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边有小人怎么办,我为什么那么生气,怎样让自己不生气。挑拨离间,打小报告。。。。
不要与小人一般见识就是了,你要是挑拨离间打小报告和小人就没有区别了,你懂吗,你要做高境界有素质的人,生气的就不是你了而是那个小人,你要是生气就中了小人的心计了,你说是吗/
二、石灰吟 古诗。中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还是“浑不怕“?
石灰吟 明·于谦 《入京》 ---“两袖清风”出处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
炙人口。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
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
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
于谦 (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字廷益,浙江钱塘人(今浙江杭州),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
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
即位,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
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三、对联35怎样写反对?
所谓相反,包括情感态度的对立、行为举止的相悖、结局效果的迥异等。因为内容相反,就形成了上下联的鲜明对比,引人注目,而反对的上下联之间就是一种对比关系。哪些是内容相反的对联呢?清代有某樵夫为其岳父祝寿,请人写了如下一联:尊翁在上,上至三千里凌霄,玉皇盖楼,您在楼头做寿;晚生在下,下至十八层地狱,龙王淘井,我在井底挖泥。这样的反对,一看即知其上下联互相顶牛,而相当多的反对,分辨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需要深入考察。如何深入?下面逐一探讨。 第一、要从几个方面去认识反对一、从上下联的句意着眼,了解它们的意思是否相反。例如: ①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张藉《没蕃故人》)原诗前半首从应征戍守写到不幸全军覆没,友人死生不明。后半首诗人想象战场衰败和希望友人生还。这一联表现了一种想象:故人所在的军营全军覆没之后,没有人收拾废帐,只有马伴着残旗。联中虽然没有使用反义词,但从句意看,上句与下句还是清楚体会到“人亡”与“马在”的强烈对比。②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郑板桥联)上联所说的“隔靴搔痒”是指赞得不切实际、毫无意义;下联所说的“入木三分”是指骂得真切深刻、值得借鉴。因此,“赞何益”就是不切实际、毫无意义地赞,这就等同废物;“骂亦精”就是真切深刻、值得借鉴地骂,这便可算精品。上下联的意思就自然完全对立了。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流行俗语)“方悔读书迟”亦即“方知勤学不早”。“不知勤学早”与“方知勤学不早”也属两个极端,上下联意思相反。 二、有些反对可以从它涉及的明显对比中看出,例如: 半生曾落他人后,来日定争俗世先。(网上对联)这里的“半生”,自然是指“前半生”;“来日”自然是指“后半生”。谈论这样的时间对比,有可能属于反对。再看句意,说的是前半生曾落他人之后,后半生定争俗世之先,前后心态根本相反,便可断定它是反对了。 闻道骑鲸游汗漫,忆尝扪虱话悲辛。(苏轼《和王斿二首》)“骑鲸游汗漫”指骑着鲸鱼去遨游无边无际的空间;“扪虱话悲辛”指捉着虱子在谈论个人生活的苦恼。“鲸”是海中极大的鱼,“虱”是身上极小的虫,本已大小十分悬殊,而 “骑鲸游汗漫”之非凡壮举与“扪虱话悲辛”之区区小事,更是九牛与一毛之别。上下联的句意极端对立,自然应属反对。 三、有些反对带有反义词。常见的反义词是“有”与“无”,还应该考虑到其他的反义词。例如:①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岳飞墓联)“有幸”就是“幸运”;“无辜”就是“倒霉”。上联讲,这里的青山幸运,能用来埋葬岳飞,下联讲,这里的白铁倒霉,被用来铸造奸臣。不同的遭遇,形成两个极端,对比非常鲜明,具备反对特点。②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王夫之题湘西草堂联)这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王夫之所写的、表明自己操守的一副对联。上下联都存在蒙下省略,补出所略去的词语,全联就是:清风有意[留我]难留我,明月无心[照人]自照人。上联意思容易明白,指清风有意留我而难以把我留住;下联的“人”代指第一人称的“我”,“照人”即“照我”,“自照人”即“自照我”,而“自照我”应理解为“自己让我被照”,故下联指明月无心照我而自己让我被照。联中的“清风”、“明月”,暗喻清朝、明朝。两种相反的态度表达得异常坚定。 作为反对之语言标志的,还可能是其他的反义词,例如:③众擎易举,孤掌难鸣。(成语联)“众”与“孤”、“易”与“难”就是此联所带的反义词,它们有力地造成了“众擎”与“孤掌”这两种场合的悬殊结果。④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一暗一明,一去一来,使得“暗尘”与“明月”这两种景象,带给人一种截然相反的感觉。 四、反对的鲜明对比隐含一定的倾向性有些反对之对比是偏重一方的,如; 功夫无止境,生命有穷期。突出生命有限,必须珍重。 无不读书豪杰,有打瞌睡神仙。意味着不读书不行,打瞌睡还可以。 四季一荣春色艳,千年不败墨花香。如此对比,更显得墨花香之可贵。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反目世间多。对比之后,前者自然更加难得。 有所侧重的对立映衬,含有一方不似另一方之意。先读被映衬方,再在映衬方之前加上“不似”两字,便能大致理解联意。有些对比是双方并重的,如: 世间有石皆奴仆,天下无水可弟兄。这样对比,使人觉得它所说的“石”和“水”都是天下第一的。 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读过此联,会使人既重视读书,也乐于为善。有些对比倾向性未明朗,要联系它出现的语境才能确定,如: 老骥思千里,鹪鹩足一枝。提倡学习老骥,可把鹪鹩看作眼光短浅的反衬;鼓励效法鹪鹩,可把老骥视为好高骛远的反衬。 母鸭无鞋空洗脚,公鸡有髻不梳头。要赞扬不该做的也做,可以把母鸭树为正面,公鸡则屈居反面;如果欣赏公鸡的朴实自然,也不妨把母鸭的过分修饰放在反衬位置。 第三、要划清反对与串对、正对的界线 一、有些对联看似反对,其实是选择关系的串对。①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近代医师程道周自题联)此联常被人误判为反对。他们认为,这里的“人”与“我”是群体与个人、患者与医生的关系,存在着利益的对立;“人皆健”与“我独贫”是相反的结局,自然形成强烈对比。全联没有明显的反义词,却是典型的反对形式。其实,本联的根本对立,不是“人皆健”与“我独贫”,而是:一方是“人皆健、我独贫”,另一方是“人不健、我不贫”。不过,撰联者风格很高,不希望“人不健、我不贫”,却毅然选择了“人皆健、我独贫”。此联的反对关系只用来表达两项选择的内容,而决定整联性质的却是“但愿/何妨”所体现的选择关系。因此,它不是反对,应该是选择关系的串对。 二、有些对联看似反对,其实是转折关系的串对。 纵有满园诗果,苦无一树联花。(网上对联)“满园诗果”与“一树联花”比喻新颖,形象传神。此联表达了作者虽有满腹经纶,却被小小联句难倒的窘态,自我嘲讽,颇显幽默。联中虽然存在“有满园诗果”与“无一树联花”的对立,但“纵有”与“苦无”在这里有转折关系,与“虽有”与“却无”的含义是一致的,意味着作者在“满园”中寻找“一树”,含有明显的先后次序。所以,这一联是典型的转折串对,而不是反对。 三、有些对联看似反对,其实是互补关系的正对。 急水与天争入海,乱云随日竞沉山。(杭州镇海楼联) “水、海”与“云、山”相对,这样的明显对比,也容易让人估计它是反对。当然还要分析句意。句意却是镇海楼面对的两种奇特景观。这边是急水与天争入海,那边是乱云随日竞沉山。两种景观,虽有鲜明的映衬,但并非互相对立的映衬,而是互相补充的映衬。因此它不属反对,而应该把它归入互补关系的正对。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