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罗斯套娃作文说明文
俄罗斯套娃(俄语为матрёшка)是俄罗斯特产的木制玩具,一般由多个一样图案的空心木娃娃一个套一个组成,最多可达十多个,通常为圆柱形,底部平坦可以直立。颜色有红色,蓝色,绿色,紫色等。最普通的图案是一个穿着俄罗斯民族服装的姑娘,叫做“玛特罗什卡”,这也成为这种娃娃的通称。14世纪至今,最早起源于莫斯科以南70公里的俄国古镇扎郭尔斯科(Загорск)的套娃,由于世世代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和绘画技巧以及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积淀,受到了各国小朋友和大朋友的喜爱。
你知道关于它们的传说吗?相传,俄罗斯民族有两家表亲相邻,表兄妹童年相伴长大,后来表兄远走它乡,由于思念家乡的表妹,每年做木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娃娃大。数年后,他回到了家乡,将娃娃送给了表妹,后人模仿传称套娃,又叫吉祥娃娃。
那么,这么棒的俄罗斯套娃是如何制作而成呢?俄罗斯套娃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单单木材的准备就颇费时日。莱姆树、桦树是制作套娃的理想木材,一般在初春时节树木中富含汁液的时候就把树砍倒,剥去树皮,只剩少数几环树皮以防止木材开裂,然后暴露于空气中通风。如果要做中等尺寸的娃娃,那么要晾干两年,而如果要做15件套的娃娃,那么每个娃娃的内壁要做得很薄,对木材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一般要晾干5至6年。经过楦空、烫花、镶金等工序制成。每个娃娃要经过15道工序,大小都不用工具测量,而是艺术家们凭感觉和经验而定,他们独特的手工设计使套娃们变得与众不同,普遍受到大家的喜爱!
它同样具有价值俄罗斯套娃,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是俄罗斯特有的一种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娃娃的制作材料以椴木为主,所以,娃娃有的地方会有木节,但不影响美观.娃娃可做摆设品,也可用来装首饰,杂物,糖果等等,也可作为礼品盒.
二、写嘉荫俄罗斯风情园作文
正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嘉 荫县城西11公里处,中俄界河黑龙江的南岸,于2001年建成,总面积为38.44平方公里。嘉荫是我国发现最早并具有详实科学记录的恐龙化石挖掘地。 1902年俄罗斯古生物学家在这里发现了恐龙骸骨化石,并把挖掘的恐龙化石组装成一具高4.5米、长8米的完整骨架,定名为黑龙江满洲龙,至今陈列在 俄罗斯圣彼得堡地质博物馆内,是我国出土的第一具恐龙化石骨架,被世人称为神州第一龙。1977年以后,我国地质工作者在这里又发现了大量的恐
今天,我随爸爸妈妈来到了盼望已久的自贡恐龙博物馆。
买好了票,我就迫不及待地跑了进去。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就看见那细小的水流上面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刻了非常醒目的两个大字——龙山。不错,那的确是龙山,上面有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恐龙。有的在仰天长啸、有的在悠闲自在地“散步”,还有的正张着血盆大口,准备吞食一头小恐龙呢。绕过一条小路,走到大恐龙后面,只见它抬头直视天空,发出阵阵撕心裂肺的叫声。
告别了龙山的恐龙,我来到了有许多恐龙骨架的地方。那里的恐龙骨架之大、之多,让我看的眼花缭乱、目瞪口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最大的四川巨刺龙,它是1。5亿年前的侏罗世的植食恐龙,长5。4米,牙齿较小,肩部长有一对巨大的肩棘,起保护躯体的作用。还有一张多齿灵龙,它们是恐龙王国的小不点。可是,你别看它们个子小,但都已经成年了哦。恐龙的骨架远不止这两种,如果你想知道更多,还是自己亲自去看看吧。
关馆的时间到了,我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恐龙博物馆。
三、俄罗斯族的民族文学
俄罗斯族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文学艺术,其中书面文学主要有诗歌、小说等,如加入中国籍的俄罗斯移民伊万写了一部名叫《逃亡记》的小说,主要描述了他们从俄罗斯逃到中国的经历,俄罗斯族女教师曾写过《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一诗,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融洽和团结。另外俄罗斯族还有大量的民间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格言、谚语、谜语、说唱等多种形式,其内容大多是歌颂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善良,富于创造,勇于克服困难的高贵品质。
四、为什么中国读者如此热爱俄罗斯文学
俄罗斯文学跟咱们传统文学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它确实有历史感,有爱国爱民的传统。另一方面,它有中国文化意识中缺少的一些元素。中国从传统到现代过度的时候,非常需要人文精神,鲁迅先生当时呼吁“救救孩子”,其实就是要唤醒人文精神,而俄罗斯文学的人文精神是非常突出的,关爱人、关爱弱者,对逆境者给予同情、关心、谅解,而且情感性非常丰富。这和俄罗斯民族的民族性格有关,这个民族的情感是外露的,你越表达自己的情感越能得到人们的谅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恰好相反,我们要求克制自己,情感不能轻易外露,外露也要有分寸。俄罗斯人是要露出内心世界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一下能抓住读者的心。
还有一点是悲剧意识,俄罗斯民族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是乐观的,同时也是忧患的,而且这种心态相互转换很快。苏联有一个很有名的话剧叫《乐观的悲剧》,这种矛盾的结合反映出俄罗斯心态的一些特点。我们的传统是讲究和谐,但同时也把矛盾给淡化、掩盖了,俄罗斯文学恰恰是抓住这些矛盾,以悲剧性的情节打动读者。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