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魏晋南北朝历史有关的成语典故

99作文网 2023-06-14 10:42 编辑:admin 297阅读

一、与魏晋南北朝历史有关的成语典故

魏晋南北朝指的是三国曹丕建立魏国到隋朝统一这个时期,现在历史上通常讲三国两晋南北朝。

①魏晋时期

魏是三国时期的曹魏,由汉丞相曹操打下基础,曹丕篡汉建立。

司马氏建立的西晋、东晋(这个时期北方正处在五胡乱华时期)

著名人物:魏晋时期有著名的“魏晋风度”传颂,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其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成语故事

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 卧薪尝胆 钻木取火 三过家门而不入” 围魏救赵 约法三章 四面楚歌 朝秦暮楚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退避三舍 破釜沉舟 卧薪尝胆 三顾茅庐 草木皆兵 闻鸡起舞纸上谈兵 鸿门宴 揭竿斩木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投笔从戎 七擒孟获 火烧连营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成语和有关的历史事件

三皇五帝有传说, 三代夏商接西周。

春秋干戈战国乱, 终归赢秦接两汉。三分天下烽火起, 五马渡江晋朝断。魏分齐周北朝立, 宋齐梁陈南朝换。

四、魏晋南北朝的金典故事

投鞭断流成语故事--魏晋

  魏晋时期,北方氐族的前秦势力最为强大,占领了长江北部大部分地区。

  秦王苻坚企图征服南方的东晋王朝。他在全国大规模征兵,当有了80万大军时,他得意地说:“东晋很快就会被我征服了。”可是,许多大臣都认为进攻东晋的时机还不成熟。大臣石越劝苻坚说:“虽然我们现在兵多将广,但晋军有长江天险可守,我们未必能取胜。”苻坚傲慢地笑道:“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苻坚不听劝告,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被晋军彻底打败了。

  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2、鹤立鸡群成语故事--魏晋

  晋朝皇室有个侍卫官中嵇绍,他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青,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象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后来就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行很突出。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3、风声鹤唳成语故事--魏晋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五、魏晋南北朝的成语故事

这是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一句话。这个成语原指自己过于安逸舒适,没有关注外面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脱离了真实的世界。

这个典故源于中国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故事讲述了一个渔夫偶然地发现一处桃花林,进入后发现一群生活在那里的居民,他们不知道世间大乱,也不知道外面的政治变化,生活安逸自在。渔夫被这样宁静、安逸的生活所吸引,就选择留下来了。当他再次“回到现实社会”时却发现世间已经过去了数百年,朝代不同,社会发展也迥异。这也从侧面表达了陶渊明对社会变革的思考。

六、魏晋南北朝成语典故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很混乱,但史学名家的专著也很多。

如果基础不好,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脉络不是很清楚,我的建议是先找一本教材将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先缕清楚,推荐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古代简史》,可以直接看魏晋南北朝部分,把年代事件先搞清楚。

之后,可以阅读魏晋南北朝史的专著,最有名的便是王仲荦的《魏晋南北朝史》和吕思勉的《两晋南北朝史》,但吕思勉的版本偏文言,不适合入门。

治魏晋南北朝史的史学名家很多,其代表作均可以选择阅读:

1、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论稿》,讲述了隋唐制度的渊源,也就是来自南北朝时期的制度。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也不错,是万绳楠整理的陈寅恪的讲课笔记。

2、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东晋政治史的必读书目

还有他的《秦汉魏晋史探微》,也是史学名著

3、李凭的《北魏平城时代》,北魏的崛起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是隋唐的源头,此书也是北魏历史的必读书

4、唐长孺的《魏晋南北朝史论丛》《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这是史学家唐长孺的论文集

5、周一良的《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可以看一下历史大家是如何读史书的

6、仇鹿鸣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可以称为《东晋门阀政治》的前篇。

其实还有很多,魏晋南北朝史的史学名家太多了,不过如果只想看通俗故事的,可以看梅毅的《华丽血时代》 ,如果想看战争的,可以看李硕的《南北战争三百年》。

最后,假如你古文水平够好,直接阅读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以及《资治通鉴》中的魏晋南北朝部分等自然更好。

七、魏晋南北朝历史典故

      三国两晋南北朝促进民族融合的典型事例是五胡内迁和北民南迁。

     从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魏晋之际,在北方汉族人口锐减的情况下,胡族内迁形成高潮。在这一过程中,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历史上泛称为“五胡”。在汉族的影响下,这些内迁的外族逐渐由游牧转向农业定居,胡汉文化相互影响渗透。但在交融的同时,胡汉亦存在一定的矛盾。西晋以后之五胡乱华、永嘉之乱亦肇基于此。

     北魏孝文帝对北魏进行汉化改革,都城迁到洛阳,要求贵族与汉人通婚,衣服束发,整个鲜卑族也因此消失,完全汉化了。

八、魏晋南北朝成语及具体故事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