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给母鸡接生!!!!!!!!
帮母鸡“接生”在我的童年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下面我给大家讲的,就是一件令人发笑的傻事。 那一年,我回到家乡度暑假。刚好家中的母鸡下了三只蛋,母鸡天天雷打不动地做着同一件事:孵蛋,我也时刻留意着鸡窝那边的动静。在一个月后的一天早上,我惊奇地发现其中一个蛋壳上有一个芝麻大小的洞,里边还不时传来“嗒嗒嗒”的声音。我想:小鸡马上就要从蛋壳里出来了!可是,小鸡啄了大半天,才啄了一个米粒大小的洞,直到下午,第一只黄色的小鸡才破壳而出。好像受到召唤一样,另外两个小鸡也在努力地啄着蛋壳。我蹲在一旁,手撑着脑袋,观察着鸡蛋。突然,我的脑海里萌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它们啄得那么辛苦,我为何不帮它们一把呢?说干就干,我把一个鸡蛋放在手掌心,顺着缝隙掰,不费吹灰之力,一个蛋就被我掰开了两半,一只黄黄的身子、尖尖的嘴巴的小鸡出现在我的眼前,它可爱极了。那只小鸡冲我“叽叽叽”地叫,好像对我说:“谢谢你帮我把坚硬的蛋壳打开了!”我心里美滋滋的,想把最后一个蛋也掰开了.这时,外婆走了过来,看见了马上说:“千万别掰,不然小鸡会死的!”听了外婆的话,我心里“咯噔”一跳,开始为刚才那只小鸡担心起来。 正在这时,母鸡觅食回来了,它见我手里正捧着它的“心肝宝贝”,不顾一切地朝我冲过来。我见势不妙,赶紧放下蛋,走到一旁蹲下,以为这样母鸡就会放我一马了。母鸡低下头,用嘴巴把蛋翻了一下,马上又向我冲了过来,我刚想起身逃跑,可惜为时已晚,手指突然一阵剧痛,我“中啄”了!好女不与鸡斗!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我忍着痛,马上逃离了现场。那只母鸡还不饶不依地追了我一段距离才罢休。等事情平息下来后,我伤心地发现,我帮忙掰开蛋壳的那只小鸡已经奄奄一息了!我吓得大哭起来,捧着这只小鸡跑去问爸爸:“我刚才只是帮它打开了蛋壳,可它为什么会这个样子?”爸爸解释道:“小鸡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破壳而出才能存活,它被你直接打开蛋壳,它就不能把排泄物排出来,小鸡也就不能存活了所以有时好心未必做成好事。”爸爸话音刚落,这只小鸡就直挺挺地死在我手里。我走到鸡舍旁,挖了一个小坑,满怀愧疚地把小鸡埋了进去。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久,可我仍然记忆犹新,我觉得自己当时真的很傻!
“一个鸡蛋的哲学”悟出什么道理
一、一个鸡蛋是脆弱的,用鸡蛋去碰石头,是愚蠢的.
但倘若一个鸡蛋从25楼落下来,有人见了,心想,不就是一个鸡蛋吗?无所谓地迎头去碰,会怎样呢?你会听到“叭”的一声,在这“叭”的一声中,碰了的,当然有鸡蛋,但同时破裂的,还有那颗迎头去碰的头颅.
有人做过测算,一个重30克的鸡蛋,从4楼落下来会让人的头起肿包,从8楼落下来会让人头皮破损,从18楼落下来会砸破人的头骨,从25楼落下来可致人当场死亡.
一个脆弱的鸡蛋,当拥有一个定的高度和速度,就变得威力无比起来.
所以,千万别小视了一个鸡蛋,作为鸡蛋,也千万别小视了自己.一个弱小的鸡蛋,当拥有了相应的条件,能让一块坚硬的石头,害怕得颤抖.
二、教授说,打碎一个鸡蛋,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给它外力,另一种方式是,让鸡蛋自己打碎自己.
一个鸡蛋好端端地搁在那里,怎么会自己打碎自己呢?
教授说,在外力下,鸡蛋打碎了,鸡蛋走向的是毁灭,但鸡蛋自己打碎自己,又会是怎样呢?
教授扫视了一眼课堂下的学生,继续说,鸡蛋自己打碎自己,那只能是鸡蛋孵化自己,在蛋壳内孵化出新的生命——小鸡,小鸡在蛋壳内不断地成长,当长大到一定程度,小鸡就会啄破蛋壳,破壳而出,打碎原先的自己——鸡蛋.
如果你不想让外力打碎自己,那就像鸡蛋一样,不断地积聚内在的力量,去自己打碎自己,在自己打碎自己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实现重生,去获得新的生机和希望,教授说.
三、当你还是一个鸡蛋的时候,为什么要去硬碰石头呢?
你知道你的脆弱,你知道你碰不赢坚硬的石头,可为什么还要去碰呢?难道你不知道你脆弱的外壳下,呵护着一个梦想,一个生命的梦想.
为了梦想,为了那个生命的梦想,为什么不可以忍耐和等待呢?
当生命的梦想在等待中破壳而出,当破壳而出的生命成长为一只矫健的雄鸡,当成长为雄鸡的你,踏在石头上引吭高歌,再看那卧在地上的石头,又是那么默然失色,又是那样毫无作为.
不管眼前是多么脆弱,只要心中还有梦想,等待会改变一个鸡蛋的命运.
四、让一个鸡蛋放任自流,是不可能让一个鸡蛋立起来的.
怎样让一个鸡蛋立起来呢?把鸡蛋的顶端轻轻一敲,打破它,可以让鸡蛋立起来.但这样立起来的鸡蛋,是以伤残、毁灭一个鸡蛋为代价的.残忍的伤害可以让一个鸡蛋立起来.
怎样让一个鸡蛋立起来呢?做一个模具,把鸡蛋放在模具里,可以让鸡蛋立起来.适度的约束,可以让鸡蛋立起来.
怎样让一个鸡蛋立起来呢?做一个支架,把鸡蛋放在支架上,可以让鸡蛋立起来.外界的支撑,可以让鸡蛋立起来.
让一个鸡蛋立起来,有如让一个人的人生立起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让人生立起来呢?
五、一次,朋友把一个鸡蛋放在我的手心,要我用力去握,看能否握碎鸡蛋.可无论我怎样用力,就是握不碎手心中的鸡蛋.
平时,一个鸡蛋,只要轻轻一磕,就能把它磕碎,为什么握在手心里的鸡蛋,使尽全身力气去握,也握不碎呢?
朋友说,平时我们磕一个鸡蛋,把目标集中到鸡蛋的一个点上,看似用的力量小,但目标一集中,作用在鸡蛋上的力也就大了;而把鸡蛋握在手心,手掌几乎包住了整个鸡蛋,我们的握力分散在鸡蛋的整个面上,看似用的力量大,但力量一分散,作用在鸡蛋上的力也就小了,最后,我们使出的全身力气,连一层薄薄的蛋壳也突破不了.
看来,很多障碍,不是来自障碍的本身,而是来自我们突破障碍的错误方法.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