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弟子规中有关孝的句子
也许会有这样一个午后,天气很热,每个人都想赶快躲进冷气房里去。你开着车载着孩子,刚好遇到红灯,你很自然的停下来了,趁着空档欣赏一下窗外的景致,忽然从背后冒出一句:“我就知道爸爸遇到红灯一定会停,不管这时候有没有人看到。”当时你听了不以为意,回家再三思索,你会吓得一身冷汗,心想:孩子得累积多少经验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啊!
其实从母亲怀孕开始,亲子间就分享着彼此的意念与心情;出生后更是与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亲密关系,孩子的眼睛就像V8摄影机,眼睛一张开便启动录像的功能,钜细靡遗地录下眼前的一切画面,然后分类存档,孩子的耳朵更是二十四小时永不打烊的超级录音笔,只要听过的,一定留下痕迹。大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他的模仿对象,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最好的活教材,我们不用特别教什么,孩子就已经自动在学习了。
试问:我们在孩子开口以前给了孩子什么示范?在他们记忆库里又存取了哪些档案?如果真的[三岁见大],那么教养的成功与否在人生的前三年早已经决定大半了。如果我们本身温文儒雅,待人和气,孩子就会懂得与人相处的基本礼仪;如果家庭能散发书香的气息,那么孩子的一生也就远景可期了,说穿了,[以身作则]就是教给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规矩。
[要怎么收获,就要怎么栽],教孩子的秘诀似乎也适用这句名言,想要教出什么样的后代,就要做给他们看,而且始终如一,因为是发自内心的信念,所以造不得假,这样建立的认知既深又远,足以影响他的一生。我们阅读过许多名人传记,从他们回忆的字里行间,都能看到父母、家人细微的举动带给他们生命的撼动,或许当时的亲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好的典范如此,错误的摧残一样,不可不慎啊!
做大人的总是会不经意地暴露出一些坏习惯和行为,却又认为它没什么大不了,等到孩子成人的时候,才大惊失色、后悔不已,已经太迟了!谨慎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不仅可以修身益德,还能奠定了优良的家风,实在是一举数得,有智慧的父母都会这样做的,千万不可大意。
记得有一次骑车等候一个红灯,旁边刚好停着一辆满载全家欢乐的车,飘散着欢乐的气氛,我也感受到了喜悦,待绿灯一亮,尾随他们不到几公里,却发现车窗里抛出了一口口的甘蔗渣,而且一路持续的丢弃,让我刚刚美好的心情也一下就跌到了谷底。我想这家丢弃的不是垃圾,而是孩子心中那份无可取代的善意啊![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说得真有道理。
我觉得孩子从小就要让他们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弟子规】里教的一言一行都应该尽力践行,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出一个真真正正地好孩子,当然做父母的也要必须学【中国传统文化】践行【弟子规】,因为你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附 弟子规公益网
二、孝敬父母名言警句,要优美的
长幼有序。——孟子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csc:pagelist]}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孝敬父母名言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三、弟子规有关“孝"的句子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四、急!!!有关“孝” 字的句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