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乾州古城的说明文7oo
笼罩在雨雾中的“十一”黄金周终于迎来了阳光明媚的一天,我怀着激动而又开心的心情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乾州古城玩。
我们抵达了古城,迎面就看到一个大院似的门楼,“乾州古城”几个大字赫然醒目。我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蹦蹦跳跳地走进主街,宽阔整齐的青石板路加上灰色的水泥吊脚楼,古色中透现着现在建筑的痕迹。好奇的我向两边张望,呀!两边是一排排的特色小店,有卖银饰的、有卖湘西特产的、还有卖富有民族特色的织锦和布鞋的……我在小吃摊前停下脚步,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湘西的酸醋萝卜。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万溶江边,下了雨之后的万溶江形成了一个小瀑布,哗哗地唱着歌往下流,我指着江面,兴奋地说:“爸爸,看那里!有一个个的小石墩通往对岸。”“是啊!我们也走一走,萱萱敢不敢?”“没问题!”我昂着头,一步一个石墩走在前面,爸爸跟在我后面,时不时扶着我,妈妈比较胆小,被我们落在身后。
走到对岸,映入眼帘的是万溶江大桥,站在桥上,可以看到古朴典雅的观音阁,指着桥下缓缓流去的江水,爸爸说:“以前这条江可清啦,爸爸读书的时候,还常和小伙伴们跑来这游泳玩耍呢,那真是段美好的回忆……”
爸爸带着我们穿过铺着青石板的街巷,走过一栋又一栋的古老民居,长长的巷子里,有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的,有静静地下棋的,还有嬉笑打闹的小顽童,显得那么自然祥和。
随后我们参观了罗荣光故居、文庙和九福堂,那源远流长的乾州古城历史,空灵的小城风光,古老而神秘的湘西,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二、天下第一陵乾陵1000字作文
提起乾陵,很多外地朋友都不知道,曾经跟网友聊天的时候提及过,网友表示真心没听过,然后我就说武则天知道吧,知道,知道,一代女皇武则天么,他的陵墓就叫乾陵,因为是在在乾县,所以叫乾陵。
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唐初,梁山归好畤县管辖,今乾县县城一带还是一片荒野,到武则天光宅元年,即乾陵建成的第二年,才分好畤、礼泉、始平、武功、永寿五县的部分辖区置“奉天县”,县治即定在乾陵脚下的今乾县城址。唐昭宗乾宁元年,奉天县更名乾州。至民国又改乾州为乾县。由此看来,乾县是因乾陵而得名的,并非陵因县而得名。
三、乾陵说明文500-600字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陵
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唐初,太宗李世民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
唐乾陵古建筑复原图
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经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5]
地宫
根据西安文保中心有关专家对乾陵地宫的探测,结合已发掘的乾陵陪葬墓和有关文献,专家推测乾陵墓室是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或有耳室。中室置棺床,以放置皇帝的“梓宫”即棺椁,“梓宫”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宝覆盖,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六玉”。地宫的后室设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剑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前室设有“宝帐”,帐内设神座,周围放置玉质的“宝绶”、“谥册”和“哀册”。另外在过洞两侧的耳室和甬道石门的前后,放置有大量珍贵的随葬明器.
四、2015美丽乾县作文征文比赛获奖名单
乾县在黄帝时称好峙,为祭天之所.夏朝时为雍州之域,商时为岐周之地,春秋战国时属秦。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始置好峙县。秦始皇统一六国,建都咸阳,好峙属京畿辅地.北魏时改好峙为漠西县,隋改为上宜县,唐又置好峙.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唐
作文,征文比赛\获奖名单,美丽,乾县
乾县在黄帝时称好峙,为祭天之所.夏朝时为雍州之域,商时为岐周之地,春秋战国时属秦。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始置好峙县。秦始皇统一六国,建都咸阳,好峙属京畿辅地.北魏时改好峙为漠西县,隋改为上宜县,唐又置好峙.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唐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