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有什么好处

99作文网 2025-01-15 10:51 编辑:admin 297阅读

一、读古诗有什么好处

她为我们展现了人间最美好的生活,诗歌像秋月,她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诗歌的一半像海水,她蕴积深厚而又波澜壮阔;诗歌的一半像火焰,她真挚勃发而又明亮昂扬;诗歌也像一只嘶哑的鸟,深情的赞美这丰饶的土地;诗歌更像一个前行的人,怀揣使命走向明天。古典诗歌更是美的,作为读者的我们能“再现绘画美,领会意境美,品味语言美,体会韵律美

二、胡适的《尝试集》谁知道所有内容?

胡适的《尝试集》虽说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但正如胡适自己所承认的,他的一首首诗就像是一只只被裹了很长时间以后重新放开的脚,那样的脚不大不小,那样的诗则半新不旧,都散发着陈腐气息,他甚至用楚辞体翻译拜伦勋爵的诗。

我在新诗的明义开宗第一篇写胡适的《尝试集》,一则他是新诗国度里探险的第一人, 二则《尝试集》的问世最早。

这个扭转三千年文学史的局面,推动新时代大轮,在五四后十年的思想界放出万丈光芒 的胡适博士,将来自能在学术史、思想史、文学史上获得极崇高的地位,文艺创作里没有他 的名字,原是不关重轻的。但他的《尝试集》不但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功,艺术也有不 容埋没者在,我们又哪能舍而不论?

我们要谈《尝试集》,不能不把《尝试集》以前诗界略为介绍。中国诗经过黄金时代的 三唐,元气发泄几尽,到了宋人便苦无新可翻,无巧可造,所以他们只好一面以议论为诗, 使感情作品带上理智色彩;一面则在词上讲究,使词代诗而为新兴艺术。元代戏曲发达,诗 则无可言。明代前后七子鼓吹唐音,笑啼皆伪,诗的精神几乎完全被他们葬送。到了清代则 为诗的回光返照时期:王士祯的神韵说、袁枚的性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均有前人所未发 的议论,而诗的内容和形式,亦有突过古人者。道光间龚自珍,咸同间金和、郑珍亦为一代 诗人,清末黄遵宪、康有为感受西洋文化,诗的意境声律,往往能够别开生面。但诗到此 时,光荣之局已终,以后便陷于油干灯尽的境地了。至清末民初二、三十年的旧诗坛分为四 派:第一派以王闿运为代表。其诗虽有“今人诗莫工于余”之自负,而一部《湘绮楼集》只 有无数《拟鲍明远》、《拟曹子建》……的假古董,丝毫不能表现作家个性和时代意识。第 二派以陈三立、陈衍、郑孝胥为代表,诗宗北宋黄庭坚、陈师道,而舍其做诗如说话的长 处,学其矫揉造作的短处,“江西魔派”早有定评,不必细论。第三派以易顺鼎、樊增祥为 代表。易晚年好为捧角之诗,淫靡滥恶,达于极点。樊则好次韵叠韵,徒以典故对仗为工, 亦不足称道。第四派以苏曼殊、柳亚子为代表。二人皆为南社巨子。苏诗尤风流哀艳,沁人 心脾,但仅能为绝句,家数太小,尚不及王次回,更不能上跻温李。且其末流成为一种靡靡 之音,除填塞小报,供人茶余酒后之消遣外,别无用处

三、岁月静好的完整诗句是什么?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岁月静好的完整诗句是“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出自《诗经·国风·郑风》中的《女曰鸡鸣》。后常改作“终身所约,永结为好,琴瑟再御,岁月静好”,大意是:男女相约而定下的誓言或约定后,两人永结同心,恰似女的弹琴,男的鼓瑟,夫妇和美谐调,生活多么美好。

岁月静好的完整诗句是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出自:先秦《诗经·国风·郑风》中的《女曰鸡鸣》。后常改作“终身所约,永结为好,琴瑟再御,岁月静好”。《郑风·女曰鸡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多数认为这是赞美青年夫妇和睦的生活、诚笃的感情和美好的人生心愿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六句。此诗是一首极富情趣的对话体诗,通过夫妻对话的形式,表现了和睦的家庭生活以及夫妻间真挚的爱情。对话由短而长,节奏由慢而快,情感由平静而热烈,人物个性也由隐约而鲜明。诗中除夫妻对话,还有诗人旁白,整首诗就像一幕短剧,生动逼真,情趣盎然。

原文:

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郑风·女曰鸡鸣》这首赋体诗恰似一幕生活小剧,表现了一对青年夫妇和谐的家庭生活和诚笃而热烈的感情。诗人通过这对青年夫妇的对话,展示了三个情意融融的特写镜头。第一个镜头:鸡鸣晨催。起先,妻子的晨催,并不令丈夫十分惬意。公鸡初鸣,勤勉的妻子便起床准备开始一天的劳作,并告诉丈夫“鸡已打鸣”。“女曰鸡鸣”,妻子催得委婉,委婉的言辞含蕴不少爱怜之意;“士曰昧旦”,丈夫回得直白,直决的回答显露出明显的不快之意。他似乎确实很想睡,怕妻子连声再催,便辩解地补充说道:“不信你推窗看看天上,满天明星还闪着亮光。”妻子是执拗的,她想到丈夫是家庭生活的支柱,便提高嗓音提醒丈夫担负的生活责:“宿巢的鸟雀将要满天飞翔了,整理好你的弓箭该去芦苇荡了。”口气是坚决的,话语却仍是柔顺的。钱钟书说:“‘子兴视夜’二句皆士答女之言;女谓鸡已叫旦,士谓尚未曙,命女观明星在天便知”(《管锥编》第一册)。此说符合生活实情;而士女的往覆对答,也使第一个镜头更富情趣。就女催起而士贪睡这一情境而言,《齐风·鸡鸣》与此仿佛,但人物的语气和行动与此不同。《齐风·鸡鸣》中女子的口气疾急决然,连声催促,警夫早起,莫误公事;男的却一再推脱搪塞,淹恋枕衾而纹丝不动。此篇女子的催声中饱含温柔缱绻之情,男的听到再催后作出了令妻子满意的积极反应。首章与次章之间的空白,可理解为对男子的举动作了暗场处理,这样就自然地进入下面的情节。

第二个镜头:女子祈愿。妻子对丈夫的反应是满意的,而当他整好装束,迎着晨光出门打猎时,她反而对自己的性急产生了愧疚,便半是致歉半是慰解,面对丈夫发出了一连串的祈愿:一愿丈夫打猎箭箭能射中野鸭大雁;二愿日常生活天天能有美酒好菜;三愿妻主内来夫主外,家庭和睦,白首永相爱。丈夫能有如此勤勉贤惠、体贴温情的妻子,不能不充满幸福感和满足感。因此,下面紧接着出现一个激情热烈的赠佩表爱的场面,就在情理之中而不得不然的了。其实,诗人唱到这个琴瑟和谐的场面也为之激动,他情不自禁地在旁边感叹道:“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恰似女的弹琴,男的鼓瑟,夫妇和美谐调,生活多么美好。诗歌具有跳跃性,此篇的章节和诗句间的跳跃性更大。因而也给接受者留下了更为广宽的想像再创造的空间,使诗境更饶有情致。

第三个镜头:男子赠佩。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丈夫这一赠佩表爱的热烈举动,既出于诗人的艺术想像,也是诗歌情境的逻辑必然。深深感到妻子对自己的“来之”、“顺之”与“好之”,便解下杂佩“赠之”、“问之”与“报之”。一唱之不足而三叹之,易词申意而长言之。在急管繁弦之中洋溢着恩酣爱畅之情。至此,这幕情意融融的生活小剧也达到了艺术的高潮。末章六句构成三组叠句,每组叠句易词而申意,把这位猎手对妻子粗犷热烈的感情表现得淋漓酣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