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平泉,爱我家乡的作文怎么写
你看见过中央台“契丹祖源,圣地平泉”的宣传语吧?平泉,紧临京津门户,北接内蒙草原,南连冀北山川,孕育着美好河流,滋养着壮美山川——我可爱的家乡。
菌文化·神奇
看,纤如细丝的小雨,在微微透光的天空中尽情的挥洒;在茂密的松树脚下,一只只可爱的“小精灵”正在茁壮成长。它们顶着圆圆的大帽子,分散在各个松树跟或柴草下面,等待着人们的采摘。她们,就是我家乡着名的松蘑、肉蘑、榛蘑……尤其是松蘑,也叫做松口蘑。参观了就日馆,你就会知道松蘑的重要“国际地位”。最让人回味的还是小鸡炖蘑菇了,里面的蘑菇是肉蘑,不但风味极佳、香味诱人,而且营养丰富,在配上鸡肉的香味,简直就是人间极品,让人垂涎三尺。
小时候,在老家,一到夏天,就和妈妈到对面的山上采蘑菇。我总是拎着我的小筐,屁颠屁颠的跟在妈妈后面,我喜欢下“挑战书”――和妈妈比谁采的蘑菇多。可是,输的总是我。于是,就想方设法的抢妈妈采的蘑菇,那种陶醉自然之美的情趣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最让人感到神奇的是,平泉把蘑菇做成了产业,做成一种文化。平泉发展食用菌产业已有三十多年,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品种多种多样。蘑菇酱、菌丝汤,这些更便于保存和运输的美味,正带着一种文化,走向世界。
名小吃·美味
除了蘑菇,平泉还有好多的美食。改刀肉、茶糖、八沟羊汤、山庄老酒……
我最喜欢的是改刀肉,据我了解,改刀肉以猪肉和竹笋为主料,切成丝翻炒,边炒边加入鸡鸭汤、口蘑汤、酱油、绍兴酒、香油等。待肉、笋成为金黄色后,浇上汁水,盛入盘中,成品改刀肉,外形犹如一座金字塔,笋丝柔韧,肉丝筋硬,味道鲜美,爽口而不腻人。改刀肉还有耐贮存的优点呢。冬季装篓可存放三个月,炎热的夏季也能存放一周左右,要吃时加热即可,其味不变。传说改刀肉的绝技还是清宫中传出来的哩。清朝乾隆年间,皇宫御膳房里有位姓刘的师傅,有一手做改刀肉的绝技,伺候了皇帝几十年,皇帝对他的手艺非常满意。后来,刘师傅年纪大了,就退休回到了故乡平泉,开起了一家饭馆。刘师傅在平泉收了五个徒弟,并毫无保留地把改刀肉的绝技传给了他们。刘师傅在病危时还谆谆叮嘱五个徒弟,要他们齐心合力,把改刀肉的绝技传下去。
五徒弟遵照师傅的遗愿,把饭馆改名为“五奎园”,就是表明大家一起将改刀肉的绝技发扬光大。五个徒弟经营有方,改刀肉的美名到处传扬,当时张家口外蒙古族的王爷进京朝觐,路过平泉时,不但要停下来一尝为快,而且还把改刀肉当成高级礼物,带进京城,馈赠亲朋好友。从此,“五奎园”和改刀肉誉满全国。
契丹史·悠久
文化是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一部文化史,就是一部历史教科书,它可以让人们从中饱餐精神食粮,催人奋进。平泉的契丹文化正是这样一本旨在弘扬平泉地方特色文化的史书。品读它,可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平泉深厚的地方文化和特色文化,更加热爱家乡,热爱平泉。
平泉是契丹族的发祥地,文化积淀亦十分丰厚,这是平泉特有的文化优势,在契丹族诞生的神话中提到,契丹族诞生于平泉马盂山,契丹之父是乘白马从辽河之源走向下游的,而契丹之母“天女”是驾青牛车泛潢河(西拉木河伦河)而下的。在平泉境内出土的辽三彩罐、龙凤纹鎏金银器等大量辽代文物,都证实了契丹人曾在平泉生活繁衍过。平泉现存辽大长公主墓、窦景庸墓、会州城等古遗址、古墓群160多处,有馆藏文物1.8万件,辽金文物占70%。
就日馆就是契丹文化的缩小版。
这——就是我的家乡,啊!我爱你,平泉!
游奉国寺作文600字怎么写
金秋时节,携妻于辽西古玩商城启程,驱车一小时抵达义县。换乘“蹦蹦”车到达梦寐以求的目的地——义县奉国寺。此时此刻,身心的疲惫、旅途的劳顿一扫而空,内心充满喜悦。面对千年古刹近在咫尺,怎能不让人豁然开朗。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奉国寺现仍保存完好的牌楼、钟亭、禅院等建筑群。据考证,奉国寺建于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因大雄殿内塑有七尊高9米多的大佛,又俗称大佛寺。 大雄宝殿外观雄伟壮观,其单檐木构建筑,世界独一无二,也是中国佛教寺院最古老最大的大雄宝殿。近观殿面阔9间通长55米,进深5间通宽33米,总高度24米,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七佛并列一堂,“千佛灯”小巧玲珑,做工别致,两者形成鲜明对比,遥相呼应。殿后芳草地,鸟语花香。 奉国寺西恻是辽代契丹文化展厅,院内梧桐树枝叶茂盛、郁郁葱葱,结着一串串绿扁豆形状的果实。走进展厅内,陈列着契丹族的各种文物实物、图片、文字说明。展品有瓷器、石器、玉器、生活用具、婚丧习俗用品等,也包含了契丹民族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非常稀罕。看了这些出土文物及相关介绍,颇感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自我的才疏学浅。印象最深刻的是按一定比例缩小做成的奉国寺原貌图模型,栩栩如生。牌楼、东西宫禅院、钟亭、碑亭、无量殿、大雄宝殿等等——展示在世人面前,仿佛看到了奉国寺当年的无限风光。 紧挨着辽代契丹文化展厅的是宜州文物展厅,品种之全、收藏之多,林林总总,目不暇接。古人用骨头磨成的针、梳、刀、叉等都有,凝集着古人的智慧,折射出古代文明是何等的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梁架上42幅辽代彩绘飞天,充分展示出古人非凡的想象力。我们感叹的是:公元九百多年前,古人就想着“飞天”,何等的有志向啊!宜州文物展厅不大,但十几平方米的院落内却生长着绿叶嫩茂的竹子林。在北方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小的“竹林”实属不易,十分稀罕。第一次看到南方的竹子,我几乎兴奋得快跳起来,莫名的激动难以用任何语言形容出来。 寺内西南角还有一处假山、小桥、池塘,小桥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可以看到池中成群的鲤鱼游来游去,时而还可以看到鲤鱼跳龙门的特技表演,加之池中荷叶的映衬,让人心旷神怡。穿过小桥,走上石阶,便可进入假山的洞中,也可以站在假山上的洞口处留影。也不知道是哪位高人把假山这么建的,这么有诗情画意。真的别出心裁、用心良苦。 此外,寺内还有一排古玩商店,店面全部古香古色,精雕细琢。与辽西古玩商城相比较,“寺内卖古玩的”肯定不如“市内卖古玩的”卖得好。 这次奉国寺自助游,最大的收获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久居都市难得半日闲,不妨偶尔去周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第二天工作起来会很开心、轻松、有劲。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