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

99作文网 2025-08-11 16:37 编辑:admin 273阅读

一、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几个自己的观点:

1.当时明朝已达到一个盛世时期,且拥有较为先进的罗盘和造船技术,郑和是个宦官,但却是为国家着想的,深受重用,这次下西洋成功与他的信念有一定的关系。

2.因为这次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和别的国家取得联系,促进交往,因此是沿着海岸线走的,并在航行期间没遇到海盗,因此顺利的达到了目的。

3.海外各国愿意与中国交往,并与郑和互换了礼品,将海外的一些技术传到了中国,促进了双方友好交往。因此获得了成功。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且不违背史实,望采纳~!谢谢!我会尽力回答到最好。

二、世界最早的航海家是谁?

中国秦朝最早的航海家徐福进入大海,不是领土的扩张而是为君主寻找长生不老的秘方。连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航遍大洋他的使命仅仅是邦交,而汉民族奉行的外交政策不曾包含任何具有侵略性、扩张性的内容,虽然那时候的明王朝拥有可以摧毁一切敌对力量的强大舰队,但那时候的中国与今日的中国在外交政策的思想内核上却有着惊人的统一,和平与发展。

三、敦煌莫高窟始于何时

莫高窟历史

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长长的栈道将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连,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端庄的佛影,飘舞灵动的飞天……庄严神秘,令人屏声敛息。

这里,便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据记载,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乐囫柱杖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从十六国到元朝,石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十个朝代,1500年,至今,乐樽的那个石窟早已无法分辨得出,而莫高窟经过风沙侵蚀仍保存着十个朝代的750多个洞窟,窟内壁画四万五千平方米,彩塑三千余身和唐宋窟檐木构建筑五座。此外,还有藏经洞发现的四、五万件手写本文献及各种文物,其中有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书法作品。如果把所有艺术作品一件件阵列起来,便是一座超过二十五公里长的世界大画廊。

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通向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丝绸之路”。千百年来,碧天黄沙的丝路贯通着中西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而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当年曾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贸易兴盛,寺院遍布。

以艺术形象宣传思想的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沿路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遗产,其中以莫高窟为主体的敦煌石窟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

敦煌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也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咽喉”之地。凿于敦煌市东南鸣沙山东麓断崖上的莫高窟久已著称于世。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原意是指“沙漠的高处”。它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上下五层,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南北长约1600米。现尚保存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的洞窟492个,窟内有壁画约45000平方米,彩塑像2415身,令有数以万计的影塑(略如浮雕)佛像。如果将壁画连接起来,可以组成一个长达25公里的画廊。壁画内容大量描绘了人们生产活动的片断,如耕作、收获、伐木、射猎、饲养、加工、制陶、运输等;还保留了大量亭台楼阁、宫殿城池、塔寺、店铺、桥梁、水榭等古建筑形象和各种装饰图案,佛教史迹等等,构图精细,栩栩如生。窟内众多的艺术作品生动地反映了我国6世纪到14世纪的部分社会生活及艺术发展情况。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画廊,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的极为珍贵的资料。

四、简单介绍下列历史名词

昭君出塞——汉宣帝将王昭君加入匈奴,使汉朝与匈奴和好,稳定了王朝的边疆。 丝绸之路——西汉时,由张骞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中亚、西亚,联结地中海的陆上通道。 合同为一家——唐朝时,经文成、金城两位公主下嫁,吐蕃与大唐的关系已经好得像一家人一样。 郑和下西洋——明朝初期三宝太监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

五、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在结果上有什么不同

①规模:郑和船队庞大,船多人多;哥伦布等人船队很小,船少人少。②目的:郑和下西洋是为 了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影响加强海外联系;哥伦布等人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③性质: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的义举;而哥伦布等人远航属殖民扩张活动。④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⑤时间不同:郑和从1405—1433年7次远航,比西方早半个多世纪。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