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话说城乡 作文500字
在信息、交通便利的现代社会,城乡交流日益增多,每个人对城市或农村都有自己独特的印象,我虽然生活在城市里面,没有在乡下住过,但通过旅游和观看影视作品,我了解到一些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的变化。
一辆辆满载着大白菜,西红柿,鱼肉的小货车在公路上川流不息,丰富了城市的菜篮子,给部分农民伯伯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靠近乡村的路上,各种加工食品厂里面排放出来的垃圾,逐渐分散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
记得我们曾在少儿革命片中,见到诸如《小兵张嘎》中张嘎子经常和小伙伴在河边游玩嬉戏,然而看看我们现在的乡村河流,许多都已经不见了,即使还在流淌的河流,也是逐渐变小,虽然只是从电视上获得信息,但是我明白以前我们许多城市小河流也是有很多的,现在由于大伙不爱护环境,所以许多小河流都消失了,树木也没以前茂盛了,鸟儿的歌唱也不再此起彼伏了。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所以我们伟大的祖国为防污治污,绿化环境提出了许多政策,作为祖国新时代的一员,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有信心为绿化环境,还我们的大自然“美丽无污染”。也许我的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只要我和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朋友在一起,大家一起来宣传“绿化我们的环境”每天都做做宣传,告诉所有的人,我们有信心绿化我们的环境,还城市和乡下一个自然清新,绿色无污染的明天。
二、从乡村到城市作文550字
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奔波,享尽了城市的繁荣富贵与昌盛,再到了乡村,更是别番滋味。
乡村就是一番寂静,除了偶尔路过的汽车,剩下的只是静与净。
城市与乡村,喧嚣与寂静的对比——城市里车来车往,车水马龙。喇叭声不停,听得人心烦有心慌。有时走在马路上,忽然有辆车飞驰而过,等不及刹车,就先按上了喇叭。喇叭声“响彻云霄”,顿时把路人惊得不耐烦而又无奈。城市里的人,依赖了城市的环境,就缺少了素质与修养。而到了乡村,偶尔路过的车,车上的人极少按喇叭。他们的行为实在是令人佩服,他们懂得尊重,也懂得友爱。乡村里的人,值得我们敬佩。
城市与乡村。不一样的风景。高楼大厦,大煞城市的好风景。霓虹灯虽然好看,却很刺眼;马路随宽敞,却很肮脏;人随打扮的漂亮、时尚,却总觉得缺少素质……城市里的人,比乡村里的人有文化,但是城里的人却缺少素养。我认为我们需要将心放平静,对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自然,勿且做一些违背良心的事,哪怕是别吐痰、别跷二郎腿、不要随意乱丢垃圾这些小事,我们都需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乡村里的百姓,他们没有见过大世面,所以对自己的行为有些拘束。但是,他们都很和善,到了乡村之后,大家都对我很友好。笑一笑,说一句话……只倍感温馨。
三、急需一篇作文,800字 《我的故乡-常熟》 急急急
我的故乡常熟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早在二千多年前,常熟就出了二位文化名人,一位是言子。言子名偃,字子游,(公元前506-443年)是孔子七十二位精通道艺的弟子中的“十哲”之九,有“南方夫子”之誉.受到孔子的称赞。元末明初任太子少师的文人姚广孝及学士院学、诗人陈基均有诗颂之:
瞻子游遗像
文学传家数百年,长松深处故祠前。
青瓜延蔓宗枝茂,丹桂流芳孙子贤。
礼乐四方遵教化,弦歌百里喜相传。
我来暂憩虞山下,瞻仰光风凛凛然。
琴川怀古
揖让思虞仲,弦歌忆子游。
学文须到鲁,议礼必宗周。
俎豆今如此,干戈苦未休。
惭非割鸡者,安敢话屠牛。
另一位是虞仲,商末,周太王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为了让国避奔江南,建立“勾吴”。泰伯、仲雍相继而为首领。仲雍死后葬于常熟卧牛山,仲雍又名虞仲,为此,山遂以虞为名。后来周武王封仲雍裔孙周章为吴君,周章之墓亦在虞山。故常熟被视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一位是揖让,一位是弦歌,学文议礼,在这样的榜样影响下,常熟成为礼仪之邦是必然的。
在常熟这块文化沃土上,曾产生过、活跃过无数文化名人,黄公望、吴历的山水画,钱谦益的诗歌、毛晋的私人刻书等等,都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平,由这些杰出人物所开创的虞山诗派、画派、琴派,都是全国性的文学艺术流派,影响过一时风气。
常熟县城内旧有七条小河从南到北并列,注入运河,再流入长江,像七根琴弦,所以常熟别称琴川,明代邑人吴讷有诗咏曰:
虞城枕山麓,七水流如弦。
昔人肇嘉名,千古称琴川。
常熟在西晋时称海虞,清朝雍正年间称昭文。虞山长十里,县城城垣跨山而筑,因此有一半山体围入城内。正所谓“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海虞山水清奇,破山古寺、剑门怪石等城内名胜古迹层出不穷,有虞山十八景可供游览,其中很多是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朝嘉庆十年,进士孙原湘有一首《客问吾邑者书此答之》诗,非常生动地描绘了常熟的概貌:
软红尘里小蓬莱,画阁文疏对岸开。
七水流香穿郭过,半山飞绿进诚来。
酒多按节倾家酿,花不论钱遍地栽。
莫笑耕夫多识字, 梁时便有读书台。
而我的故乡支塘镇,它隶属常熟市,是距常熟东南26公里的一个较大的乡镇,地地道道的江南水乡,历史悠久。又因白茆、盐铁两塘交会于镇后分流,故名支塘。
支塘自汉初开挖盐铁塘以来,就一直是常熟境内内河水运交通枢纽,舟楫往来不绝。支塘周围,良田万顷,水网密布,盛产稻米鱼虾,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这就是生我养我让我骄傲的故乡,我热爱我的故乡。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