苑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