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罗斯历史文化与地位!
对“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的进一步理解是历史文化角度的。关于它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不同时代的西方派都强调俄国的欧洲属性,认为俄国并不“例外于西方”,俄罗斯的历史与西方国家的历史没有本质的区别;斯拉夫派则着重俄国历史的“特殊性”,认定东正教和村社土地占有制是俄罗斯历史的“独特遗产”,是俄国和西方的根本差异。然而,无论是激烈的西方派、还是极端的斯拉夫派,都必须承认俄国历史与西方历史截然不同的绝对例外性是不存在的,而它的相对例外性又是确实存在的。俄罗斯民族的祖先是成长于东欧平原的东斯拉夫人的一支,公元862年留里克王朝的建立,奠基了俄罗斯历史文化中的北欧文化因素。988年“罗斯受洗”,俄罗斯人在皈依拜占庭的基督教东正教的同时,也接受了拜占庭文化,10_12世纪的俄罗斯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结合了近东文化因素和西方法律传统的拜占庭文化对整个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13_15世纪鞑靼蒙古的统治给俄国人留下了东方专制制度的国家范式,莫斯科集权国家的形成就是其影响的直接产物。整个16世纪,随着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形成,俄罗斯人跨过乌拉尔山挺进亚洲,俄国的东方色彩越来越浓厚。从17世纪开始,俄罗斯逐步与西方接近,到18世纪,彼得大帝进行了改革,在东西方之间犹疑的俄罗斯,被彼得大帝有力地推向西方。但是,俄罗斯文化具有东西方综合色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俄国向何处去、俄国走西方式的道路还是东方式的道路问题始终困扰着俄国思想界。
二、俄语作文翻译 三道题 自我介绍 我的爱好 我的朋友 背景:不要太难 哪位大神翻译有红包
自我介绍
Меня зовут Наташа, 19 лет,я приехала из провинции Хэйлунцзян, в 2008 году я кончила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 Чанчунь.
Очень рада, чтобы приехать сюда для языковой практики и повышать свой собственной уровень.
Я люблю слушать музыку,работать в Интернет, просмотрать романтические романы, и люблю знакомиться с новыми друзьями, я чувствую себя счастливой, когда я вместе с друзей.
Россия является красивым городом, я люблю его культуру, традицию, и конечно, язык, мне нравится путешествие, если у меня возможность, я хотел бы пойти в другие города России.
В будущем я буду трудиться узнать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И я надеюсь, чтобы учители можно помагать мне.
我的名字是娜塔莎,19岁,我来自黑龙江,2008年我在长春大学毕业。为了语言实践来这里,提高自己的水平是很高兴。
我喜欢听音乐,上网,看浪漫小说,并且喜欢交新朋友,当我和朋友一起的时候,我感觉很开心。
俄罗斯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我喜欢他的文化传统,当然还有语言,我喜欢旅行,如果我有机会,我想去俄罗斯的其他城市看看。
将来我会努力学习俄语,我希望老师能给我打电话。
三、俄罗斯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什么方面
俄罗斯疆域分布横跨欧亚,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置身于东西方文化的交界处,既不是纯粹的西方文化,也不是纯粹的东方文化,而是东西文化双重作用、又兼有两者文化特征的一种独立的文化体系。
俄罗斯幅员辽阔,广大的空间激发出俄罗斯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也给人们留下了生活的重负与精神的压抑,使俄罗斯人磨练了意志,培养出了忧郁但又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但是,取之不尽的丰富自然资源使俄罗斯人容易懒散、不讲效率、时间观念差~
四、看完《伊凡伊里奇之死》的读后感怎么写
《伊凡伊里奇之死》有感 列夫托尔斯泰在俄罗斯的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想了解俄罗斯文化,了解俄罗斯民族,研读他的著作是必须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只读过《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琳娜》这两部作品的前半部分,未能通读。《伊凡伊里奇之死》算得上是我第一个完整读完的托尔斯泰的作品,所以对他的创作还不甚了解。这儿想浅显简单地谈一谈我对托尔斯泰写作特点的认识和对《伊凡伊里奇之死》的感受。 就像老师上课时讲得一样,我也认为托尔斯泰在《伊凡伊里奇之死》这部作品中的语言非常平实,叙事很生活化。在结构上作者利用了倒叙的小巧思,使得文章在一开始就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因为对于任何人来说,死亡都是相对敏感的话题。接着作者就针对伊凡周遭的人对他死讯的解读——职位的空缺以及他的死对自己的影响,和葬礼上朋友们的表现展开极为细致的描写。这种细节描写,把一切大家本该习以为常的生活画面陌生化,制造出一种疏离、事不关己的氛围,从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冷漠,人与人之间只有形式化的东西,没有真正发自肺腑的关爱。 本文的主人公伊凡伊里奇是一个很有分寸感的人,他也有过充满理想和抱负、简单正直的童年时光,但最终他还是成为了一个只注重生活表面的体面而忽略内心精神世界的普通官吏,他的追求只不过是事业上的晋升、薪水的增加以及家庭表面的和睦。他和妻子的结合不能说是没有爱,但在他们的关系中缺少激情。在妻子性情变坏之后,他没有过多反应,只是努力寻找方法来驾驭自己的生活,至少在外人面前维持住体面。在得病之后,他经历了一次向死而生的思想升华。在突如其来的死亡面前,伊凡举足无措,他害怕、痛苦,觉得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出现在自己身上。他厌恶所有人的谎言,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这种孤独感迫使他思考人生的价值、人存在的意义。在生命的最后,他终于得到了自己的答案,他发生了改变:对妻儿的憎恨转变成了同情和怜悯,他可怜他们被自己折磨了这么久。他死了,结束了他简单普通,但又可怕的一生。再也没有痛苦,没有害怕,没有相互折磨,他的死是一种解脱,他在最后一刻坦然地面对了死亡。 这篇作品发人深省:我们该如何生活?如何追求精神的升华?如何实现我们存在的价值?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