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作者臧克家 。这篇文章的理解 。
老马》是诗人的标志性作品,也奠定了诗人明快,严峻的创作诗风.
写作《老马》的时代背景:《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具体地感受到臧克家30年代新诗创作的成就和特色。
诗歌主题: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老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旧中国受苦受难的农民的象征。诗人越是写出老马的忍辱负重、善良忠厚,就越能激发读者对被压迫而不深情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愤怒和诅咒。
划分层次:全诗共两节,每节四句。
音韵:隔句押韵,即“够”、“扣”押“ou”韵,“命”、“影”押“ing”韵,“咽”、“面”押“ian”韵。 诗歌是抒情的,而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诗歌所抒之情只有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之中才能被读者所感知和体味。然而,不是什么样的形象都可以作为感情的寄寓体。有时候,即使是引发感情的本来事物也不能作为寄寓感情的艺术形象。于是,象征这一艺术手法就派上了用场。象征近似于暗喻,它的产生实际上源于人的联想——人们看到双栖的鸳鸯、双飞的彩蝶就会联想到男女相爱,看到羊羔跪乳就联想到感恩,看到杨柳吐翠就联想到青春的美好……由此可见,象征是十分浅易的一种艺术手法。怎样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呢?很简单,由物及人。换句话说,也就是联想。下面我们以藏克家的《老马》为例来感悟一番。臧克家的《老马》一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老马” 的形象,从这个形象表现出来的性格是忍辱负屈、默默承受、奋力前行。怎样表现出来的呢?“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和“这刻不知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这几句话突现出默默承受的性格;“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和“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这几句又将其忍辱负重、奋力前行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由“老马”的形象我们想到了中国的农民,他们勤劳、坚忍,忍辱负屈,将一切苦难默默地承受。“老马”的形象正是中国农民形象的诗意写照。作者借助于这一个形象,抒发了对中国农民深沉的崇敬之情和同情之意。此诗写于一八三二年,我们可以将老马的形象看作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苦难深重的中国农民的象征。如果仅作上面的理解还远远不够,我们应当往深层次发掘。它为什么默默承受着苦难?为什么忍辱负屈、奋力前行?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这样想来,就可能情动于哀,真正体会到诗的妙处。《老马》这首诗语言质朴凝练,艺术形象鲜明。请同学们反复诵读,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从而准确把握其象征意义。
跪求臧克家诗歌《老马》的仿写,急需啊!!!
1.诗中第一节“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两句诗,表现了老马的什么性格?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你认为“老马”的形象代表着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论家对于诗中“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一句,向来有争议。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前途的茫然。你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表现了老马的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和无奈,表达作者同情和悲愤的情感。(意对即可)
2.(1)一“扣”字,描绘出老马精疲力竭、奋力挣扎的形象,展现了老马肉体和精神的重压,形神毕现。
(2)“咽”字将老马人格化,展现了无尽的悲哀和痛苦,写活了忍辱负重、怨气吞声的老马形象,描绘出老马悲惨的命运。(意对即可)
3.《老马》运用了象征手法,以马喻人,对那个时代劳动民众的悲苦命运作了形象的写照。(意对即可)
4.(示例1)它表明老马虽遭鞭挞,但依然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相信苦难的一切终会过去,幸福的生活就在前方。
(示例2)形象地描写出压迫者的凶狠,也表现了“老马”希望看到苦难的尽头和不知出路何在的悲哀。(言之有理即可,不设统一答案)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