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从师之道差不多的作文800字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文公朴实的文字中暗藏着他希望寻回师道的呐喊。如今,我们在嘲想唐人不学无术,师道不传的同时,可曾反思过自己?
学习《师说》的时候,即使面对韩文公如此沉重的警示,老师不也只是授之句读吗?仿佛这只是一篇普通的骈文,普通到除了考试再无用处一般。可是,我们的“惑”呢?我们希望能破心中之贼,可老师却只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只教授破山中贼的方法,又有何用?嗟乎,今之众人,亦知觅师然。然何处觅师乎?文公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如今,高分低能已不再是新鲜事,授人以渔的人无处可寻,而授人以鱼的倒是可以满大街寻找。北大学生毕业之后四处碰壁,只能重拾祖业,操刀卖肉。清华校友看破红尘,踏入佛门寻求大道,恐怕都是“师不传道”的缘故吧。试卷上呆板的参考答案,只怕不是文公所谓“传其道解其惑吧”!
乔布斯中途辍学,青年时混迹硅谷,终获大成。他在学校中找不到可以为他解惑的人。便迈入了生活的大学,自己摸索。乔布斯是幸运的,他找到了属于他的大道,可更多的人却因为惑之不解,苦闷天助,终于沉沦。他们并非不想学,而是句读并非是他们的目标。传道之人的消失,才是根本原因。如果我们只能依赖生活,这所永恒的大学去寻找真知,去像王阳明一样格竹求知,我不知道,当今学校的存在是否还有必要。
不要再随意指责我们的贪玩厌学,不要再随意给我们扣上“纨绔子弟”的帽子。人生的意义,不只在于分数的高低,真正能实现自我,破除疑惑的人,方为上智。“故圣人必有师”,如今,我们的天赋远不如圣人,再没有名师为我们破除心中之贼,又何能够发现大道呢?呜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现在的明师名师甚多,可却难觅真正的解惑之师啊。呜呼!如果再无人做哀马之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二、努力得来的才是最好的800字作文
古今中外赞颂勤奋的人数不胜数。文学家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科学家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由此可见,勤奋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古今中外有成就者莫不勤奋。西汉时有个叫匡衡得人,家中一贫如洗,白天靠给财主砍柴割草混口饭吃,就连买油灯的钱都没有。晚上回到家中,屋子里漆黑一片,他很想学习,可那有钱去买灯油啊?忽然,他想到邻家每天都要到深夜才熄灯睡觉,他灵机一动,在墙角用刀轻轻挖了一个小洞,一缕光射入房中,他高兴极了,连忙捧着书简,对着那缕光,津津有味的读起来。从那以后,他白天为财主砍柴割草,晚上便读书读到深夜,每到那时,他便忘记白天的劳累,忘记晚上的倦怠,一心一意地攻读经书。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凿壁偷光”的少年终于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了西汉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我相信,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的人,下功夫去读书,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但是,一个人即使有聪明的头脑,可不去勤奋学习,也很难取得成功。北宋的方仲永,不到五岁便能提笔作诗,被人们称为“神童”仲永的父亲整天带着仲永去给有钱的人作诗,对对联,从而挣几个钱,而不让仲永去学习。等到仲永十二、三岁时,作的诗便不如从前了;十八、九岁时,便和常人没什么区别了,成为了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在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那姐姐来说吧,五、六岁时姐姐便能把“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爷爷夸姐姐是个“神通”,每当客人来时,都会对姐姐夸上几句,可长大以后,姐姐根本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结果高考只打了三百多分,真令人惋惜,所以不勤奋难以有成就。
我们必须勤奋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
三、爱我榆中的作文800字
爱我榆中的作文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镇,那里风景优美,绿树成阴。
春天,树枝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小草懒洋洋地睁开眼,花儿们也纷纷盛开了,红的、蓝的、黄的、紫的,千奇百怪,五光十色。花儿们发出阵阵醉人的芳香,引来一大群蝴蝶,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那景象可真美!
夏天到了,树叶更绿了,还去河里摸鱼,那一棵棵树像一些战士一般。花儿们也更加芬芳诱人。荷花也开了,荷叶是绿的,荷花是淡粉红的,真美啊!我们小孩子最喜欢到荷塘采莲藕吃,一条条鱼在水中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一被我们捉上来,就“活蹦乱跳”,看它乞求的样子,真可怜!
秋天,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又排成一字形。天空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是一片金黄的景象,麦子是黄的,树叶也是黄的,一片一片的树叶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独自一人“旅行”。农民伯伯在这个季节可乐了,也很忙,因为他们辛勤的汗水培育的麦子成熟了,他们都忙着割麦子呢!
冬天来到了,一颗颗雪花从天上飘落到地上,整个世界一片洁白,雪花是花状的,白白的,一捏在手中就融化成晶莹的小水珠了。
我的家乡真美丽,我爱我的家乡!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