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挺简单的童话《火狐狸》金波的
《金波桥梁书系:火狐狸》
《乌丢丢的奇遇》是谁写的?
应该是金波的长篇童话《乌丢丢的奇遇》吧(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乌丢丢的奇遇之“奇特”的所在,主要是他所遭遇的几乎都是感人肺腑的事、富于爱心的人。无论走到哪里,他都生活在爱的怀抱中。爱给了他生命,给了他三个家:“爱的教育”使他日趋成熟,也使他的生命更有意义。
《乌丢丢的奇遇》集中显示了作者——著名诗人、作家金波的诗歌与童话创作的新成就、双丰收。本书的体裁并非单纯的童话,而是诗与童话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样式,就其结合的得体、完美而言,说它是文体的开拓或创新,都是不为过誉的。
全书共十四章,并另有尾声。它们均以十四行诗为“引子”,开篇、点题,使得全书既纲举目张,又充满耐人寻味的诗意。更见作者高水平、真功夫的是,正文的十四行诗都严格地遵循格律的要求,使其尾行与下一首诗的首行完全相同,形成了有机的蝉联。尾声的十四行诗则又由正文的各首十四行诗的首行依次组成。这种严整、有序的重叠,使各据一方的十五首十四行诗组合为一个整体,自然而然地构成了典型的十四行诗花环;花环诗与其所引出的童话故事在相互照应、紧密契合中,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有力地凸现了礼赞爱心的主题及其美学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也作用于内容。如此显著的功效,无疑是与作者所采用的诗与童话相结合的样式密不可分的。
书中的人物也非同一般。不论是作者精心刻画的吟老、乌丢丢、布袋爷爷,或简笔勾勒的珍儿、雕塑家、芸儿。无不具有一颗明亮的爱心。最有代表性的是主人公吟老。他酷爱写诗,白天写,梦中吟,“写一首扔一首,永不满意。”像他的名字“吟痴”一样,他对作诗,已到了痴迷的程度。从青少年时代起,他就以诗抒发自己至真的情、赤诚的爱,使心中的“许多梦想”在诗中“如愿以偿”。吟老的苦吟精神和以诗自娱,与他甘心作“爱的探索者”的志向是一脉相通的。为寻求爱、播撒爱,他的诗笔永不停挥,他的跋涉之路也永无止境。诗人总是喜欢想象、喜欢思考的,老诗人吟老尤其如此,也唯其如此,他才深谙人生哲理和生命的真谛。他认定“生命就是爱。有爱滋养着生命,生命才会变得丰富多彩、有意义,甚至不朽”。他的许多观点,哲思都是发人深醒、催人奋进的。故而,他不只是诗人,也可谓哲人。用诗人、哲人的眼睛看世界,处处都有可以捕捉到的诗情画意、可能发掘出来的爱与真情。吟老则不止于捕捉、发掘,更倾情投入于创造、弘扬和实践。不速之客乌丢丢到来后,他立刻决定以帮助、教导这个幼稚无知的流浪儿为天职,给他以无微不至的关爱、呵护,还义无反顾地带他去寻找给予他生命与身体的“亲人”。这种全力以赴的支持和言传身教,使乌丢丢迅速地成长起来。他领引乌丢丢探亲的过程,实际是乌丢丢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吟老广泛地播撒爱的种子的过程。他的仁慈、睿智和闪烁着爱的光芒的言行,使路遇的许多“小生命”都获得了深深的教益。吟老虽已年迈,但他从不畏老、忌老。当他童年的伙伴――早逝的可人姑娘,突然现身于他的面前,呼唤、劝导他到她的“没有年龄的国度”里去,再变成小男孩时,他的回答是:“我不想舍弃我的年龄,它给了我衰老,也给了我阅历和智慧,我感受过欢乐与悲伤、爱与被爱”。他把这一切看作高龄的最宝贵的“收获”。他还引为自豪地说:“对逝去的岁月我毫无遗憾!”这是一位多么可敬、可亲、可资效法的老人啊!
乌丢丢是个拟人化人物,也是个主打形象。他原是布袋爷爷亲手制作的只有左脚的小木偶——独脚大侠。他唯一的小脚丫丢失后,跛足的珍儿捡到了他,将他缝在布制的丑娃身上。她把他当做自家的一员,爱他,照顾他。可不久,他竟不辞而别,独自出走。无意中,跳到吟老身边。从此,在更温馨的爱的熏陶中,他变得越来越聪明、懂事。经吟老的启发、指引,他意识到自己不该只是爱的受益者,应该“用爱来回报爱”。因此才迫不及待地要找到布袋爷爷、珍儿姐姐。到达口袋村,得知布袋爷爷已病逝,便立即赴墓地哀悼;救火过程中,听说珍儿仍在被烈火燃烧的教室里,便纵身冲进火海。珍儿得救,他却被烧得只剩下个小脚丫。珍儿立即准备给他重新缝制个身体,然后送他上学读书,面对如此完美的安排,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前程,而是珍儿和她母亲的需要。于是,他紧紧贴着珍儿那只残疾的脚“把自己的体温、力量全部融汇进去”,使之全然变成了珍儿的一只健康的脚,而“他却永远地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在。他和吟老一起“用他们的故事做了关于爱的诠释”,有力地烘托、深化了意义重大的主题思想。
顾名思义,本书的情节是以乌丢丢的奇遇为主线而展开的,它属于“奇遇记”类型的作品。但与以往常见的“奇遇记”相比较,它却是别开生面的。通常的“奇遇记”的主角多为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流浪汉。他们所遇到的奇特的事,多是惊恐的、艰险的,他们只有历经坎坷、磨难方得以生存,或者创功立业,出人头地。而乌丢丢的奇遇之“奇特”的所在,主要是他所遭遇的几乎都是感人肺腑的事、富于爱心的人。无论走到哪里,他都生活在爱的怀抱中。爱给了他生命,给了他三个家:“爱的教育”使他日趋成熟,也使他的生命更有意义。金波曾说:童话“可以是热闹的、幽默的、奇诡的、惊悚的,它也可以是抒情的、诗意的、婉约的、哲思的”。这部新作就是他后一种主张的具体实践。所以,它不仅让人感到新鲜、愉悦,更能给人以多种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和哲理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