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演讲哲理小故事
【 #儿童故事# 导语】小故事大道理,有许许多多的故事里面,对蕴含了一些人生的道理。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三分钟演讲哲理小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 篇一 】 孔子的弟子子路,性格豪爽,很有正义感。
有一年夏天,下了很多场暴雨,子路担心会引发洪水。于是,子路一马当先,带领当地的老百姓和军队,一起疏浚河道、修理沟渠。
当时是大夏天,老百姓顶着烈日,泡在污浊的河水里,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自然非常辛苦。心地善良的子路,实在看不下去。于是,他拿出自己的俸禄,给老百姓买来了许多食物。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孔子那里。孔子听后十分着急,连忙派了另外一个弟子子贡去制止子路。
子贡赶到后,向子路说明老师的劝告。子路听完,十分生气。他那犟脾气又上来,一股劲就冲到孔子那里去,怒气冲冲地说:“我是因为下了大雨,担心会出现水灾,才带领百姓修筑这些水利工程的。我看到他们一个个的十分劳苦,有的甚至都饿得没有力气,我才给他们弄了一点粥喝。谁知,老师您却让子贡来制止我,那岂不是要让我不去做仁义的事情吗?您经常教导我们,为人要做到仁爱,您今天这样来阻止我,岂不是不让我实行仁义?我今后再也不听你的话。”发完这通脾气,子路转身就要走。
孔子赶忙叫住他,说:“我知道你是在实行仁义,可你要真是可怜这些老百姓,那你为何不去向国君报告,让国君用国家的库粮来帮助他们呢?”
“你知道吗?你现在用自己的粮食来帮助老百姓,是在向百姓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他们的国君还不如你对他们好呢。也就是说,老百姓会因此认为,你是一个大好人,国君却不管人民的死活。”
“你仔细想想,假如你的国君知道老百姓这样看待他,他会怎样对你呢?”
听完老师的话,子路恍然大悟:原来老师阻止自己,是在劝告自己做事不要越位。
于是,子路就停止了向老百姓提供食物,也因此避过灾祸。
【 篇二 】 拿破仑一次打猎的时候,看到一个落水男孩,一边拼命挣扎,一边高呼救命。这河面并不宽,拿破仑不但没有跳水救人,反而端起,对准落水者,大声喊到:你若不自己爬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那男孩见求救无用,反而增添了一层危险,便更加拼命地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
启示:对待自觉性比较差的员工,一味的为他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去帮助他,并不一定让他感受到“萝卜”的重要,有时还离不开“大棒”的威胁。偶尔利用你的权威对他们进行威胁,会及时制止他们消极散漫的心态,激发他们发挥出自身的潜力。
自觉性强的员工也有满足、停滞、消沉的时候,也有依赖性,适当的批评和惩罚能够帮助他们认清自我,重新激发新的工作斗志。
孔子弟子 故事
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弟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颜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我虽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别说一个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起笔写了一个“真”字。颜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颜回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颜回五岁就认识了!”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颜回说:“是认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颜回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孔老夫子答道:“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颜回不懂问道:“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一些事是认不得‘真’的啊。”
一天,孔子领着学生们在野外进行御、射训练。中午,师生聚在树荫下休息,先解马放青,然后师生进行野炊。不料马跑到田里去吃庄稼。农人见了,大怒,上去把马牵走了。子贡追上农夫,给他作揖说:“对不起,我们的马吃了您的庄稼,怪我们看管不严。请您原谅,将马还给我们,我们还要赶路呢。” 农人置之不理。 子贡回到树下将索马的经过讲给了孔子。孔子说:“你用过分谦恭文雅的言词向农人求情,好比用美妙的歌舞演示给盲人,这怎能有好的效果呢?这是你的错,不能归罪农人。”说着,让养马人去要马。养马人对农人说:“我耕于东海,将往西海,我们的马驾车到这里,快要饿死了,只好放它吃点路旁的庄稼。你快点将马还给我们,要不,我们走不了就住到你家,车上六七个人都要你管饭,你不管饭的话,我们饿死在你家也不走,还怕你不偿命不成。” 农人听了,吓得直打哆嗦,慌忙将马交还。养马人牵回马,孔子含笑看子贡一眼。子贡羞愧无地自容:身为言语科的学生,平时认为自己学习好得不得了,今天办这件事还不及一个养马人。先生教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真是至理明言啊。子贡从此变得谦虚谨慎起来。
一次,卫国一位使者向子贡了解孔子弟子的情况,子贡就介绍好学不倦的颜回,勇敢无畏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求,节操高尚的曾参等同学,惟独没有谈他自己。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高兴地对子贡说:“你已经有知人之明了。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为啊。” 子贡施礼谢了老师的夸奖。 孔子进一步给子贡说:“你知道了谦虚,那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孔子不等子贡回答,接着说:“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么都低吗?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来,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草木生长,鸟兽繁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而从没听过它说什么。” 子贡听了连连点头。
子贡和孔子离开宋国,经郑国、陈国要去楚国,途中经过一片桑林,遇见连两位长相清秀的养蚕女子在林中采桑,孔子随吟了一句:“南枝窈窕北枝长。” 一采桑女随即答道:“夫子在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著来问我采桑娘。 当师徒十多人走到陈国和蔡国边界时。边界守军不让他们前往楚国。孔子师徒围困在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被困的第四天,粮食没有了,他们只得挖野采充饥。几个弟子相继饿出了病,躺在地上,连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孔子却神色坦然地坐在舆帐里,诵诗、唱歌、弹琴不止。 子路心烦意乱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侯吗?“ 孔子看着满脸忧怨之色的子路,心平气和地说:”君子在穷困的时侯能坚守节操,小人遇到穷困不能控制自己,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子路想说什么,却没说,赌气地扭身便走。孔子深知,在这危难关头,弟子们的思想很活跃,对他的作为不理解,对他的政治主张产生了怀疑。他想,很有必要和弟子们进行一下思想交流。于是,叫来刚刚离他而去的字路,问道: “《诗?何草不黄》里说:‘我们既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为什么要流在荒无人烟的野地里。’我们的主张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困在这里?” 子路寻思了一下说:“恐怕是我们的仁德还不够吧?所以,人们才不信任我们;恐怕我们的智谋还不够吧?人家才不放我们通行。” 孔子摇头:“假使有仁德的人能使人信任,那还会有伯夷、叔齐这样的好人饿死在首阳山呢?要是有智慧的人必定能够处处畅行无阻,哪还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呢?” 孔子又把子贡叫来,问他同一个问题。子贡说:“是不是老师的主张太大了,因此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老师何不降低一下自己的政治主张,靠近一下现实呢?”子贡直来直去的话,其实是他思索了好久,早想向老师建议的一个问题。孔子不满意地说:“赐呀,一个善于耕田的农夫,不见得有好收成;一个好的工匠虽有精巧的手艺,然而却未必能使人都称心如意;君子也是一样,他只能专心地修道,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却不一定被社会容纳。现在,你不能坚信自己的理想,反而想一味地迎合众人,志气真是小啊!” 子贡听了老师的话,开满心里虽然不舒服,也不完全同意老师的看法。但老师矢志不移的精神和高尚的操守却深深感动了他。 孔子又叫去了颜回,也问了同样的问题。颜回说:“老师的道理太大了,天下虽大却还是容不下。虽说如此,老师不改其志,依然推行自己的主张。不被世俗容纳有什么关系?不被世俗容纳才显出君子本色。“ 孔子听了颜回的话,愁苦了几天的脸上有了笑容,说:“好小子,好小子!要是你将来成了大富翁,我一定做你的管帐先生。” 颜回走了,孔子看着颜回的背影,心花怒放地想弹奏一曲。他去拿琴,不经意碰了琴旁的一个袋子。袋子里面装的是前些天子贡卖玉的金银。看着这些钱袋,孔子想起刚才称赞颜回,批评子贡的话,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他放下琴,一下子没了弹奏乐曲的兴致。孔子师徒被围困的第七天,来了位骑马的将军,他有意戏弄这些书生,令人拿出十多个九曲珠说:“如果用丝线穿起来,就让你们进楚国。” 孔子和弟子们不能穿这九曲珠。孔子想起采桑女的话,叹道:真是一语成谶啊。孔子便让子贡返回去向采桑女求教。子贡回到桑林旁的那户人家门前。家中人称女子不在,并以一菜瓜给子贡。 子贡说:“‘瓜’子(籽)在内也。” 这时,那个与孔子对诗的女子从房内走出来,她说给子贡穿九曲珠的办法:“用蜜涂珠,以丝系蚁,如不肯过,用烟熏之。” 子贡给女子施礼,并掏出银子,让女子给些吃的。女子给了子贡一大块羊肉和两条鱼。子贡再次谢女子。 子贡回到孔子身边后,依采桑女教的方法穿了九曲珠。将军也不食言,便解除了对孔子师徒的围困。孔子师徒被围已达七日,师徒们已吃了几天野菜,许多弟子都饿得无精打采。围军一散,子贡急忙拿出向采桑女讨来的鱼和羊肉,大师兄颜回充当火头军,点火做起了野炊。颜回见老师和师弟们都饿得大眼瞪小眼,恨不得抓住生鱼就吃,拿过羊肉就肯的样子,不问三七二十一就把鱼肉、羊肉放在一个锅里煮起来。孔子向来主张“食不厌精”,他见颜回把鱼和羊肉放在一块,眉头皱了洲,但已有指责颜回的力气啦,只好听之任之,眯着双眼就等开锅了。 过了一会,肉做熟了,颜回先给孔子端上了一碗。不知孔子是饥不择食,还是确觉得好吃味美,刚刚喝了一口汤就连连赞道:“真鲜,真鲜!” 孔子望着弟子们的吃相,突然皱起了眉头,自言自语地说道:“仓颉造字,将合、赞二子的合写称鲜,这个鲜字是毫无道理的,鱼、羊肉合炖才叫鲜哪!干脆,从今天以后,就把鱼羊二字的合写当成‘鲜’吧!” 弟子们听了,一边大吃二喝,一边连声称赞:“改得好,鱼羊合炖为‘鲜’,真是名副其实!名副其实!” 从此,汉语中便有了这个看了令人口中生津,富有韵味,使人遐想的“鲜”字。
孔子门下的72个徒弟~~~~~~~~~~~~~
名单如下:
颜回 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回死,孔子哭之极恸。
闵损 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冉耕 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
冉雍 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其父不肖。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求 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仲由 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宰予 字子我, 鲁国人。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孔子耻之。
端木赐 字子贡,卫国人。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银子挣得哗哗的。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功不可没。孔子没有白喜欢他。
言偃 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卜商 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颛孙师 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曾参 字子舆,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不好,而他孝行越谨,他老婆因为给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给休了。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曾点发起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去。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哭丧着脸向曾点请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真是该死。然后又蹦跳进屋,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着这事内疚。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实是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打死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么?”曾参于是请罪。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澹台灭明 字子羽,武城人。小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作四十九岁)。相貌丑恶,孔子薄之。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弟子达三百人,名闻诸侯。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宓不齐 字子贱,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孙子家语》作四十九岁)。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原宪 字子思,宋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清静守节,安贫乐道。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子贡为卫相,摆着大排场去看他,见其衣冠褴缕,耻之,说:“夫子居然乐于过这种生活,真是有病!”原宪答道:“我听说,没钱花是贫穷,辛辛苦苦学了道却不去行道,才是有病。象我,是贫穷,而不是有病。”子贡大惭,为轻易说错了话而后悔了一辈子。
公冶长 字子长,齐国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 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皙哀 字季次,齐国人。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节做人家臣。孔子特叹赏之。
曾点 字子皙,曾参之父,就是拿着大棒差点把孝须儿子打死的那位。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可是谁想像得到,就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
颜无由(《家语》作颜由) 字路(《家语》作季路)。颜回的爸爸,父子俩共师孔子。颜回死后,他打过孔子的车的主意,想讨来给儿子做棺椁。孔子没给。
商瞿 字子木,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对《易》极有兴趣,得孔子真传。
高柴 字子羔,齐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家语》作四十岁)。长得比较侏儒,身长不足五尺。相貌丑陋。孔子以为愚,不怎么看重他。曾被子路提携,作了个费郈宰的官。后来卫乱,子路死,高柴逃归。孔子反又赞他明大义善保身。
漆雕开 字子开,(《家语》作子若),蔡国人。小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以是悦之。
公伯僚 字子周。(《家语》中没有这位。)
司马耕 字子牛(朱熹《四书集注》谓名犁)。宋国人,大恶人宋国司马桓(鬼隹)的弟弟。孔子周游过宋,不知怎么惹恼了桓(鬼隹),要杀了他;时孔子正于大树下与弟子讲礼,桓司马就把树给拨了。因为这个过节,司马牛每觉不安。孔子安慰他说,只要平素所为无愧于心,内省不疚,则就不必优惧。子牛为人性燥,多言语。
樊须 字子迟,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曾向孔子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孔子以是薄之。子迟曾问仁。孔子答:爱人。问智。孔子答:知人。
有若 字子有,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三岁(《家语》作三十三岁)。博学强识,雅好古道。长相肖于孔子。孔子死后,门人思之不已,便把他当作孔子,以师礼事之。只是他徒有孔子的长相,没有孔子的学问,众门人有问,他答不出,众人怫然,又把他赶下了师座。
公西赤 字子华,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 为小相焉。孔子认为他很谦虚。
巫马施 字子旗(《家语》作巫马期,字子期。《论语》亦作巫马期),陈国人,小孔子三十岁。
梁鳣 字叔鱼,齐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家语》作三十九岁)。到三十一岁时,他老婆也还没给他生个儿子出来,于是生心想休了她,后听同门商瞿劝说,未行休事。两年后得子。
颜幸(《家语》作颜辛) 字子柳,鲁国人,小孔子四十六岁。
冉孺 字子鲁,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曹血阝 字子循,小孔子五十岁。
伯虔 字子析,小孔子五十岁。
公孙龙 字子石,卫国人,小孔子五十三岁。
以上三十五人资料相对较详,闻见于书传。以下四十二人唯知其姓名:
作者: 水妖精 2005-7-30 13:06 回复此发言
--------------------------------------------------------------------------------
3 孔子门下的72个徒弟~~~~~~~~~~~~~
冉季 字子产
公祖句兹(《家语》作公祖兹) 字子之。
秦祖 字子南。
漆雕哆(《家语》作侈) 字子敛。
颜高 字子骄。(《家语》无此人)
漆雕徒父 (《家语》无此人,却有个叫漆雕从,字子文的。疑为误笔,如三豕己亥故事。)
壤驷赤 字子徒。(《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相近,亦疑为彼此笔误。)
商泽 字子秀
石作蜀 (《家语》为石子蜀) 字子明
任不齐(《家语》作任子齐。应亦为笔讹) 字子选
公良孺 字子正,陈国人,贤而有勇。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
后处 字子里。(《家语》作字里之,应谬。)
秦冉 字开。
公夏首 字子乘。
奚容箴 字子皙。
公肩定 字子中(《家语》作子仲)。
颜祖 字襄。(《家语》无此人)。
枭阝单 字子家(《家语》无之)。
句井疆 字子疆。
罕父黑 字子索(《家语》作宰父黑,字子黑)。
秦商 字子丕(《家语》作丕兹),鲁国人。其父名堇父,与孔子父叔梁纥俱以勇力闻名。
申党 字周(《家语》作申续,字子周)。
颜之仆 字子叔。
荣祈 字子祈(《家语》作子祺。)
县成 字子祺(《家语》作子横)。
左人郢 字行(《家语》无之)。
燕(亻及) 字子思。
郑国 (《家语》作薛邦) 字子徒。
秦 非 字子之。
施之常 字子恒(《家语》作子常)。
颜哙 字子声。
叔步乘 字子车。
原亢藉(《家语》作原[忄亢],字子藉)。
乐咳(《家语》作乐欣,应为错误) 字子声。
廉洁 字子庸。
叔仲会 字子期,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颜何 字冉(《家语》无此君)。
狄黑 字皙(《家语》为字皙之)。
邦巽(《家语》作卦选) 字子敛。
孔忠(《家语》无之。而有一个孔弗字子蔑的,应与之是一个人)。
公西舆如(《家语》作公西舆) 字子上。
公西点 字子上(应误。《家语》作字子索)。
以上为《史记》版孔门七十二圣(外加五个编外人员)名单。而《家语》中又有琴牢,陈亢,悬亶三人,为《史记》所未载。附录于后:
琴牢 字子开,一字张,卫国人。
陈亢 字子亢,一字子禽,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岁。《论语》载之。
悬亶 字子象。
这样加起来,正好八十人,比法定的七十二人整多出了八个。至于哪八个是混珠的鱼目,因年代久远,而资料极乏,已难考正。这八十人中,除了极有影响的几个人外,姓名每有差谬,而且看得出差不多都是抄刻之错讹。以儒家要典,尚且如此,遑论其它杂著。上古出版业之不堪恭维,远古所谓遗迹真本之不可轻信可见一斑。这对盲目祟尚古本,并一本正经拿古本来做严肃研究的人,是一个挖苦,一声棒喝。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颜回
中文名称: 颜回
又 名: 复圣 字子渊 颜叔 颜渊 颜生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 卒 年: 公元前523~前490
生平简介
颜回(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渊,一作颜渊,孔子的得意门人,以德行坚称。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他贫而好学,笃于存亡,虽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年三十二死,后人称为“复圣”。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对于 “仰之弥高”的孔门哲理,他坚守先生“不耻下问”的教悔,一起毕生精力“研之弥坚”,“欲罢不能”,深得孔子的赞赏。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闵子骞
(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卫国人(今濮阳县渠村乡大闵城人),孔子高徒,为二十四孝子之一,以德行和颜渊并称。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骞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觉得有理,遂罢。后母为此感悟,深悔往事所非,后待诸子如一。孔子对子骞着一行为赞赏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后人根据这一历史故事,改编一出戏剧叫“鞭打芦花”,观者无不戚然泪下,
冉伯牛
〖冉伯牛〗(生卒年不详)姓冉,名耕。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人。出身贱人家族。孔子弟子中以德行著称者之一。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任中都宰。孔子在总结其学生特长时,把他列为德行优秀者之列。孟子在评论孔门弟子时则把他列为德行的首位,可见其在仁德修养方面有突出成就。他能注意平日的接人待物之礼节,受到称赞,《尸子》中记载孔子在接人待物方面经常请他来侍奉和帮助。他为人端庄正派,孟子认为他的行为大体与孔子相似;王充则认为他的德才达到了称圣的程度。班固和王充则认为他是行善而遭恶疾的典型,可见他的德行对后世影响之深远。历代官府对他都很尊崇。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东巡,祀孔子时以他为配。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列为十哲之一,配享孔子;二十七年(739)赠□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追封东平公;度宗咸淳三年(1267)改封为□公,从祀孔子。
孔子是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