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悦的意思
简单地说就是“相由心生”。一个人如果能时刻保持平常心,胸志旷达,并一生怀着感恩之心,那么这个人的形貌一定也不会狰狞,所谓“面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江本胜有一本书叫《水知道答案》,说人给水施加不同的意念后冰冻而成的结晶体切开的结晶形态不同,接受了“好的”“善的”“美的”意念的水结晶规则而美丽,接受了“坏的”“差的”“讨厌的”这样意念的水结晶体就不规则;人的身体中大概有90%都是由水构成,所以从这方面讲,“相由心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二、悦读、乐行、善思的作文600字
在宁静的午后,斟上一杯醇茶,捧上一本心爱的书,在日影下细细翻阅,书香与茶香在那个午后醉了我的心,我仿佛神游天外,见到了书中的人物,他们在教我什么才是真善美。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苦苦追寻着真的影子。《药》中,华老栓握着那个带血的馒头,怀里抱着身体已冰冷的小栓。在泪眼朦胧中鲁迅发出振聋发聩的一声大吼:封建社会扼杀了人的本性,要我真,去新社会找吧!《骆驼祥子》里,祥子还拉着他的手拉车在烈日里奔走,只是他早已不是那个善良单纯的祥子,他的麻木,他的堕落早已销去了他的魂。老舍告诉我:真早已不在了!我抬头眺望,真原来还在,他在冰心的小桔灯上,在沈从文的边城中,也在于秋雨的苦旅中,人们依然在用心追求着真的境界,“真”如同一颗被重新洗涤过的珍珠,在我们心中闪闪发亮。
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我在苦苦追寻着善的影子。《海的女儿》中美人鱼为了王子的幸福,甘愿牺牲自己,化作朝阳中那脆弱的泡沫,我读罢潸然泪下,为了这凄美的爱情,也为了美人鱼的善良;《小王子》中那个满头柔软金发的小王子走过无垠的沙漠,对我说:“请帮我画一只羊。”银铃般的笑容,忧伤的表情,时时提醒我,不要拒绝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你的帮助,可能会像甘露一般滋润一颗濒临绝望的心。
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我在苦苦追寻着美的影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那绵绵的雾气溯流向上,弥漫了我干涩的眼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中那西落的太阳将浅浅的阳光覆在我身上,我看到了那暖暖的光芒;“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中那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让我感到了春天的可爱。一首首诗歌轻轻叩开了我的心灵,将我带到了久违的大自然,接触到另一种真实,另一种美。
用如水的心境阅读,我终于感受到美、善、真的存在,它们如天籁般倾泻下来,让我在阅读的午后,在香气萦绕之间,获得了另一种心情。
三、勿以善小而不为 作文800字
古德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贤德的人,不但具有知善知恶的良知良能,而且不轻忽小善之德、小恶之害,能够真正断恶修善,所以令人心悦诚服。而诸佛菩萨在因上修行,也是“断一切恶,无恶不断;修一切善,无善不修。”不计事情的大小,都能对事以真,竭尽心力广修菩萨行,最后才能成就佛道。 一己之善,不但能为自己积功累德,也能利益他人;丝毫之恶,非唯损害自己的品格,也会危害到他人。如此辗转影响,如同在湖中投下一块小石头,涟漪不断地扩大,导致整个湖面水纹的波动,其影响层面绝非自己所能事先预料。因此,对世间人而言,起一个善念、说一句好话、一个善意的回应,乃至露出一个微笑,不但能够让内心越来越光明,也可以拉近亲子间的关系、提高公司的业绩、促进国家社会的和谐,甚至可以消弭种种人为的灾难。对修行人而言,身口意三业若能持戒清净,微小的过患都能远离,微细的善行都不舍弃,则自性慈悲与智慧就能显发,也就更有能力去帮助一切众生。 这种由小因而成大果的例子,俯拾皆是。举例来说,当世界某个角落发生灾难需要援助时,大众尽己之力,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善款、救援物资、救援人力,即可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兴建道场也是同样的道理。道场的设立不仅可以圆满佛、法、僧三宝住世的因缘,还能让更多人得到佛法的利益,提升精神生活的品质,远离身心的痛苦,确确实实是件大功德。所以大众如果能够贡献心力,即使是微小的布施,乃至劝发他人发心,或者随喜赞叹,都能聚沙成塔,成就人类宗教、文化、历史、艺术、精神生活的无价堡垒,其利益是遍及法界一切众生,其功德是广荫千秋万代子孙。 佛经中也有记载,一名高僧知道他的小沙弥徒弟只剩七日的寿命,于是慈悲地让他回家探亲。途中,正好遇到一场大雨,小沙弥发现一群蚂蚁正努力地从积水的地方爬出,但却不断的被雨水冲回去。于是小沙弥心生怜悯,先将它们一一救出,确定安全无虞后,才继续他的旅程。七日后,小沙弥又回到寺院,师父感到非常惊讶,于是入定观察,发现原来是小沙弥的一念慈悲心,不但救了蚂蚁,也增加了自己的寿命。 除了自己广发善心外,更进一步,对于他人的善行也要真心赞叹,如此可增进其信心,令发广大心量而行大善;面对自己的恶行要有所觉悟,赶快忏悔改进,千万不可积小过患而成大罪。如《四十二章经》云:“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就是最好的训诫。《梵网经》亦云:“勿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刹那造罪,殃堕无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也是提醒世人要处事老实,行善造恶自有因缘果报,不可不慎! “修善如春日之草,未见其长而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未见其灭而有所损。”修善断恶一定要在高处著眼、小处著手。如果我们能够一步一脚印,扎扎实实地走下去,不仅能成为世间的贤人,家业、学业、事业、志业,事事如意;更进一步,也能成为出世间的圣人,断惑、证真、度众、成佛,样样成就! 另一篇 我们都知道以小见大的道理。考验一个人的文明素质,正合此理。倘从大处看,正直可以表演,善良可以伪装,宽容可以做作,而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似乎小得让人忘记或懒得掩饰,因而常毕露人们的原形。看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细节关注起,是我们修身的起点。 一个从骨子里文明的人,即便是对待小善小恶,同样彰显素质。这种人给我们以美感,让人赏心悦目。记得在一次体育公园文艺活动中,歌海人潮,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来玩,兴高采烈的稚童,把吃完冰淇淋的空纸盒随手一扔,妈妈见状弯身把它捡起,放在前方的垃圾箱里。这个小小的细节很美,这位年轻的妈妈很美。作为一个生活在省级文明城市的福清人,我甚至想感谢她,因为她的行为确为我们这座城市增添了一分优雅,一抹风采。 可是,我们总还有遗憾的时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因看到随地吐痰、乱扔烟头果皮的情景感到恶心,常因遭遇乱停放车辆、乱穿马路阻碍我们走路行车而觉得光火,常因与一个满口粗言脏话的人交谈而浑身不自在……当然,此时我们很应该回顾一下自己曾经的所做所为,在这些看是“小恶”却很招人讨厌的情景中,是否有我们的影子?说起来这些大多都只是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我们小时候也曾遵守得很好。可就是在长大了、更懂事了的今天,却把它给淡漠了。这叫我们如何面对内容更多、要求更高的公民道德规范? 没有人希望或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不文明的人。因为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都表现得很有素质。但面对“小恶”,我们总认为那是很平常的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不然。就个人素质形象而言,不管有何种借口,那些不雅的“小恶”行为,都在一点一滴地渗进周围人对你的看法之中,慢慢地淹没你本该良好的形象。而作为社会生活的一分子,我们实在不应该因为行“小恶”而影响和谐社会和文明城市的建设,至少,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破坏别人努力的成果。 愿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从善如流。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