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没学过的诗歌? 古戏楼诗歌?

99作文网 2025-04-24 08:52 编辑:admin 223阅读

一、初高中没学过的诗歌?

初高中没学过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二、古戏楼诗歌?

古戏楼

芶世阳

朗读者--陈季衢

我仰望

不是高山流水

不是蓝天白云

我仰望一座古戏楼

那是一道与古镇相伴的风景

川剧的锣鼓声传得很远

四乡八村的人都听得见

山间小道上

腾起一条条火把的长龙

扶老携幼的村民

朝古戏楼奔去

把历史当故事看

戏有多长

好奇心就有多长

如今的古戏楼孤独而又寂寞

像一位老爷爷

向过上过下的人们

讲述从前的故事

三、庐山的诗歌典故?

庐山诗歌的由来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兜兜转转来到了江西庐山,眼前的美景让他文思泉涌,饮一口陈年老酒,一首千古名篇横空出世,直至今天依然响彻华夏大地。

《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李白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瑰丽,语言生动形象。苏东坡十分喜欢这首诗,曾盛赞“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四、中秋 古岛 诗歌?

中秋胡芦岛夜起

郑孝胥 〔清代〕

天开辽东湾,海献胡芦岛。通塞岂有数,营此恨不早。

何来海上客,负手睨苍昊。驱车涉惊潮,蹑屐下峰杪。

舞鸥翩相迎,击浪忽群矫。水母大如轮,拦视旋弃掉。

冈峦纷离合,酾海作数道。西北如列屏,开场对浩渺。

千载置不顾,得之出意表。长堤截怒涛,可使变城堡。

预期十年后,楼观郁相抱。层冰虽触天,到此荡如扫。

向夕云密布,疏雨凉袅袅。宵深梦一觉,吼啸颇相搅。

开门月未坠,飞雪捲秋缟。群山正弄影,倒浸参与。

洛神疑欲出,绝世凌缥缈。清寒不可当,仙骨嗟已老。

救时独悲愤,后著苦难好。却思归楼中,酣眠直至晓。

五、古树昏鸦诗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六、描写妈妈的诗歌典故?

(一)关于母亲的诗句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2、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

3、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与恭

4、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 白居易

(二)关于母亲的典故

1、欧母画荻教子

欧母是北宋欧阳修之母。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但他的成就也离不开他母亲的伟大教育。

2、孟母三迁

孟母乃孟子之母仉氏。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孟子3岁丧父,靠妈妈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杼教子”等教子佳话。

3、岳母刺字

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妈妈,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的时候,励子从戎,把“精忠报国”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七、诗歌犬羊群的典故?

最初,单于派卫律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进一个露天的大地穴,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

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

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冷了,就缩在角里与皮袄取暖。

过了好些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八、古辙的典故?

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文中写道:“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这句话中的“涸辙”又作“涸鲋”或“涸辙鲋”,最早见于《庄子·外物》。战国中期,著名学者庄周,家居宋国,生活十分贫困,曾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是个既吝啬、又爱面子的人。见庄周来借粮,他假惺惺地说:“好的!我将要征收租税,等收到粮食后,借给你三百金,行吗?”庄周听了,非常气愤,当即编了一个“鲋鱼求水”的寓言故事,讽刺监河侯。故事是这样的:

我昨天上你这里来时,半路上忽然听到呼喊声,我回头看去,发现地上车辙中,有一条鲋鱼,我问道:“鲋鱼,你为何呼喊?”它说:”我是东海龙王之臣,不幸落于这里。你能给我一升半斗水,让我活命吗?”我说:“可以。我将要到南方游说吴、越国王,引长江水来救你,好吗?”鲋鱼听了,气愤地说:“现在,我只求你给一点点水,你却说这种空话,要是等你引来江水,早已来不及了。你还不如趁早到干鱼店去找我哩!”

庄周以涸辙的鲋鱼迫切求救自比,只要升斗的水就够了,不然,即便引长江的水来,也难得活命。这就是王勃《滕王阁序》文中“涸辙”典故的由来。

九、古溪来源典故?

来源是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古溪居委,位于镇区以东,南凭逶迤蜿蜒的大南山,北隔环城东路与后洋村相望。东部与金瓯乡接壤。东距两英镇中心2公里,北往潮南市区8公里。往汕头市区47公里。古溪居委人杰地灵,青山含翠,绿水长倚,风景秀丽。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深厚的潮汕文化底蕴使古溪经济稳步发展,民众生活安居乐业。

十、吴王古渡典故?

吴王古渡是一个历史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吴国历史。相传,在春秋时期,吴国的吴王夫差为了报复越国的勾践,派遣大军攻打越国。然而,越国的勾践采取了躲避战争、隐忍忍辱的策略,将国都迁至山区,并且在吴军进攻时不与其正面交战。

为了追击越国的勾践,吴王夫差派遣了大军穿越了一片叫做古渡的沼泽地带。这片沼泽地带地势复杂,水草丛生,非常难以通行。吴军在这里遭遇了越军的埋伏和袭击,吴军大败,损失惨重。

吴王夫差的这次失败被认为是因为他没有了解地形,轻敌自大,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那些自负、轻视敌人、缺乏准备的人最终会遭受失败和挫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