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墨子有启发的文言文小故事

99作文网 2025-06-21 08:23 编辑:admin 227阅读

一、庄子墨子有启发的文言文小故事

庄子以故事的形式对此进行了如下阐述:“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其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庄子在用一个最简单的寓言来说明一个人类最沉重的疑问,即生死问题。

墨子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

子墨子曰:“今有燎者于此,一人奉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贵于二人?”

巫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

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

译:巫马子对墨子说:“您博爱天下,谈不上什么好处;我不爱天下人,谈不上什么害处。都没有产生

什么效果,您怎么能认为只有您对而我不对呢?”

墨子说:“现在有一处失火,一个人端来水,要浇灭它;一个人举着火,要使它烧得更大。都还没有产生

后果,您更赞同二人中的哪一个呢?”

巫马子说:“我赞同那个端水者的意愿,而否定那个举火人的意愿。”

墨子先生说:“现在你该明白了,我兼爱天下的主张是正确的,你不爱天下的用意是错误的。”

二、在庄子的所有的故事中体现了庄子怎样的性格特征!

小故事: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国国王想请他出来做官,所以派两位大夫前去先表达他的旨意, 两位大夫对庄子说:“楚国国王希望先生能到楚国从政。”庄子拿着鱼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这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多年了,国王用巾布包好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后让人们留下骨头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位大夫说:“当然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了。”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此故事说明庄子洒脱,愤世嫉俗,孤傲清高的优良作风。

三、庄子的一个故事,急用!!!!!!!!!!!!!!!!!!!!!

《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虽然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四、《庄子》读书笔记的作文怎么写

最近国学吵得沸沸扬扬,终于还是读了其中一书。应该说,我读古文《庄子》是不感兴趣的,那是因为我的古文水平根本看不懂。在看不懂原著的情况下,你对这本书的认识取决于这个解读者的水平。可以说,于丹的语言很美丽,运用的故事也很精彩,可惜这些故事毕竟不是她自己写的。她的解读,让我基本了解了《庄子》,一个个寓言和一个个故事。在我看来,庄子是种人生哲学,而对于人生哲学的解读,我认为应该是要有丰富人生阅历的人,才能够做得让人更信服,我在猜想身为隐士的庄子也是在体验的基础上才能得出大智慧之言。所以,于丹的庄子心得,仅可作为《庄子》的启蒙书,如果想再上一个层次,她这本书就后劲乏力了。比如,在讲到庄子的“外化而内不化”时,于丹的解读是“坚持与顺应”,可是我觉得那是对智者而言的,对于盲目的大众,更需要的恰恰就是内化。还有一些观点,就不一一举证了,因为我的能力不足于评论于丹。 附读书笔记: 1、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通过于丹的叙述,我认为这真是一条好诗句。) 2、有这样一个关于人生的寓言(这应该不是于丹原创的了,本寓言文字复制自 ,谢谢这个有同感的博客,省了我一番文字录入的工夫): 有个寓言说的很好,兄弟两人,他们家住在一座摩天大楼的第80层。这天两人深夜回家,恰好忘记了看通知,电梯停了。 兄弟俩背着沉重的大背包,在楼底商量一下,决定一鼓作气爬楼梯回家。两个精神抖擞,开始爬楼梯。爬到20楼的时候,开始觉得很重了,两个人商量,决定把背包存在20楼,到时候再回过来取。卸下背包,两个人觉得很轻松,说说笑笑地继续往上爬。 爬到40楼的时候,两个人已经很累了,就开始互相抱怨指责。哥哥说:你为什么不看通知啊!弟弟说:我忘了看通知这件事,你怎么不提醒我呢?两个人就这样吵吵闹闹,一路吵到60层。 到了这个时候,两个人实在疲惫不堪,终于懒得吵了,觉得应该是应该安安静静地继续爬楼梯。当他们终于爬完最后20层,来到家门口的时候,两人互相一看,不约而同的想起一件事:钥匙忘在20楼了,在背包里。 其实,这说的就是人的一生。 我们假定它是80个年头的人的一生。刚刚开始的时候,人人都是意气风发的,我们背负着沉沉的行囊,行囊里装着理想,装着抱负,装着很多很多的愿望。 我们不畏艰险,从脚底的第一个台阶开始上路了,爬到了20岁,这是人走入社会的时候,开始认同规则了,觉得社会给了我们很多的负担,我们自己奋斗,已经足够疲惫了,谁还背负着那么多的梦想啊?先把它安顿下来吧,等到衣食无忧,有了社会的名分和地位,回头来再拾起梦想也不迟。放下以后,顿时有这么一阵轻松,大家又开始往前走。 随着人越来越年长,积累越来越多,争斗越来越猛,内心越来越焦虑,人不免抱怨。这就是到了兄弟互相指责的时候,都觉得社会辜负了自己,都觉得自己付出太多,回报太少,自己内心仓皇犹豫,就这样吵吵闹闹一路走来。 走到40岁,所谓年近不惑的时候,所有的意气风发的东西都过去了,人开始变得疲惫,颓废,互相扶持着再走。 走到60岁,觉得晚年的时光应该是美好的,是应该珍惜的,让我们安静下来吧,不要在抱怨了,这个时候大概到了孔天子所谓的“而耳顺”,心顺应了,少了很多指责,终于走到80岁。 站在最后的这个终点上,突然之间怅然若失,想起来这一生最宝贵的东西留在了20岁的行囊里,那就是一直还没有打开的梦想,从来没有放飞过,从来没有跟随过自己,徒然一生,走完了一生的历程,但是20岁回不去了。这是一条不归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